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9406发布日期:2022-07-19 23:3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笼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轴向拉力。钢筋笼宝库若干条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筋条,若干条钢筋条之间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进而在生产钢筋笼的过程中,当需要固定若干条钢筋条时,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完成,进而间距难以撑控,难以避免钢筋条出现偏移的情况发生。
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45758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若干个周向设置的支撑杆,若干条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条所述支撑杆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钢筋插接配合的定位槽,若干个所述定位槽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还包括活动安装于支撑杆固定于定位槽内的定位机构。
4.但发明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将钢筋放置在两个定位条之间,并使定位条的内壁抵紧钢筋的方式对钢筋进行固定,工作人员需多次拧动固定块,操作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作人员固定钢筋的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包括定位框主体,所述定位框主体包括环形框、两个分别固定在环形框相互对称的侧壁上的固定杆以及共同安装在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侧壁上的固定板,所述定位框主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c形杆,所述c形杆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框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框主体上用于降低钢筋脱离c形杆概率的限位组件以及设置在定位框主体上用于降低钢筋晃动的稳定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的方向移动钢筋,从而使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并启动限位组件,即可使钢筋与c形杆保持稳定,从而降低了钢筋脱离c形杆的概率。进一步的,工作人员需启动稳定组件,从而使钢筋保持稳定状态,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钢筋时钢筋晃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固定钢筋的难度。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共同滑动设置在安装槽与滑槽内的t形杆以及一端固定在t形杆侧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槽远离t形杆的侧壁上,所述t形杆远离第一弹簧
的侧壁与其远离c形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的方向移动钢筋,从而使钢筋向靠近t形杆的方向移动并抵紧第一倾斜面,进一步的,工作人员只需继续滑动钢筋,即可使t形杆在钢筋的作用下移动至安装槽内,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将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的概率。当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后,t形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降低了钢筋与c形杆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形杆远离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互匹配的限位槽,所述t形杆远离第一倾斜面的侧壁上固定有卡块,所述限位槽远离c形杆开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相互匹配的卡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t形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时,t形杆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移动至限位槽内,并使卡块与卡槽相互连接,从而降低了t形杆与限位槽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远离第一倾斜面的侧壁与其远离第一弹簧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卡槽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倾斜面降低了卡块与卡槽相互连接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形杆远离第一倾斜面的侧壁上开设有稳定槽,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稳定槽内的稳定杆、一端固定在稳定杆靠近稳定槽侧壁上的第二弹簧以及一端固定在稳定杆上表面的固定绳,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稳定槽远离稳定杆的侧壁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t形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后,工作人员只需拉动固定绳,即可使稳定杆在固定绳的作用下抵紧钢筋的侧壁,从而降低了钢筋晃动的概率,进而进一步降低了钢筋与c形杆相互分离的概率。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动杆,多根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均固定在转动杆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拉动固定绳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转动杆,即可使多根固定绳同步跟随转动杆运动,无需工作人员一根一根的拉动,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形杆远离t型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钢筋相互匹配的弧形槽,所述稳定杆远离t型杆的侧壁上固定有与钢筋相互匹配的弧形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稳定杆向靠近钢筋的方向运动时,弧形板以及弧形槽的内壁均与钢筋外壁抵接,从而增大了钢筋外壁与c形杆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降低使用者转动转动杆难度的摇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中,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的方向移
动钢筋,从而使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并启动限位组件,即可使钢筋与c形杆保持稳定,从而降低了钢筋脱离c形杆的概率。进一步的,工作人员需启动稳定组件,从而使钢筋保持稳定状态,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钢筋时钢筋晃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固定钢筋的难度;
25.2、本实用新型中,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的方向移动钢筋,从而使钢筋向靠近t形杆的方向移动并抵紧第一倾斜面,进一步的,工作人员只需继续滑动钢筋,即可使t形杆在钢筋的作用下移动至安装槽内,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将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的概率。当钢筋移动至c形杆内后,t形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降低了钢筋与c形杆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26.3、本实用新型中,当t形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时,t形杆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移动至限位槽内,并使卡块与卡槽相互连接,从而降低了t形杆与限位槽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限位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卡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稳定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定位框主体;11、环形框;12、固定杆;13、固定板;2、c形杆;21、安装槽;3、固定机构;31、滑槽;4、限位组件;41、t形杆;42、第一弹簧;43、第一倾斜面;44、稳定槽;5、稳定组件;51、稳定杆;52、第二弹簧;53、固定绳;6、限位槽;61、卡块;62、卡槽;63、第二倾斜面;7、转动杆;71、弧形槽;8、弧形板;9、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用柱内竖向钢筋定位框,包括定位框主体1、c形杆2、固定机构3、卡块61、转动杆7以及弧形板8。定位框主体1包括环形框11、固定杆12以及固定板13。环形框11为横截面成方环形的板状结构,固定杆1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固定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环形框11相互对称的侧壁上。固定板13为圆板状结构,其轴线竖直,固定板13安装在两个固定杆1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c形杆2为横截面成c形的杆状结构,c形杆2固定设置在定位框主体1的侧壁上,c形杆2设有多个并等间距分布,且c形杆2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21。
34.固定机构3设置在定位框主体1上,用于固定钢筋,固定机构3包括限位组件4与稳定组件5。安装槽2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31,限位组件4设置在定位框主体1上,用于降低钢筋脱离c形杆2的概率,限位组件4包括t形杆41与第一弹簧42。t形杆41为横截面成t形的杆状结构,t形杆41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安装槽21以及滑槽31内。第一弹簧42的
一端固定在t形杆41的侧壁上,第一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槽21远离t形杆41的侧壁上,且t形杆41远离第一弹簧42的侧壁与其远离c形杆2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43。
35.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2的方向移动钢筋,从而使钢筋向靠近t形杆41的方向移动并抵紧第一倾斜面43,进一步的,工作人员只需继续滑动钢筋,即可使t形杆41在钢筋的作用下移动至安装槽21内,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将钢筋移动至c形杆2内的概率。当钢筋移动至c形杆2内后,t形杆41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降低了钢筋与c形杆2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36.c形杆2远离安装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21相互匹配的限位槽6,卡块61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卡块61固定在t形杆41远离第一倾斜面43的侧壁上,且限位槽6远离c形杆2开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61相互匹配的卡槽62。当t形杆41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时,t形杆41远离第一弹簧42的一端移动至限位槽6内,并使卡块61与卡槽62相互连接,从而降低了t形杆41与限位槽6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37.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卡块61远离第一倾斜面43的侧壁与其远离第一弹簧42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63。当卡块61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向靠近卡槽6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倾斜面63降低了卡块61与卡槽62相互连接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38.t型杆远离第一倾斜面43的侧壁上开设有稳定槽44,稳定组件5设置在定位框主体1上,用于降低钢筋晃动,稳定组件5包括稳定杆51、第二弹簧52以及固定绳53。稳定杆51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稳定杆51滑动设置在稳定槽44内。第二弹簧52的一端固定在稳定杆51靠近稳定槽44的侧壁上,第二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在稳定槽44远离稳定杆51的侧壁上,且固定绳53的一端固定在稳定杆51上表面。
39.当t形杆41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后,工作人员只需拉动固定绳53,即可使稳定杆51在固定绳53的作用下抵紧钢筋的侧壁,从而降低了钢筋晃动的概率,进而进一步降低了钢筋与c形杆2相互分离的概率。
40.转动杆7为圆杆状结构,其轴线竖直,转动杆7转动设置在固定板13的上表面,且多根固定绳5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转动杆7上。当工作人员需拉动固定绳53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转动杆7,即可使多根固定绳53同步跟随转动杆7运动,无需工作人员一根一根的拉动,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1.c形杆2远离t型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钢筋相互匹配的弧形槽71,弧形板8为横截面成圆弧形的板状结构,弧形板8固定在稳定杆51远离t型杆的侧壁上,且弧形板8与钢筋相互匹配。当稳定杆51向靠近钢筋的方向运动时,弧形板8以及弧形槽71的内壁均与钢筋外壁抵接,从而增大了钢筋外壁与c形杆2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的稳定性。
42.为了降低使用者转动转动杆7的难度,转动杆7上设置有摇臂9。
43.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
44.当工作人员需固定钢筋时,工作人员只需向靠近c形杆2的方向移动钢筋,从而使钢筋移动至c形杆2内,并启动限位组件4,即可使钢筋与c形杆2保持稳定,从而降低了钢筋脱离c形杆2的概率。进一步的,工作人员需启动稳定组件5,从而使钢筋保持稳定状态,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钢筋时钢筋晃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固定钢筋的难度。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