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梁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5762发布日期:2022-11-05 06:1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梁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梁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箱梁指的是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的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因此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得到的广泛的运用。
3.在现有技术中,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时,将多个预制箱梁模具并列放置在预制车间中,在侧模和底模架设完毕后,通过吊装设备将钢筋笼调入预制模具的型腔内,再在钢筋笼内部支设内模后进行浇筑;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撤去内模和侧模,以进行后续的养护和张拉。
4.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在预制箱梁时,在箱梁运至中转车间或料场前均占用侧模和底膜,模具利用率低,导致箱梁生产效率低,影响桥梁的施工进度和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预制箱梁生产模具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梁生产系统,能够提高箱梁浇筑模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箱梁生产系统,包括: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包括底模板和底模驱动器,所述底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底模组件沿所述底模组件长度方向移动。
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侧模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侧模板靠拢底模板,由两侧模板和底模板所围成的用于容纳生产箱梁的钢筋笼的空间;待钢筋笼按照设定位置放入两侧模板和底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后,将内模组件按照设定位置放入钢筋笼的内部空间内;将两端模组件分别装至侧模板和底模板对应的端部,以通过该底模板、两侧模板、内模组件和两端模组件围成箱梁浇筑模腔;通过混凝土供应装置给箱梁浇筑模腔注入混凝土,以浇筑形成箱梁。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撤去端模组件、内模组件和两侧模板,以进行后续的养护和张拉,便可完成箱梁的生产。
9.其中,在脱模时,由侧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远离底模板实现侧模板的脱模,并通过底模驱动器驱动底模板使支撑有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的底模板移出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以使得浇筑完成后箱梁在底模板上进行养护和张拉;而在养护和张拉操作完成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驱动底模板向远离两侧模板的方向继续移动,以将箱梁送至中转车间或中转料场。
10.而在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移出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或其他装置将另一底模板移入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内,再由侧模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侧模板靠拢底模板,从而由两侧模板和底模板所围成的用于容纳生产箱梁的钢筋笼的空间,以重复箱梁浇
筑操作。
11.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底模板的移动,能够在同一箱梁生产线上实现箱梁的浇筑、养护、张拉和中转,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同时,在整个生产线上只占用底模板,而底模板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够实现侧模组件、内部组件和端模组件的不间断使用,提高箱梁生产模具的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箱梁浇筑模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
12.另外,现有技术中将多个箱梁模具并列进行浇筑并原地进行养护、张拉和转运,需要在浇筑工位留出张拉操作空间和转运操作空间;而本实用新型的底模板能够沿底模板长度方向移动,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将箱梁生产的浇筑工序、养护工序、张拉工序和中转工序沿底模导轨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使浇筑操作空间、张拉操作空间、中转操作空间沿底模导轨长度分布,能够减小箱梁生产操作的占地面积。
1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侧模组件,所述侧模组件包括侧模板和侧模驱动器,所述侧模驱动器用于驱动两所述侧模板远离或靠拢所述底模板。
1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模驱动器包括驱动槽轮,通过所述驱动槽轮的滚动带动所述底模组件沿所述底模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在使用时,可将驱动槽轮卡设在底模导轨上,以现在底模板在驱动器的驱动下能够沿底模导轨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吊装设备将底模组件吊离或吊装至底模导轨上,从而便于实现底模组件的循环使用。
15.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模组件还包括侧模导轨,所述侧模驱动器为直线驱动器;所述侧模驱动器一端与所述侧模导轨铰接,所述侧模驱动器另一端与所述侧模板铰接,以通过所述侧模驱动器驱动所述侧模板沿所述侧模导轨长度方向移动。采用直线驱动器驱动侧模板移动,动作简单、结构简单、控制简单,能够简化箱梁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确保箱梁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16.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模导轨沿所述侧模导轨长度方向倾斜,且所述侧模导轨正对所述底模板的一端高于所述侧模导轨的另一端。在侧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移动时,能够使得侧模板沿侧模导轨长度方向斜向下移动,而箱梁顶部设有侧翼;因此,在脱模时侧模导轨斜向下移动能够避免侧模板损伤箱梁侧翼。
1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模组件还包括侧模支架,所述侧模支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侧模导轨上,所述侧模驱动器与所述侧模支架铰接;所述侧模支架上设置有脱模驱动器,所述侧模板设置在所述侧模支架一侧,所述脱模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侧模板沿所述侧模支架宽度方向移动。在侧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沿侧模导轨长度方向移动之前,由脱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沿箱梁宽度方向移动进而进行脱模,使得箱梁嵌在侧模板内的部分从侧模板内完全脱出后,再由侧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斜向下移动,进一步避免在脱模时侧模板损伤箱梁侧壁。
1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模驱动器和所述脱模驱动器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在侧模驱动器和脱模驱动器上设置位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侧模驱动器和脱模驱动器移动端的位移量,从而实时监控侧模板相对于侧膜导轨的位置,便于实现侧模板的同步合模或同步脱模。两侧模板同步合模,能够防止因两侧模板合模时不同步,使得先抵触底模板的侧模板将底模板推至倾斜状态,进而确保箱梁浇筑成型的质量。两侧模板同步脱模,能够使得侧模板作用在箱梁对应侧壁的支撑力同步撤去,避免箱梁在脱模过程中晃动。
1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模驱动器和所述脱模驱动器均液压缸,以简化箱梁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确保箱梁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2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模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模板和下端模板。通过上端模和下端模组成箱梁浇筑模腔的端模,便于内模组件的插设和拆除。
2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模组件平行设置有多列,以同时进行多列箱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
2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行车,所述行车的导轨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模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可沿底模导轨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一方面便于将箱梁从底模板上吊离实现箱梁的快速中转;另一方面便于将使用完成后的底模板吊至两侧模板之间,实现底模板的快速循环利用,以确保箱梁的生产效率。
2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生产系统包括底模组板和底模驱动器,由底模驱动器驱动所述底模组件沿所述底模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在使用时由侧模驱动器驱动两所述侧模板远离或靠拢所述底模板;在脱模时,由侧模驱动器驱动侧模板远离底模板实现侧模板的脱模,并通过底模驱动器驱动底模板使支撑有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的底模板移出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以使得浇筑完成后箱梁在底模板上进行养护和张拉;而在养护和张拉操作完成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驱动底模板向远离两侧模板的方向继续移动,以将箱梁送至中转车间或中转料场,能够在一箱梁生产线上实现箱梁的浇筑、养护、张拉和中转,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
2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生产系统,在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移出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或其他装置将另一底模板移入两侧模板之间的空间内,再由侧模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侧模板靠拢底模板,从而由两侧模板和底模板所围成的用于容纳生产箱梁的钢筋笼的空间,以重复箱梁浇筑操作,能够实现侧模组件、内部组件和端模组件的不间断使用,提高箱梁生产模具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梁生产系统合模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梁生产系统脱模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梁生产系统底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梁生产系统侧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梁生产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00-底模组件,110-底模板,120-底模驱动器,121-驱动槽轮,200-底模导轨,300-侧模组件,310-侧模板,320-侧模驱动器,330-侧模导轨,340-侧模支架,350-脱模驱动器,400-行车,500-内模组件,600-箱梁浇筑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实施例
40.结合图1和图2,一种箱梁生产系统,包括底模组件100,所述底模组件100包括底模板110和底模驱动器120,所述底模驱动器120用于驱动所述底模组件100沿所述底模组件100长度方向移动。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包括两侧模组件300,所述侧模组件300包括侧模板310和侧模驱动器320,所述侧模驱动器320用于驱动两所述侧模板310远离或靠拢所述底模板110;内模组件500,所述内模组件500用于支撑箱梁中部空腔;两端模组件,两所述端模组件与所述侧模组件300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模组件500、一所述底模板110、两所述侧模板310和两端模组件能围成箱梁浇筑模腔600。
41.结合图3具体而言,所述底模驱动器120包括驱动槽轮121,通过所述驱动槽轮121的滚动带动所述底模组件100沿所述底模组件100长度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底模驱动器120适配有对应的底模导轨200,所述驱动槽轮121卡设在所述底模导轨200上,驱动槽轮121通过旋转驱动器带动旋转,如通过电机或液压马达带动旋转。通过驱动槽轮121卡设在底模导轨200上,以现在底模板110在驱动器的驱动下能够沿底模导轨200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吊装设备将底模组件100吊离或吊装至底模导轨200上,从而便于实现底模组件100的循环使用。
42.优选的,所述底模导轨200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模板110长度的三倍,至少能够在底模导轨200上同时设置三个,进而同时实现箱梁的浇筑、养护和张拉。通常,为增加箱梁的养护工位容量和便于将箱梁从底模导轨200上移出,所述底模导轨200的长度大于底模板110长度的五倍。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底模导轨200通常平行设置有两根,以确保底模组件100在底模导轨200上移动的平稳性。
43.结合图4,所述侧模组件300还包括侧模导轨330,所述侧模驱动器320为直线驱动器;所述侧模驱动器320一端与所述侧模导轨330铰接,所述侧模驱动器320另一端与所述侧模板310铰接,以通过所述侧模驱动器320驱动所述侧模板310沿所述侧模导轨330长度方向移动。采用直线驱动器驱动侧模板310移动,动作简单、结构简单、控制简单,能够简化箱梁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确保箱梁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直线驱动器可以是电推杆、电机带动的丝杠滑块机构、气压/液压缸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缸作为直线驱动器。
44.优选的,所述侧模导轨330沿所述侧模导轨330长度方向倾斜,且所述侧模导轨330正对所述底模板110的一端高于所述侧模导轨330的另一端。在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侧模板310移动时,能够使得侧模板310沿侧模导轨330长度方向斜向下移动,而箱梁顶部设有侧翼;因此,在脱模时侧模导轨330斜向下移动能够避免侧模板310损伤箱梁侧翼。
45.继续参照图4,所述侧模组件300还包括侧模支架340,所述侧模支架340可滑动的设于所述侧模导轨330上,所述侧模驱动器320与所述侧模支架340铰接;所述侧模支架340上设置有脱模驱动器350,所述侧模板310设置在所述侧模支架340一侧,所述脱模驱动器350用于驱动所述侧模板310沿所述侧模支架340宽度方向移动。在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侧模板310沿侧模导轨330长度方向移动之前,由脱模驱动器350驱动侧模板310沿箱梁宽度方向移动进而进行脱模,使得箱梁嵌在侧模板310内的部分从侧模板310内完全脱出后,再由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侧模板310斜向下移动,进一步避免在脱模时侧模板310损伤箱梁侧壁。
46.优选的,所述侧模驱动器320和所述脱模驱动器350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在侧模驱动器320和脱模驱动器350上设置位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侧模驱动器320和脱模驱动器350移动端的位移量,从而实时监控侧模板310相对于侧膜导轨的位置,便于实现侧模板310的同步合模或同步脱模。两侧模板310同步合模,能够防止因两侧模板310合模时不同步,使得先抵触底模板110的侧模板310将底模板110推至倾斜状态,进而确保箱梁浇筑成型的质量。两侧模板310同步脱模,能够使得侧模板310作用在箱梁对应侧壁的支撑力同步撤去,避免箱梁在脱模过程中晃动。
47.能够理解的是,所述端模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模板和下端模板。通过上端模和下端模组成箱梁浇筑模腔600的端模,便于内模组件500的插设和拆除。
48.结合图5,为进一步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所述底模组件100平行设置有多列,以同时进行多列箱梁的生产。相应的,所述底模导轨200、侧模组件300、内模组件500和端模组件也对应设置有多组。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行车400,所述行车400的导轨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模板110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可沿底模导轨200长度方向移动的行车400,一方面便于将箱梁从底模板110上吊离实现箱梁的快速中转;另一方面便于将使用完成后的底模板110吊至两侧模板310之间,实现底模板110的快速循环利用,以确保箱梁的生产效率。
50.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由侧模驱动器320驱动对应的侧模板310靠拢底模板110,由两侧模板310和底模板110所围成的用于容纳生产箱梁的钢筋笼的空间;待钢筋笼按照设定位置放入两侧模板310和底模板110所围成的空间内后,将内模组件500按照设定位置放入钢筋笼的内部空间内;将两端模组件分别装至侧模板310和底模板110对应的端部,以通过该底模板110、两侧模板310、内模组件500和两端模组件围成箱梁浇筑模腔600;通过混凝土供应装置给箱梁浇筑模腔600注入混凝土,以浇筑形成箱梁。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撤去端模组件、内模组件500和两侧模板310,以进行后续的养护和张拉,便可完成箱梁的生产。
51.脱模时,由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侧模板310远离底模板110实现侧模板310的脱模,并通过底模驱动器120驱动底模板110使支撑有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的底模板110移出两侧模板310之间的空间,以使得浇筑完成后箱梁在底模板110上进行养护和张拉;而在养护和张拉操作完成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120驱动底模板110向远离两侧模板310的方向继续移动,以将箱梁送至中转车间或中转料场。
52.在浇筑完成后的箱梁移出两侧模板310之间的空间后,可通过底模驱动器120或行车400另一底模板110移入两侧模板310之间的空间内,再由侧模驱动器320驱动对应的侧模板310靠拢底模板110,从而由两侧模板310和底模板110所围成的用于容纳生产箱梁的钢筋笼的空间,以重复箱梁浇筑操作。
53.综上,本实施例通过移动底模板110的移动,能够在同一箱梁生产线上实现箱梁的浇筑、养护、张拉和中转,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同时,在整个生产线上只占用底模板110,而底模板110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够实现侧模组件300、内部组件和端模组件的不间断使用,提高箱梁生产模具的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箱梁浇筑模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
54.另外,现有技术中将多个箱梁模具并列进行浇筑并原地进行养护、张拉和转运,需要在浇筑工位留出张拉操作空间和转运操作空间;而本实施例的多个底模组件100沿底模导轨2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将箱梁生产的浇筑工序、养护工序、张拉工序和中转工序沿底模导轨200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使浇筑操作空间、张拉操作空间、中转操作空间沿底模导轨200长度分布,能够减小箱梁生产操作的占地面积。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