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6054发布日期:2022-08-27 00:4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1]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0003]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缓冲基座钢结构,公开号:cn209025250u,“设置了导轨,从而能使工字梁将不同的横梁连接在一起,灵活的安装方式能方便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装基座的钢结构,从而提高基座的稳定性和缓冲能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座的抗震缓冲效果较差,导致不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中的震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撑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抗震结构,所述抗震结构包括压块、滑块、圆杆、连接杆一、第二缓冲弹簧和圆柱,所述压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压块的数量与滑块的数量一致,两个所述压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板底端的两侧,两个所述压块均为梯形状,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块相适配,两个所述压块分别与两个滑块的表面贴合,两个所述滑块活动设置在底板上。
[0007]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在第二滑槽内。
[0008]
优选的,所述圆杆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部,所述圆杆活动贯穿两个滑块,所述圆杆上活动套接有第一缓冲弹簧。
[0009]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
[0010]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杆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连接杆一、第二缓冲弹簧和圆柱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一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部的两侧,每个所述连接杆一上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二。
[0011]
优选的,两个所述圆柱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板底端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杆二分别滑动设置在圆柱内。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两个第二缓冲弹簧与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缓冲
弹簧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连接杆一上。
[0013]
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4]
其一,两个滑块会在圆杆上进行滑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移动会对第一缓冲弹簧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起到了抗震缓冲的作用,滑杆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对支撑板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板移动更加稳定,保证了该基座的稳定,提高了该基座的实用性。
[0015]
其二,通过支撑板向下移动会对第二缓冲弹簧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缓冲作用,通过双重抗震缓冲,使得该基座抗震效果更佳,通过支撑板向下移动会带动两个圆柱向下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杆二会在圆柱内进行滑动,进一步提高了该基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该基座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支撑板;11、连接板;12、第一滑槽;2、底板;21、滑杆;22、第二滑槽;3、压块;4、滑块;5、圆杆;51、第一缓冲弹簧;6、连接杆一;61、连接杆二;7、第二缓冲弹簧;8、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4]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撑板1和底板2,支撑板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每个连接板11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支撑板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抗震结构,抗震结构包括压块3、滑块4、圆杆5、连接杆一6、第二缓冲弹簧7和圆柱8,压块3的数量为两个,压块3的数量与滑块4的数量一致,两个压块3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底端的两侧,两个压块3均为梯形状,支撑板1受力向下移动,使得两个压块3向下移动,两个压块3向下移动会分别对两个滑块4施加压力,使得两个滑块4相互靠近移动,两个滑块4会在圆杆5上进行滑动,两个滑块4相互靠近移动会对第一缓冲弹簧51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起到了抗震缓冲的作用,滑杆2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对支撑板1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板1移动更加稳定,保证了该基座的稳定,提高了该基座的实用性,通过支撑板1向下移动会对第二缓冲弹簧7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缓冲作用,通过双重抗震缓冲,使得该基座抗震效果更佳,通过支
撑板1向下移动会带动两个圆柱8向下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杆二61会在圆柱8内进行滑动,进一步提高了该基座的稳定性,两个滑块4分别与两个滑块4相适配,两个压块3分别与两个滑块4的表面贴合,两个滑块4活动设置在底板2上,底板2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2,两个滑块4分别滑动在第二滑槽22内,圆杆5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端部,圆杆5活动贯穿两个滑块4,圆杆5上活动套接有第一缓冲弹簧51,两个滑块4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1固定连接,底板2上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1,两个滑杆21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连接杆一6、第二缓冲弹簧7和圆柱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连接杆一6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端部的两侧,每个连接杆一6上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二61,两个圆柱8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板1底端的两侧,两个连接杆二61分别滑动设置在圆柱8内,支撑板1通过两个第二缓冲弹簧7与底板2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缓冲弹簧7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连接杆一6上。
[0025]
在使用时,支撑板1受力向下移动,使得两个压块3向下移动,两个压块3向下移动会分别对两个滑块4施加压力,使得两个滑块4相互靠近移动,两个滑块4会在圆杆5上进行滑动,两个滑块4相互靠近移动会对第一缓冲弹簧51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起到了抗震缓冲的作用,滑杆2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对支撑板1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板1移动更加稳定,保证了该基座的稳定,提高了该基座的实用性,通过支撑板1向下移动会对第二缓冲弹簧7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压缩,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缓冲作用,通过双重抗震缓冲,使得该基座抗震效果更佳,通过支撑板1向下移动会带动两个圆柱8向下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杆二61会在圆柱8内进行滑动,进一步提高了该基座的稳定性。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