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2093发布日期:2022-10-25 18: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指在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加工,经过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然后在桩的顶部浇筑承台梁(板)基础,常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的地基中。相较于其他的桩来说,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点是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以及效率比较高等等,所以是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桩当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其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3.传统的管桩制作模具为固定式混凝土现浇模具,如果需要修改管桩直径,则需要拆除后重新浇筑,或者在其他地方另外浇筑,该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固定式混凝土现浇模具更换管桩直径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该模具采用轻便的钢结构,便于移动更换,省时省力。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该模具包括由钢制底板、钢制侧板和钢制端板围成的模腔,所述侧板的外壁设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侧板加强梁,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通过多根横梁连接。
6.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一体成型。
7.优选地,所述横梁为槽钢型横梁。
8.优选地,所述模腔外对称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制第一方管。
9.优选地,所述侧板加强梁位于一对第一方管之间。
10.进一步优选地,一对所述第一方管分别位于所述侧板的外壁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方管上固定有l型的用于安装所述横梁的安装板。
11.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钢制第二方管,所述第二方管与所述底板宽度和长度相同。
12.进一步优选地,一对所述第一方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管的两侧。
13.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底座。
14.优选地,所述侧板靠近端板的端头处设有斜撑。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材制成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在管桩直径更换时,可直接将钢制模具使用吊车进行替换,相对于传统固定式混凝土现浇模具,无需拆除后重新浇筑,或者在其他地方另外浇筑,省时省力,还节约场地和资源。
1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底板和侧板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不仅连接强度高,还可以避免混凝土从连接处渗漏。
18.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采用槽钢和方管等来增加模具的强度,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不会对模具整体质量造成负担,实现模具轻量化,便于吊装。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的仰视图;
21.图3是图1中省略横梁和底座的示意图;
22.图4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底板
25.2侧板、21侧板加强梁、22横梁、23斜撑
26.3端板、4模腔
27.5第一方管、51安装板
28.6第二方管、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外”、“内”、“顶”、“底”等均是按照管桩制作模具零部件正常所指的方位类推所具有的含义,例如,浇筑混凝土的模腔为内,与之相对的部位则为外,模具使用时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为底,与之相对的部位为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包括由钢制底板1、钢制侧板2和钢制端板3围成的模腔4,所述侧板2的外壁设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侧板加强梁21,两个所述侧板2的顶部通过多根横梁22连接。
34.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1、侧板2和端板3采用3mm钢板,主要用于围成浇筑模腔4,侧板加强梁21和横梁22亦用钢材制成,用来为模腔4提供足够的强度。
35.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材制成预应力管桩制作模具,在管桩直径更换时,可直接将钢制模具使用吊车进行替换,相对于传统固定式混凝土现浇模具,无需拆除后重新浇筑,或者
在其他地方另外浇筑,省时省力,还节约场地和资源。
36.底板1和侧板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优选一体成型的方式,该方式中底板1和侧板2连接强度高,还可以避免混凝土从连接处渗漏。
37.所述横梁22为槽钢型横梁,不仅质量轻,实现模具轻量化,还方便安装。
38.为了进一步增加模具的强度,所述模腔4外对称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制第一方管5。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方管5有两对,所述侧板加强梁21位于一对第一方管5之间。
40.一对所述第一方管5分别位于所述侧板2的外壁的顶部,二者顶部平齐,且所述第一方管5上固定有l型的用于安装所述横梁22的安装板51。如图4所示,安装板51一面固定在第一方管5上,另一面通过螺栓与横梁22固定连接。
4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钢制第二方管6,所述第二方管6与所述底板1宽度和长度相同,用以增加底板1的强度,避免其变形。
42.一对所述第一方管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方管6的两侧。
43.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方管来增加强度,一方面能够保证强度足够,另一方面,管状结构质量轻,不会对模具整体质量造成负担,实现轻量化,便于吊装。
44.第一方管5和第二方管6的端头均采用钢板封口,以避免混凝土进入其中。
4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底座7,底座7的长度大于底板1的宽度,并在超出底板1的位置上设安装孔。该种方案中,在模具对应的放置地点开设有容置底座7的容置槽,方便模具定位。放置好后,通过螺栓将底座7固定在放置地点,以实现模具固定。
46.此外,所述侧板2靠近端板3的端头处设有斜撑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斜撑23为x型斜撑,增加模具端头的强度,使其稳定受力,避免其在拉拔钢筋时变形。
4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9.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