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8227发布日期:2022-10-04 22:3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防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室结构不仅对防水防潮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地下室防水一直是整个建设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且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中如何提高地下室外墙整体防水效果以及在施工条件受到限制、外防外贴法施工难以实施时,如何实施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一直是本行业的一个关注点与技术难点。
3.现今地下室外墙防水常规做法有两个:一种方法是外防外贴法即待结构边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施工完成后,直接把卷材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上(即地下结构墙迎水面),最后作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eps板或者 xps板);
4.第二种方法是利用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外防内贴法即结构边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施工前先砌保护墙,然后将卷材防水层贴在保护墙上,最后浇注边墙混凝土的方法。
5.但此两种做法均有缺点,第一种方法需要在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才能实施,同时卷材防水层需要做保护层,此外施工工期较长,土方量较大且易产生塌方现象,不能利用保护墙做模板,转角接槎处质量较差。
6.第二种方法的防水卷材(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粘结面只是实现了与地下室外墙导墙的永久性粘结并未实现与地下室外墙永久性粘结。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解决了目前外墙防水处理与地下室外墙不是永久性粘结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包括:
10.基础处理剂,所述基础处理剂设置于所述外墙的外侧;
11.防水膜,所述防水膜设置于所述基础处理剂的外侧,且防水膜的上侧连接在外墙的上侧并通过胶带密封边侧,
12.所述防水膜的外部且位于外墙的侧壁和上侧分别设置有壁板防水层和顶板防水层;
13.所述壁板防水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外墙导墙。
14.优选的,所述外墙导墙的上侧设置有压顶梁,所述压顶梁的上侧设置有临时保护墙,所述压顶梁和临时保护墙之间设置有预留搭接接差。
15.优选的,所述防水膜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16.优选的,所述外墙的拐角处设置有泡沫棒。
17.优选的,所述外墙的外侧和外墙导墙上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交错设置有凹弧面和凸弧面。
18.优选的,位于外墙导墙上的所述连接机构中的凸弧面与位于外墙上的连接机构中的凹弧面对应设置。
1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预埋柱,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和定位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耳连接有定位轴,所述连接板的上侧设置有圆弧部。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利用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牢牢地粘接在一起,永不脱开的特性,结构边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施工前先砌保护墙,然后将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贴在保护墙上,最后浇注边墙混凝土的方法,可以实现与地下室外墙永久性粘结,消除防水卷材脱落、破损以及地下室外墙渗漏等质量缺陷与质量隐患;
22.基于预铺反粘技术的外防内贴法,在地下室外墙施工过程中可以免除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保护层的施工,可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机构的侧视图。
27.图中标号:
28.1、外墙,
29.2、基础处理剂,
30.3、防水膜,
31.4、壁板防水层,
32.5、顶板防水层,
33.6、胶带,
34.7、外墙导墙,
35.8、压顶梁,9、临时保护墙,
36.10、预留搭接接搓,
37.11、泡沫棒,
38.12、连接机构,
39.121、连接板,122、凹弧面,123、凸弧面,124、预留柱,125、连接耳,126、连接孔,127、定位耳,128、定位轴,129、圆弧部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1.第一实施例
42.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包括:
43.基础处理剂2,所述基础处理剂设置于所述外墙1的外侧;
44.防水膜3,所述防水膜3设置于所述基础处理剂2的外侧,且防水膜3 的上侧连接在外墙1的上侧并通过胶带6密封边侧,
45.所述防水膜3的外部且位于外墙1的侧壁和上侧分别设置有壁板防水层 4和顶板防水层5;
46.所述壁板防水层4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外墙导墙7。
47.所述外墙导墙7的上侧设置有压顶梁8,所述压顶梁8的上侧设置有临时保护墙,所述压顶梁8和临时保护墙之间设置有预留搭接接差。
48.所述防水膜3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49.所述外墙1的拐角处设置有泡沫棒11。
50.其中顶板防水层5和壁板防水层4均采用软性防水层,其中零时保护墙9用低标号砂浆砌筑,不低于200mm。
51.其中基础处理剂2为可以与防水膜3上的粘接剂粘接的材质。
52.其中,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断裂伸长率,与主体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粘为一体,一起变形,不受结构与基层变形之间的拉伸影响。长期浸水环境下依然密不可分,有效控制渗水现象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54.通过在外墙1的外侧设置基础处理剂2,然后将防水膜3与外墙1外侧的基础处理剂2平铺粘接,即平铺粘接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然后在防水膜3外侧粘接壁板防水层4且与外墙导墙粘接;
55.其中防水膜3的上侧与外墙1的顶部粘接,并通过胶带6密封边侧;
56.且在外墙的拐角处设置直径为20mm的聚乙烯泡沫棒,使防水膜3在拐角处的连接更加的平滑;
57.外墙1的上侧粘接顶板防水层5。
5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利用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牢牢地粘接在一起,永不脱开的特性,结构边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施工前先砌保护墙,然后将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贴在保护墙上,最后浇注边墙混凝土的方法,可以实现与地下室外墙永久性粘结,消除防水卷材脱落、破损以及地下室外墙渗漏等质量缺陷与质量隐患;
60.基于预铺反粘技术的外防内贴法,在地下室外墙施工过程中可以免除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保护层的施工,可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施工效率。
61.第二实施例
62.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
的外防内贴结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63.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狭小处外墙防水的外防内贴结构,所述外墙1的外侧和外墙导墙7上均设置有连接机构12,所述连接机构12包括连接板 121,所述连接板121一侧交错设置有凹弧面122和凸弧面123。
64.位于外墙导墙7上的所述连接机构12中的凸弧面123与位于外墙1上的连接机构12中的凹弧面122对应设置。
65.所述连接板121的一侧设置有预埋柱124,所述连接板1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125和定位耳127,所述连接耳125上开设有定位孔128,所述定位耳127连接有定位轴128,所述连接板121的上侧设置有圆弧部 129。
66.预埋柱124对应预埋在外墙1和外墙导墙7上,同时在压顶梁8上设置有连接机构12,连接机构12优选为橡塑棉材质,连接板121与外墙1和外墙导墙7的接触面设置有橡胶垫,提高连接面的密封性;
67.其中通过设置连接机构12,在将防水膜粘接在涂覆有基础处理剂2的连接机构12表面,且对应凹弧面122和凸弧面123贴合,且外墙导墙7上的连接机构上的凸弧面123和凹弧面122对应嵌合在外墙1上的连接机构12 上,通过设置凹弧面和凸弧面可以增大防水膜3的粘接面积,提高粘接的稳定性,使连接更加的稳定,不易脱落;
68.其中连接机构12在与外墙1或者外墙导墙7连接时,可以将相邻连接板121一侧的定位耳127上的定位轴128对应插入到连接耳125上的连接孔 126内部,从而提高相邻连接机构12直接的连接密封性;
69.且连接板121上侧的圆弧部129对应外墙的拐角处,从而不需要设置泡沫棒11,即可以使防护膜3在拐角处平滑连接。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