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6373发布日期:2022-07-01 20:4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集成房屋以其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造型美观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集成房屋可替代传统建筑,以满足个人、家庭居住的要求,乃至符合社区、学校、宿舍、宾馆、医院、景观区等功能性用房的需求。钢柱和主梁作为集成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承载着房屋屋顶和悬梁的大部分重量,且为了后期维护和拆卸方便,主梁和钢柱一般避免直接采用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为了实现钢柱和主梁的可拆卸连接,目前通常需要设置特有的连接组件,但是,现有的连接结构通常存在结构过于复杂,零部件过多,装配繁琐的缺陷,因此,一种结构稳定性好,支撑性能佳,装配方便的连接组件是目前市场急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结构稳定性好,支撑性能佳,能够快速完成主梁和钢柱的连接支撑。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水平放置的第一延伸梁、以及水平放置的第二延伸梁,所述第一延伸梁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焊接,所述第二延伸梁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焊接,第一延伸梁与第二延伸梁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柱的下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插接套筒,所述底板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固翼板,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相对所述插接套筒的中心线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梁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柱焊接,所述加强板的内测面与所述第一延伸梁焊接,所述第一延伸梁的前端设置有多排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延伸梁的右端设置有多排第三连接孔,所述支撑柱的背面设置有多个预留安装座,多个预留安装座沿着支撑柱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l型延伸架,所述l型延伸架位于所述预留安装座的上方。
5.其中,所述加强板包括板主体和连接于板主体前端的三角形收缩部。
6.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梁包括两块水平放置的第一夹板和一块第一腹板,两块第一夹板一上一下相对放置,所述第一腹板竖直放置且夹设于两块第一夹板之间。
7.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梁由两块第一夹板和第一腹板一体成型得到。
8.其中,所述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柱焊接,所述加强板的内测面与所述第一夹板外侧面焊接。
9.其中,所述第一腹板的两侧还设置有竖直加固板,所述竖直加固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夹板焊接。
10.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梁包括两块水平放置的第二夹板和一块第二腹板,两块第二夹板一上一下相对放置,所述第二腹板竖直放置且夹设于两块第二夹板之间。
11.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梁由第二夹板和第二腹板一体成型而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的实际装配过程中,支撑柱底部的插接套筒可以与待装配钢柱完成插接,快速完成钢柱和支撑柱的对位工作,进而通过第一连接孔配合螺栓快速完成钢柱和支撑柱的精确固定连接,主梁的连接端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通孔和第三连接通过快速完成对位工作,再通过螺栓配合第二连接通孔或第三连接,从而实现主梁和第一延伸梁或第二延伸梁的固定连接工作,本技术能够快速进行装配对位工作,快速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装配快捷方便,且后期维护需要拆卸时能够快速进行拆解工作,本技术的底板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固翼板能够有效增强支撑柱底部的支撑强度,提高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支撑性能,且本技术设置有多个预留安装座,可以用于安装外墙护板等外围覆盖部件,使用预留安装座对外围覆盖部件进行支撑工作,支撑强度高,稳定性佳,支撑柱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l型延伸架,l型延伸架可以用于支撑引流管,同时对顶棚覆盖部件能够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顶棚滑离。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为:支撑柱1、第一延伸梁2、第二延伸梁3、底板4、插接套筒5、加固翼板6、第一连接孔7、加强板8、板主体9、三角形收缩部10、第二连接孔11、第三连接孔12、预留安装座13、l型延伸架14、第一夹板15、第一腹板16、竖直加固板17、第二夹板18、第二腹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见图1-图5,一种用于房屋主梁和钢柱的连接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水平放置的第一延伸梁2、以及水平放置的第二延伸梁3,所述第一延伸梁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1的上端焊接,所述第二延伸梁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1的上端焊接,第一延伸梁2与第二延伸梁3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柱1的下端焊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固定有插接套筒,所述底板4和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加固翼板6,所述底板4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7,多个第一连接孔7相对所述插接套筒的中心线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梁2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柱1焊接,所述加强板8的内测面与所述第一延伸梁2焊接,所述第一延伸梁2的前端设置有多排第二连接孔11,所述第二延伸梁3的右端设置有多排第三连接孔12,所述支撑柱1的背面设置有多个预留安装座13,多个预留安装座13沿着支撑柱1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支撑柱1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l型延伸架14,所述l型延伸架14位于所述预留安装座13的上方。
21.具体地,所述加固翼板6的底端与底板4的上表面焊接,所述加固翼板6的内测面与支撑柱1的侧面焊接。
22.其中,所述加强板8包括板主体9和连接于板主体9前端的三角形收缩部10。
23.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梁2包括两块水平放置的第一夹板15和一块第一腹板16,两块第一夹板15一上一下相对放置,所述第一腹板16竖直放置且夹设于两块第一夹板15之间。
24.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排数为六排,其中两排第二连接通孔设置于第一腹板16的前端,另外两排第二连接通孔设置于位于上方的第一腹板16的前端,剩余两排第二连接通孔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一腹板16的前端。
25.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梁2由两块第一夹板15和第一腹板16一体成型得到。
26.其中,所述加强板8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柱1焊接,所述加强板8的内测面与所述第一夹板15外侧面焊接。
27.其中,所述第一腹板16的两侧还设置有竖直加固板17,所述竖直加固板1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夹板15焊接。
28.具体地,所述竖直加固板17的内测面与所述第一腹板16的侧面焊接,竖直加固板17的上端面与位于上方的第一夹板15的下表面焊接,竖直加固板17的下端面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夹板15的上表面焊接。
29.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梁3包括两块水平放置的第二夹板18和一块第二腹板19,两块第二夹板18一上一下相对放置,所述第二腹板19竖直放置且夹设于两块第二夹板18之间。
30.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孔12的排数为六排,其中两排第三连接孔12位于第二腹板19的右端,另外两排第三连接孔12设置于位于上方的第二夹板18的右端,剩余两排第三连接孔12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夹板18的右端。
31.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梁3由第二夹板18和第二腹板19一体成型而成。
3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