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5422发布日期:2022-10-29 00: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体系,特别涉及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的支设体系及其支设方法,该体系兼具有将高楼板内钢筋、低楼板内钢筋、梁钢筋稳固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背景技术:

2.在现浇混凝土主体建筑施工中,有些楼层板是设置成错台形式的,在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筑梁体,在梁的一侧设置有高楼板,梁的上顶面与高楼板上顶面齐平,在梁的另一侧设置有低楼板,在低楼板上顶面与梁顶面之间,形成有错台;错台处的混凝土浇筑需要设置错台侧模板,对于错台侧模板的支撑固定,现有技术或是只吊模无支撑,或是采用混凝土撑棍、垫块支撑,或是在吊模的下部结构钢筋上焊接短钢筋头进行支撑;这些做法的错台侧模板存在无支撑或支撑刚度不够的缺陷,导致了错台处混凝土浇筑时,错台侧模板容易出现涨模和移位的现象;此外,使用混凝土撑棍和垫块,还极易形成渗水隐患,特别是卫生间等防渗要求高的部位,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维修成本;如何保证错台混凝土结构的实体质量,以及杜绝该处渗水隐患,是现场错台处侧模板支撑固定时,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另外,在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筑梁体时,由于高楼板浇筑混凝土与低楼板浇筑混凝土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梁钢筋容易受到不同高度浇筑混凝土的冲击,也容易出现移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体系,不但解决了错台处侧模板的稳定支撑的技术问题,而且还使高低楼板内钢筋体系与梁内钢筋体系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5.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在低楼板内的钢筋网片上,绑扎三棱柱状钢筋框架,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顶端绑扎“之”字形过渡钢筋,“之”字形过渡钢筋的顶端与梁内主筋及箍筋绑扎在一起,使低楼板内的钢筋网片,通过三棱柱状钢筋框架和“之”字形过渡钢筋,与梁内主筋及箍筋形成一个整体的钢筋体系,与此同时,“之”字形过渡钢筋也为错台侧模板提供了支撑和固定的基座,即解决了侧模板的支撑固定难题,去除了低楼板混凝土浇筑中容易引起渗水隐患的撑棍和垫块的因素,又实现了在混凝土浇筑中,高、低层楼板内钢筋与梁钢筋的稳固。
6.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体系,包括低楼板浇筑底模板和高楼板浇筑底模板,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与高楼板浇筑底模板之间设置有错台底部立模板,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上,分别设置有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和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在高楼板浇筑底模板上,分别设置有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和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在错台底部立模板左侧的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上,设置有底端梁主筋,在底端梁主筋正上方,设置有顶端梁
主筋,在底端梁主筋与顶端梁主筋之间,设置有梁箍筋,底端梁主筋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顶端梁主筋与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在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上,绑扎有三棱柱状钢筋框架,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上端横梁,高于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之”字形过渡钢筋,“之”字形过渡钢筋的上端与顶端梁主筋绑扎连接在一起,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错台侧模板,错台侧模板的右侧立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的上端水平折弯处之间的距离为25毫米。
7.三棱柱状钢筋框架是由左三角形钢筋框架、右三角形钢筋框架、后下钢筋横梁、前下钢筋横梁和顶端钢筋横梁组成的,左三角形钢筋框架与右三角形钢筋框架是彼此平行,并间隔立式设置的,在左三角形钢筋框架与右三角形钢筋框架之间,分别连接有后下钢筋横梁、前下钢筋横梁和顶端钢筋横梁;左三角形钢筋框架的下端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右三角形钢筋框架的下端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的另一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8.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方法,包括低楼板浇筑底模板和高楼板浇筑底模板,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与高楼板浇筑底模板之间设置有错台底部立模板,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上,分别设置有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和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在高楼板浇筑底模板上,分别设置有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和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在错台底部立模板左侧的低楼板浇筑底模板上,设置有底端梁主筋,在底端梁主筋正上方,设置有顶端梁主筋,在底端梁主筋与顶端梁主筋之间设置有梁箍筋,底端梁主筋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顶端梁主筋与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9.第一步、制作三棱柱状钢筋框架,先制作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钢筋框架,使三角形钢筋框架的高度等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与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之间的距离;再制作三根钢筋横梁,使其长度等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上的相邻两纵向钢筋的间距距离;在两个三角形钢筋框架之间,焊接三根钢筋横梁,组成三棱柱状钢筋框架,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顶端横梁上焊接连接“之”字形过渡钢筋,并使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高度加上“之”字形过渡钢筋的高度,等于底端梁主筋与顶端梁主筋之间的距离;
10.第二步、将多个第一步制作完成的三棱柱状钢筋框架,间隔地放置在梁钢筋左侧的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上,并将三棱柱状钢筋框架中的三角形钢筋支架的下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中的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并使三棱柱状钢筋框架上连接的“之”字形过渡钢筋的上端搭接在顶端梁主筋上,并将两者绑扎在一起;
11.第三步、将错台侧模板放置在间隔布置的三棱柱状钢筋框架的顶端横梁上,并固定牢靠,使错台侧模板的右侧立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的上端水平折弯处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毫米的距离。
12.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的右端伸入到梁钢筋中,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的左端伸入到梁钢筋中,并且,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的右端与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的左端,通过过渡钢筋,被连接在一起,使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三棱柱状钢筋框架、“之”字形过渡钢筋、底端梁主筋、顶端梁主筋、梁箍筋、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和过渡钢筋,被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的混凝土内的钢筋体系。
13.本发明大幅度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无需焊机、焊工即可施工,与现有焊接吊模支架相比,能大幅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时间;本发明的错台侧模板固定在降低的支架上,更易于实现浇筑混凝土的找平;三棱柱状钢筋框架和“之”字形过渡钢筋,适于提前预制,现场只需绑扎,节约了现场施工时间;特别是通过本发明的侧模板支架的设置还带来了将高低楼板内的预埋钢筋,连接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的体系,克服了错台楼板浇筑时梁钢筋容易移位的缺陷。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年发明在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和“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8.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体系,包括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和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与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之间设置有错台底部立模板20,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上,分别设置有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和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在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上,分别设置有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4和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8,在错台底部立模板20左侧的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上,设置有底端梁主筋5,在底端梁主筋5正上方,设置有顶端梁主筋6,在底端梁主筋5与顶端梁主筋6之间,设置有梁箍筋7,底端梁主筋5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顶端梁主筋6与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8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在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上,绑扎有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上端横梁,高于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之”字形过渡钢筋9,“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上端与顶端梁主筋6绑扎连接在一起,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错台侧模板10,错台侧模板10的右侧立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上端水平折弯处之间的距离11为25毫米。
19.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是由左三角形钢筋框架12、右三角形钢筋框架13、后下钢筋横梁14、前下钢筋横梁15和顶端钢筋横梁16组成的,左三角形钢筋框架12与右三角形钢筋框架13是彼此平行,并间隔立式设置的,在左三角形钢筋框架12与右三角形钢筋框架13之间,分别连接有后下钢筋横梁14、前下钢筋横梁15和顶端钢筋横梁16;左三角形钢筋框架12的下端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的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右三角形钢筋框架13的下端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的另一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20.一种高低楼板之间设置有梁的错台侧模板支设方法,包括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和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与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之间设置有错台底部立模板20,在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上,分别设置有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和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在高楼板浇筑底模板3上,分别设置有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4和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8,在错台底部立模板20左侧的低楼板浇筑底模板1上,设置有底端梁主筋5,在底端梁主筋5正上方,设置有顶端梁主筋6,在底端梁主筋5与顶端梁主筋6之间设置有梁箍筋7,底端梁主筋5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顶端梁主筋6与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8
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21.第一步、制作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先制作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钢筋框架,使三角形钢筋框架的高度等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与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之间的距离;再制作三根钢筋横梁,使其长度等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上的相邻两纵向钢筋的间距距离;在两个三角形钢筋框架之间,焊接三根钢筋横梁,组成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在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顶端横梁上焊接连接“之”字形过渡钢筋9,并使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高度加上“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高度,等于底端梁主筋5与顶端梁主筋6之间的距离;
22.第二步、将多个第一步制作完成的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间隔地放置在梁钢筋左侧的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上,并将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中的三角形钢筋支架的下纵梁与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中的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并使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上连接的“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上端搭接在顶端梁主筋6上,并将两者绑扎在一起;
23.第三步、将错台侧模板10放置在间隔布置的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的顶端横梁上,并固定牢靠,使错台侧模板10的右侧立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上端水平折弯处之间的距离11保持在25毫米的距离;
24.第四步、浇筑低层楼板的混凝土和高层楼板的混凝土,使低楼板的混凝土的顶端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下端水平段齐平;使高楼板的混凝土的顶端面与错台侧模板10的顶端面齐平,从而在错台侧模板10的右侧立面与“之”字形过渡钢筋9的上端水平折弯处之间,形成厚度为25毫米的混凝土保护层。
25.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的右端伸入到梁钢筋中,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4的左端伸入到梁钢筋中,并且,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的右端与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4的左端,通过过渡钢筋19,被连接在一起,使低楼板内下钢筋网片2、低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7、三棱柱状钢筋框架8、“之”字形过渡钢筋9、底端梁主筋5、顶端梁主筋6、梁箍筋7、高楼板内下钢筋网片4、高楼板内上钢筋网片18和过渡钢筋19,被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的混凝土内的钢筋体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