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3747发布日期:2022-10-29 02:1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墙体按照结构功能分为:预制承重墙、预制非承重墙。现有装配式墙体在生产时存在以下缺陷:1、平面建模,架设专业轨道,占地面积大;2、需要专人控制混凝土浇灌设备,人工成本高;3、预制钢筋需要在建模后,底模有一定硬度才能架设钢筋,否则容易使钢筋处于便宜位置;4、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模板进行找平处理,施工面积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它结构合理,解决了上述难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包括装配主体一、装配主体二,装配主体二与装配主体二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装配主体一连接形成无盖装配结构,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体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窗一体式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门一体式装配体。
5.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一一侧为簸箕形结构,另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一;装配主体一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一。
6.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二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二,装配主体二内侧为平板结构;装配主体二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二。
7.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一簸箕形结构内侧为平板结构。
8.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一内侧设置有窗组件。
9.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一内侧设置有门组件。
10.可选的,所述的窗组件、门组件均为预制结构。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端部一与连接端部二对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12.可选的,所述轨道轮一与轨道轮二对称,均沿轨道滑行。
13.可选的,所述装配主体一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部三,装配主体二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四,连接端部三与连接端部四通过长螺栓连接紧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样的面积可增加6-7个立式装配体;钢筋固定中间位置,使强度更精准;降低人工成本,不需专人、专用设备控制混凝土流放位置,设备投资小,后期维护面小,节省人力成本,且成品墙体的精准度、平整度更高。
附图说明
15.下面根据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一的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一的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一的结构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一的结构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二的结构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体二的结构图;
23.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中所示:1、装配主体一,2、装配主体二,11、连接端部一,12、轨道轮一,13、平板,14、门组件,16、窗组件,21、连接端部二,22、轨道轮二,15、连接端部三,25、连接端部四,4、长螺栓,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进行流速的计算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包括装配主体一1、装配主体二2,装配主体二2与装配主体二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装配主体一1连接形成无盖装配结构,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体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窗一体式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门一体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一侧为簸箕形结构,另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一11;装配主体一1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一12。装配主体二2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二21,装配主体二2为平板结构;装配主体二2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二22。装配主体一1内侧为平板结构。装配主体一1内侧设置有窗组件16。装配主体一1内侧为门组件14。窗组件16、门组件14均为预制结构。连接端部一11与连接端部二21对称,通过螺栓3连接固定。轨道轮一12与轨道轮二22对称,均沿轨道滑行。装配主体一1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部三15,装配主体二2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四25,连接端部三15与连接端部四25通过长螺栓4连接紧固。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装配主体二2与装配主体二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装配主体一1连接形成无盖装配结构,装配主体一1一侧为簸箕形结构,另一侧为平面结构,簸箕形结构内侧为平板13结构,装配主体二2内侧为平板结构;连接端部一11与连接端部二21通过螺栓3连接,连接端部三15与连接端部四25通过长螺栓4连接紧固,再将捆绑后的钢筋安装于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一1之间的中间位置,将混凝土由装配主体一1与
装配主体二2上端的开口处进行浇灌,待浇灌完成后,对立模上端面进行找平处理,轨道轮一12与轨道轮二22沿轨道滑行至指定位置等待晾干起模,成型后的立模为平面墙体。
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装配主体一1为簸箕形结构内侧设置有窗组件15,成型后的立模为预留窗户的平面墙体。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装配主体一1为簸箕形结构内侧设置有门组件14,成型后的立模为预留门的平面墙体。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大规模生产平面墙体、预留窗户的平面墙体、预留门的平面墙体,再运输至指定工地进行安装作业。
3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样的面积可增加6-7个立式装配体;钢筋固定中间位置,使强度更精准;降低人工成本,不需专人、专用设备控制混凝土流放位置,设备投资小,后期维护面小,节省人力成本,且成品墙体的精准度、平整度更高。
3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进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主体一(1)、装配主体二(2),装配主体二(2)与装配主体二(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装配主体一(1)连接形成无盖装配结构,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体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窗一体式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1)与装配主体二(2)或装配主体一(1)连接为墙门一体式装配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一(1)一侧为簸箕形结构,另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一(11);装配主体一(1)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一(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二(2)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端部二(21),装配主体二(2)内侧为平板结构;装配主体二(2)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二(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一(1)簸箕形结构内侧为平板(13)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一(1)内侧设置有窗组件(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一(1)内侧设置有门组件(1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组件(16)、门组件(14)均为预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一(11)与连接端部二(21)对称,通过螺栓(3)连接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一(12)与轨道轮二(22)对称,均沿轨道滑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一(1)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部三(15),装配主体二(2)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部四(25),连接端部三(15)与连接端部四(25)通过长螺栓(4)连接紧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模生产组件,包括装配主体一、装配主体二,装配主体二与装配主体二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装配主体一连接形成无盖装配结构,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体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窗一体式立式装配体,装配主体一与装配主体二或装配主体一连接为墙门一体式装配体,它占地面积小,同样的面积可增加6-7个立式装配体;钢筋固定中间位置,使强度更精准;降低人工成本,不需专人、专用设备控制混凝土流放位置,设备投资小,后期维护面小,节省人力成本,且成品墙体的精准度、平整度更高。平整度更高。平整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祝志恒 祝振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祝振雨
技术研发日:2022.05.13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