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2744发布日期:2022-09-10 05:5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预制构造柱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构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砌筑仍然在大量的应用。如传统构造柱,其施工过程中需要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各工序复杂且施工速度较慢,外观及质量等问题也无法得到保证。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半预制构造柱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构造柱施工工序复杂且施工速度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半预制构造柱结构,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个长柱节和多个短柱节,所述长柱节和所述短柱节交替设置,所述长柱节和所述短柱节分别包括一预制块,所述预制块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竖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中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形成有插接块,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形成有供相邻的预制块的插接块插设的承插孔,所述长柱节的预制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短柱节的预制块的长度,所述短柱节居中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长柱节之间,多个所述长柱节和多个所述短柱节的通槽连通形成后浇注空间,所述后浇注空间中穿设有竖向主筋,所述后浇注空间中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覆于所述竖向主筋。
6.进一步的,还包括横向植筋,所述横向植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主筋,所述横向植筋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柱节与所述短柱节之间的缝隙并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两侧的填充墙中。
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植筋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所述弧形段套设于所述竖向主筋的外部,所述弧形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所述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穿过所述长柱节与所述短柱节之间的缝隙并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两侧的填充墙中。
8.进一步的,所述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上部的预制块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连通于所述后浇注空间。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中部,所述通槽中穿设有多根所述竖向主筋,多根所述竖向主筋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块呈四棱台形,所述承插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块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由预制块、竖向主筋构成构造柱的外形,其中形成后浇注空间中在穿设竖向主筋后浇筑混凝土(细石混凝土
或灌浆料),上下预制块除通过灌注的混凝土粘结外,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的插接块与相邻预制块的承插槽卡接,保证了构造柱预制构件的连接和整体性,随砌随施工。构造柱顶部的预制块规格按照斜砌的高度预制并预留灌浆孔进行灌浆。在实现构造柱预制的目的,无需模板支设且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提高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保证了构造柱外观尺寸及观感,加快了施工速度及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柱节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灌注孔的长柱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短柱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灌注孔的短柱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柱节与短柱节叠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2.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预制构造柱结构,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个长柱节a和多个短柱节b。长柱节a和短柱节b 交替设置。
23.具体的,长柱节a和短柱节b分别包括一预制块1。预制块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有竖向设置的通槽10。通槽10中形成有连接板11。连接板沿通槽的成槽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板的顶部与预制块的顶部齐平,连接板的底部与预制块的底部齐平。连接板11的上部形成有插接块111。连接板11的下部形成有供相邻的预制块1的插接块111插设的承插孔。
24.参阅图7,在长柱节叠合于短柱节时,短柱节的插接块插设于上部的长柱节的承插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长柱节a的预制块1的长度大于短柱节b的预制块1的长度。继续参阅图1和图7所示,当多个长柱节叠合于多个短柱节时,上下两个预制块的通槽的槽底对齐,短柱节b居中设置于相邻的两长柱节a之间。多个长柱节a和多个短柱节b的通槽10 连通形成后浇注空间。后浇注空间中穿设有竖向主筋2。后浇注空间中浇筑有混凝土。混凝土包覆于竖向主筋2。
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半预制构造柱结构还包括横向植筋3。横向植筋3的一端连接于竖向主筋2。横向植筋3的另一端穿过长柱节a与短柱节b之间的缝隙并伸入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两侧的填充墙4中。
26.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墙的每一层砌砖的层缝中都植入有横向植筋。参阅图2,竖向主筋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横向植筋,竖向主筋的两侧的横向植筋分别植入构造柱的两侧的填充墙中。
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横向植筋呈u形。具体的,横向植筋3 包括弧形段31和平直段32。弧形段31套设于竖向主筋2的外部。弧形段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平直段32。平直段32穿过长柱节a与短柱节 b之间的缝隙并伸入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两侧的填充墙4中。
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的上部的预制块1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灌注孔100,灌注孔100连通于后浇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构造柱顶部斜砌范围内的预制块:预制块两侧设有注浆孔,用于通过灌注孔向后浇注空间中灌注混凝土/灌浆料。
29.参阅图3至图6,连接板11设置于通槽10的中部。连接板居中设置于通槽中。通槽10中穿设有多根竖向主筋2。多根竖向主筋2分别设置于连接板11的相对两侧。
30.插接块111呈四棱台形。承插孔的形状和尺寸与插接块111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31.本实用新型的半预制构造柱结构,由横向植筋、预制块、竖向主筋构成构造柱的外形,其中形成后浇注空间中在穿设竖向主筋后浇筑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上下预制块除通过灌注的混凝土粘结外,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的插接块与相邻预制块的承插槽卡接,保证了构造柱预制构件的连接和整体性,随砌随施工。构造柱顶部的预制块规格按照斜砌的高度预制并预留灌浆孔进行灌浆。在实现构造柱预制的目的,无需模板支设且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提高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保证了构造柱外观尺寸及观感,加快了施工速度及降低了施工成本。
3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