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2924发布日期:2022-07-16 05:1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建筑主体发生不均匀沉降,通常会设置建筑墙体变形缝,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都是采用铝合金盖板和密封条,这种连接结构当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每个结构单元不能够独立自由变化,容易发生互相约束与挤压现象,由于变形缝的缝内没有承力结构,使得盖板在变形缝处容易弯曲脱落,且不能及时更换,很容易发生严重的结构破坏,因此,需要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都是采用铝合金盖板和密封条,这种连接结构当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每个结构单元不能够独立自由变化,容易发生互相约束与挤压现象,由于变形缝的缝内没有承力结构,使得盖板在变形缝处容易弯曲脱落,且不能及时更换,很容易发生严重的结构破坏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搭接有两个基座,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活塞筒,所述支撑槽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活塞筒,所述第一活塞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
7.所述支撑槽的内壁搭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杆,所述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壁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和背面均铰接有活动杆。
8.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顶块,两个所述顶块的相背面搭接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上表面与基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前侧所述基座的正面与墙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止水带的下表面与墙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卡块,前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表面搭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活塞筒与第二活塞筒通过软管相连通,所述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左侧面与第二活塞筒的右侧面相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筒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横杆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与推杆的外表面搭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正面和背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立杆的形状设置为矩形。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框、丝杆、固定块、滑杆、顶块、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限位孔、横杆和盖板,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时,首先将支撑框放入变形缝中间,然后控制丝杆转动,使得丝杆在螺纹套内向下运动,丝杆带动固定块向下运动,同时固定块推动两活动杆分别往前和往后运动,使得顶块接触止水带,继续控制丝杆的转动,从而顶块将止水带紧密抵触在变形缝中间,然后将盖板放在基座的上表面,向下按压盖板,横杆接触支撑槽,使得支撑槽挤压第二活塞筒,第二活塞筒内被挤压的气体通过软管传递至第一活塞筒内,弹簧被拉长,使得推板带动推杆接触限位孔,可以通过释放控制阀来减小第一活塞筒内气压,弹簧复位,使得将盖板取下,从而便于对支撑框的更换,通过支撑框与顶块的配合,从而解决了变形缝的缝内没有承力结构,减小了因建筑主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18.2、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通过设置控制阀、推杆、推板和弹簧,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时,通过释放控制阀来减小第一活塞筒内的气体,弹簧收缩复位带动推板复位,同时便可实现推杆与限位孔的分离,从而完成对支撑框与盖板的分离。
19.3、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通过设置止水带、卡块和基座,当使用该建筑墙体变形缝施工结构时,通过止水带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渗水,从而破坏变形缝内部结构,基座起到对盖板支撑的作用,在卡块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盖板稳固在基座表面,从而起到变形缝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剖面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槽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塞筒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塞筒仰视剖面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墙体、2止水带、3基座、4滑套、5支撑框、6固定块、7活动杆、8滑杆、9顶块、10立杆、11丝杆、12螺纹套、13盖板、14横杆、15限位孔、16支撑槽、17卡块、18第一活塞筒、19第二活塞筒、20推杆、21推板、22弹簧、23软管、24控制阀、2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9.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包括盖板13,盖板13的下表面搭接有两个基座3,盖板13的下表面开设有支撑槽16,通过设置盖板13,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时,盖板13稳固在基座3表面,从而使得变形缝的美观效果得到提高,支撑槽16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活塞筒19,支撑槽16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活塞筒18,第一活塞筒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21。
30.支撑槽16的内壁搭接有横杆14,横杆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杆10,立杆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5,支撑框5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套12,螺纹套12的内壁设置有丝杆11,通过设置丝杆11和螺纹套12,当需要对变形缝内部支撑加固时,螺纹套12对丝杆11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丝杆11的调节来达到顶块9与墙体1的接触,丝杆1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正面和背面均铰接有活动杆7。
31.活动杆7的另一端铰接有滑杆8,两个滑杆8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顶块9,两个顶块9的相背面搭接有止水带2,止水带2的上表面与基座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止水带2,止水带2可以对墙体1渗水起到隔绝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了变形缝内部的结构,使得该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前侧基座3的正面与墙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止水带2的下表面与墙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2.具体的,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盖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卡块17,前侧基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25,卡槽25的内壁与卡块17的外表面搭接,通过设置卡槽25和卡块17,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时,卡槽25对卡块17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使得盖板13在基座3上不会出现随意晃动的现象,第一活塞筒18与第二活塞筒19通过软管23相连通,盖板13的右侧面设置有控制阀24,控制阀24的左侧面与第二活塞筒19的右侧面相连通,通过设置软管23和控制阀24,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时,软管23的连接方便第二活塞筒19内部被挤压的气体能流畅的传递至第一活塞筒18内,从而便可实现推杆20与限位孔15的接触,当需要对变形缝内的结构更换时,通过释放控制阀24,来解除推杆20和限位孔15的限位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更换承力结构,滑杆8的形状设置为矩形,立杆10的形状设置为矩形。
33.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7所示,推板2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筒18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推板2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推杆20,通过设置推杆20、限位孔15和弹簧22,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时,限位孔15对推杆2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弹簧22复位便可实推杆20与限位孔15解除限位作用,从而将盖板13与支撑框5分离,横杆14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限位孔15,限位孔15的内壁与推杆20的外表面搭接,滑杆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4,两个滑套4分别设置在支撑框5正面和背面,通过设置滑杆8和滑套4,滑套4对滑杆8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在丝杆11上下调节的过程中,使得滑杆8在滑套4内平稳的滑动。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5.s1、当需要使用该建筑墙体1变形缝施工结构时,使用者首先将支撑框5放入变形缝中间,然后使用者控制丝杆11转动,使得丝杆11在螺纹套12内向下运动,丝杆11带动固定块6向下运动,同时固定块6推动两活动杆7分别往前和往后运动,使得顶块9接触止水带2,
继续控制丝杆11的转动;
36.s2、从而顶块9将止水带2紧密抵触在变形缝中间,然后将盖板13放在基座3的上表面,向下按压盖板13,横杆14接触支撑槽16,使得支撑槽16挤压第二活塞筒19,第二活塞筒19内被挤压的气体通过软管23传递至第一活塞筒18内,弹簧22被拉长,使得推板21带动推杆20接触限位孔15;
37.s3、当变形缝内部的支撑结构发生破坏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释放控制阀24来减小第一活塞筒18内气压,弹簧22复位使得推杆20与限位孔15分离,同时将盖板13取下,从而便于对支撑框5的更换。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