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6445发布日期:2022-12-24 01:0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张拉锚固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


背景技术:

2.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纤维编织布、碳纤维预浸布、碳纤维加固布、碳布、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带、碳纤维片材(预浸布)等。碳纤维加固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通常采用12k碳纤维丝织造。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065210.7公开了一种用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张拉和锚固装置,其装置中利用螺母在螺纹柱上转动平移带动活动杆在开口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绕过活动杆上的碳纤维带进行张紧操作,但工作人员在转动活动杆两端的螺母时,无法保证两端螺母处于同一位置,进而造成碳纤维带两端的张紧程度不同,影响碳纤维带的后续使用效果;另外、碳纤维带穿过穿孔的过程中,与穿孔的侧壁之间发生摩擦,容易造成碳纤维带发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具有方便调整、防摩擦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包括锚固组件,所述锚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碳纤维带,所述碳纤维带远离锚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预应力板,所述预应力板上且对应碳纤维带的位置处设置有穿孔,所述预应力板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活动杆,所述预应力板的侧壁上且位于开口的下方设置有观测组件;
6.所述观测组件包括观测盒、刻度尺和透明玻璃,所述预应力板的侧壁上且位于开口的下方连接有观测盒,所述观测盒的内部设置有刻度尺,所述观测盒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玻璃。
7.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连接有指示针。
8.优选的,所述观测组件还包括安装框、插接槽、顶杆和插接块,所述透明玻璃的外围连接有安装框,所述观测盒的侧壁上且对应安装框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安装框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耳,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且对应连接耳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耳和观测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刻度尺的两端且对应插接槽的位置处连接有插接块,所述安装框和插接块之间连接有顶杆。
9.优选的,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有防磨组件,所述防磨组件包括安装罩、硅胶垫、安装板和安装槽,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穿孔的侧壁上且对应安装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罩和安装板的侧壁上均连接有硅胶垫。
10.优选的,所述防磨组件还包括搭接槽和搭接杆,所述安装罩一端连接有搭接杆,所述预应力板的侧壁上且对应搭接杆的位置处设置有搭接槽,所述搭接杆和预应力板之间通过沉头螺栓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预应力板的侧壁上且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壁上连接有橡胶垫。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设置观测组件,在后续调整活动杆的位置时,先将活动杆一端在开口内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根据指示针读取此时活动杆对应的刻度,然后再利用指示针和刻度尺将活动杆的另一端调整到同一位置处,使得活动杆处于平衡状态,保证碳纤维带两侧的张紧度保持相同,进而可以保证碳纤维带的使用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防磨组件,先将搭接杆对准搭接槽的位置处,再向穿孔内部移动安装罩,安装罩移动带动搭接杆和安装板分别向搭接槽和安装槽内部移动,当搭接杆和安装板分别完全进入到搭接槽和安装槽内部后,利用沉头螺栓将搭接杆与预应力板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安装罩固定到穿孔内部,后续将碳纤维带穿过穿孔的过程中,硅胶垫可以避免碳纤维带与穿孔之间的发生摩擦,造成碳纤维带受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观测盒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的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c处的放大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的局部剖视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罩的仰视图。
23.图中:1、锚固组件;2、碳纤维带;3、活动杆;4、开口;5、观测组件;51、观测盒;52、指示针;53、刻度尺;54、安装框;55、透明玻璃;56、插接槽;57、顶杆;58、插接块;6、穿孔;7、预应力板;8、防磨组件;81、安装罩;82、硅胶垫;83、搭接槽;84、搭接杆;85、安装板;8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布加固梁张拉锚固机构,包括锚固组件1,锚固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碳纤维带2,碳纤维带2远离锚固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预应力板7,预应力板7上且对应碳纤维带2的位置处设置有穿孔6,预应力板7的两侧
壁上均设置有开口4,两个开口4之间设置有活动杆3,预应力板7的侧壁上且位于开口4的下方设置有观测组件5;
27.观测组件5包括观测盒51、刻度尺53和透明玻璃55,预应力板7的侧壁上且位于开口4的下方连接有观测盒51,观测盒51的内部设置有刻度尺53,观测盒51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玻璃55。
28.具体的,活动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指示针52,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更加精准的读取刻度尺53上对应活动杆3位置处的读数。
30.具体的,观测组件5还包括安装框54、插接槽56、顶杆57和插接块58,透明玻璃55的外围连接有安装框54,观测盒51的侧壁上且对应安装框54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接槽56,安装框54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耳,插接槽56的侧壁上且对应连接耳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槽,连接耳和观测盒5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刻度尺53的两端且对应插接槽56的位置处连接有插接块58,安装框54和插接块58之间连接有顶杆57,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安装框54可拆卸连接到观测盒51上,便于后续更换刻度尺53操作。
32.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将插接块58对准插接槽56的位置处,再将刻度尺53放置到观测盒51内部,然后再将安装框54放置到插接槽56内部,然后再利用螺栓将安装框54连接到观测盒51上,从而可以将透明玻璃55限位固定到观测盒51上,在顶杆57的作用下可以对刻度尺53进行限位固定,在后续调整活动杆3的位置时,先将活动杆3一端在开口4内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根据指示针52读取此时活动杆3对应的刻度,然后再利用指示针52和刻度尺53将活动杆3的另一端调整到同一位置处,使得活动杆3处于平衡状态,保证碳纤维带2两侧的张紧度保持相同,进而可以保证碳纤维带2的使用效果;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穿孔6的内部设置有防磨组件8,防磨组件8包括安装罩81、硅胶垫82和安装板85,穿孔6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罩81,安装罩81的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85,安装罩81和安装板85的侧壁上均连接有硅胶垫82,
35.具体的,穿孔6的内部设置有防磨组件8,防磨组件8包括安装罩81、硅胶垫82、安装板85和安装槽86,穿孔6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罩81,安装罩81的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85,穿孔6的侧壁上且对应安装板85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86,安装罩81和安装板85的侧壁上均连接有硅胶垫82,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安装罩81可拆卸连接到预应力板7内部。
37.具体的,安装板85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预应力板7的侧壁上且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侧壁上连接有橡胶垫,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安装板85与预应力板7连接的稳定性。
39.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将搭接杆84对准搭接槽83的位置处,再向穿孔6内部移动安装罩81,安装罩81移动带动搭接杆84和安装板85分别向搭接槽83和安装槽86内部移动,当搭接杆84和安装板85分别完全进入到搭接槽83和安装槽86内部后,利用沉头螺栓将搭接杆84与预应力板7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安装罩81固定到穿孔6内部,后续将碳纤维带2穿过穿孔6的过程中,硅胶垫82可以避免碳纤维带2与穿孔6之间的发生摩擦,造成碳纤维带2受损。
40.本实用新型中锚固组件1的结构、活动杆3和预应力板7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工作原理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065210.7公开的一种用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张拉和锚固装置中已经公开。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