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

文档序号:30916012发布日期:2022-07-29 22:0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

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陶土板,又称之陶板,陶板以城建废弃土、水泥弃块及瓷渣、石粉等无机物为原料,经分类混合、复合改性,在光化异构及曲线温度下成型,不含放射性物质。不添加任何其它成分,经过高压挤出成型,具有绿色环保、无辐射、色泽温和、不会带来光污染等特点。在陶土板制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成型模具。
3.但是现有的成型模具结构功能比较简单,多数陶土板用模具不便于调节,存在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部分陶土板密封性较差,经常导致陶土板制作时出现损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陶土板用模具不便于调节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包括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一侧的调节机构、固定板、上模具、下模具、固定座、连接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底板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贯穿且滑动连接插接杆,所述固定底板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固定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转动连接固定座,所述转动杆顶部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部固定连接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均匀的分布在下模具内部四端。
6.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顶部开设有四个预留孔,且所述预留孔均匀的分布在上模具的顶部四端。
7.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顶部通过铰链连接盖板,所述盖板右侧与上模具相卡接,且所述上模具顶部一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盖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把手。
8.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右侧固定连接第二把手,所述插接杆左侧与盖板相插接,且所述盖板内部开设有与插接杆适配的插孔。
9.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上模具,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另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槽。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底部中轴处固定连接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螺纹贯穿下模具,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固定连接转动块。
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适配的螺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且转动连接固定
座,所述连接杆表面对称固定连接转把。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支撑块均匀的分布在固定底板底部四端。
14.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调节机构,解决了现有的陶土板用模具不便于调节的问题,同时保证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底板;2、支撑块;3、固定板;4、固定座;5、上模具;6、盖板;7、预留孔;8、第一把手;9、第一固定块;10、插接杆;11、插孔;12、放置槽;13、第二把手;14、安装槽;15、第二固定块;16、弹簧;17、下模具;18、固定杆;19、固定框;20、第一螺纹杆;21、转动块;22、转动杆;23、第二螺纹杆;24、第一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26、连接杆;27、转把。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陶土板成型模具,包括固定底板1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1一侧的调节机构、固定板3、上模具5、下模具17、固定座4、连接杆26和固定杆18,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固定板3,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固定连接上模具5,所述上模具5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9,所述第一固定块9内部贯穿且滑动连接插接杆10,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固定座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表面转动连接固定座4,所述转动杆22顶部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23,所述第二螺纹杆23顶部固定连接下模具17,所述下模具17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均匀的分布在下模具17内部四端。
28.所述上模具5顶部开设有四个预留孔7,且所述预留孔7均匀的分布在上模具5的顶部四端;所述上模具5顶部通过铰链连接盖板6,所述盖板6右侧与上模具5相卡接,且所述上模具5顶部一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盖板6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把手8;所述插接杆10右侧固定连接第二把手13,所述插接杆10左侧与盖板6相插接,且所述盖板6内部开设有与插接杆10适配的插孔11;所述插接杆10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5,所述第二固定块15底部固定连接上模具5,所述第二固定块15一侧固定连接弹簧16,所述弹簧16另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槽14;所述下模具17底部中轴处固定连接固定框19,所述固定框19内部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20,所述第一螺纹杆20顶部螺纹贯穿下模具17,所述第一螺纹杆20底部固定连接转动块21;所述转动杆22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23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转动杆2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24,所述第一锥齿轮24一侧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25,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5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贯穿且转动连接固定座4,所述连接杆26表面对称固定连接转把27;所述固定底板1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支撑块2均匀的分布在固定底板1底部四端。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在进行调节成型模具时,转动转把27,转把27带动与其固接的连接杆26转动,连接杆26带动左右两侧固接的第二锥齿轮25转动,第二锥齿轮25带动一侧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4转动,第一锥齿轮24带动与其固接的转动杆22转动,转动杆22带动顶部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杆23逐渐上移,第二螺纹杆23带动顶部固接的下模具17逐渐上移,下模具17上移与上模具5相接触贴合,进而固定杆18插接在盖板6内的预留孔7内,进而便于对陶土板进行制造,实现了便于调节的功能;为了保证模具制造时的密封性,在浇注之后,向右侧拉动第二把手13,第二把手13带动与其固接的插接杆10在第一固定块9内滑动,插接杆10同时在第二固定块15上滑动,第二固定块15挤压与其其固接的弹簧16,弹簧16受力收缩,接着将盖板6盖接在放置槽12内,接着松开第二把手13,弹簧16复位带动插接杆10插接在盖板6内,进而保证模具的密封性;为了便于模具的拆卸,在拆卸模具时,轻轻敲打模具,使内部成型陶土板变得松动,接着转动转动块21,转动块21带动顶部固接的第一螺纹杆20在固定框19内转动,第一螺纹杆20另一侧与成型陶土板接触,进而将陶土板逐渐顶撑起来,进而便于陶土板与模具
的分离,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
3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1.1.为了实现便于调节的功能,在调节成型模具时,转把带动与其固接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左右两侧固接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一侧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固接的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顶部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杆逐渐上移,第二螺纹杆带动顶部固接的下模具逐渐上移,下模具上移与上模具相接触贴合,进而固定杆插接在盖板内的预留孔内,进而便于对陶土板进行制造,实现了便于调节的功能;
32.2.为了保证模具制造时的密封性,在浇注之后,向右侧拉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与其固接的插接杆在第一固定块内滑动,插接杆同时在第二固定块上滑动,第二固定块挤压与其其固接的弹簧,弹簧受力收缩,接着将盖板盖接在放置槽内,接着松开第二把手,弹簧复位带动插接杆插接在盖板内,进而保证模具的密封性;
33.3.本技术结构合理,为了便于模具的拆卸,通过下模具、转动块、第一螺纹杆以及固定框等结构之间的配合,在拆卸模具时,轻轻敲打模具,使内部成型陶土板变得松动,接着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顶部固接的第一螺纹杆在固定框内转动,第一螺纹杆另一侧与成型陶土板接触,进而将陶土板逐渐顶撑起来,进而便于陶土板与模具的分离,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
34.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