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9055发布日期:2023-03-21 19:5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建筑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施工,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3.目前建筑行业,在工程施工中,利用浇筑模板使得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我国建筑行业使用的浇筑模板的材质为木、竹、塑料、钢。
4.现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未设有模板支撑底座,这样缺少对模板的保护,不利于模板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而且容易导致模板损耗;有部分设计了支撑底座的直接设置在模板上,不方便拆装,难以进行调节,使用较为不便,局限性很大。
5.另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现有的模板,底部留有的与地面的间隙无法消除,而是采用人工填充泥土或者混凝土的方式封闭底部间隙;如此比较耗时费力,而且混凝土浇筑后底部表面不平整,需要修整,另外需要耗费人工和物力,延长了工期。
6.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1,申请号2022200850449,专利名称:一种模板支撑框架,申请日期2022/1/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板支撑框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竖板、销钉和第一锁扣,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竖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销钉贯穿第二连接孔,所述销钉上开设有插孔。
7.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2,申请号2022200839651,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模板支撑框架的底座,申请日期2022/1/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板支撑框架的底座,包括竖板、销钉和第一锁扣,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竖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销钉贯穿第二连接孔,所述销钉上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一锁扣能够插入至插孔内。
8.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1、专利2对于现有直接使用模板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模板支撑底座,但是对于地面不平整、有缝隙的工作情况,无法做到完全有效适应,不能完全密封模板支撑底座与地面的缝隙,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
9.经过申请人持续的研发,以及工程实际需求,研发本实用新型模板支撑框架底座,能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对工作底面的平整性、倾斜度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而且能有效阻挡模板底部与地面的缝隙,安装好模板后可以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无需额外进行大范围的人工填充泥土或者混凝土的方式封闭底部间隙,工程质量好,而且同时节省了时间和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用于建筑模板基座的搭建,保护模板,适应不同平整度、倾斜度的地基找平,有效阻挡模板底部与地面的缝隙,通用性强,强度高,使用范围广。
11.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包括组合在一起的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包括顶座板、顶座侧板和顶座背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u形空间,所述u形空间的底板为顶座背板,其为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顶座的顶座板上设置有上连接孔,所述顶座的顶座底板上设置有下连接孔;
12.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板、底座背板、以及两个底座侧板,所述底座板上设置有底座连接孔用于与顶座连接,底座背板竖直设置固定在底座板的后侧面上,且两个底座侧板分别固定在底座板与底座背板的两个侧边,形成一个前面和底部未封闭的容纳空间;
13.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竖直方向高度可调整的支撑结构;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底座背板下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与底座背板紧密接触;
14.所述顶座板上方设置有至少1个用于与模板连接固定的上连接孔,所述顶座侧板上设置有至少1个用于两个支座进行拼接连接的顶座侧连接孔;所述顶座背板上设置有用于两两相对连接固定的背板连接孔。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其由固定设置的支撑螺柱和竖直方向高度可调整的螺纹管组成,螺纹管的底部水平焊接有底座片,且底座片的投影面积大于螺纹管的竖直投影面积。
16.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上设置有活动孔,且该活动孔与背板上设置的固定螺柱配合,活动孔的孔径投影面积为固定螺柱外径投影面积的4倍或以上,且活动孔的孔径为圆心或者方形。
17.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通过与固定螺柱配合的固定螺母进行锁紧或松开调整,在挡泥板竖直方向下落或者上升调整过程中,固定螺柱始终插入在挡泥板的活动孔内,且挡泥板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向左或者向右倾斜。
18.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与固定螺母之间还设置有挡片,该挡片的投影面积大于挡泥板的活动孔投影面积,并在挡泥板向下调整的过程中始终盖住活动孔以保证挡泥板下端密封。
19.进一步的,所述顶座的顶座底板与底座的底座板通过连接销串接,并通过连接销上插入的插销进行锁紧;所述底座板的下方与底座背板之间的转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连接销竖直方向分别串接在顶座底板的下连接孔和底座板的底座连接孔内,且连接销上端小下端大,上端部分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插销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对顶座底板与底座板的锁紧固定。
20.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上端面上设置有对接槽,且该对接槽与底座背板上设置的所述加强筋对应,且对接槽投影宽度为加强筋投影宽度的3倍或以上。
21.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下方与底座背板连接处设置有下端缺口,且其为弧形结构。
22.进一步的,所述顶座板上方设置有4-6个用于与模板连接固定的上连接孔,且该上连接孔为腰型孔。
23.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用于建筑模板基座的搭建,保护模板,适应不同平整度、倾斜度的地基找平,有效阻挡模板底部与地面的缝隙,通用性强,强度高,使用范围广。
24.1、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适用不同高度需求的使用环境,当需要较高强度时可以加上顶座和底座组合形成的组合支座;当不需要较高的高度的时候,可以拆掉连接销,去掉顶座,只保留底座即可;通过底座的底座连接孔实现与模板的固定连接。
25.2、本实用新型挡泥板上设计的活动孔以及与固定螺柱的配合,且采用了可升降的挡泥板,对于倾斜地表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挡泥板的左右自适应,在适当范围内向左或者向右倾斜,从而盖住底座下方与地面的缝隙。
26.如此设计,方便挡泥板适应不同的地基斜度要求,在有适当范围内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做到密封背板下方与地基的空隙,避免使用泥土或者混凝土残渣进行密封;如此墙壁更加光滑,不需要额外返工修理,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工期,也减少了浪费和垃圾排放。
27.3、本实用新型采用挡泥板后,施工过程中减少了较多的建筑混凝土垃圾,使得建筑工程更加环保,更节能。
28.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隔板、u形结构的支撑件,加强筋,使得底座更加牢固可靠,对于模板保护更加稳定,也方便模板进行安装以及与其他底座进行连接。
29.5、采用本实用新型模板支撑框架底座,比传统的单纯模板框架增加了一次横梁,而且通过背板上设置的用于两两相对连接固定的连接孔中穿插连接件进行相连,结构更加牢靠,更加安全实用。
30.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31.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32.附图为示意图,旨在结合文字说明对结构关系进行阐述表达清楚,不意在按比例绘制施工图纸。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展开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泥板下落状态示意图。
36.图4为图2中挡泥板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1中主视图。
38.图6为图1中后视图。
39.图7为图3中为本发明一种使用状态下的部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40.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顶座;11、顶座板;111、上连接孔;
41.12、顶座侧板;121、顶座侧连接孔;
42.13、顶座背板;131、背板连接孔;14、顶座底板;141、下连接孔;15、支撑柱;
43.2、底座板;21、底座连接孔;3、底座侧板;31、底座侧连接孔;32、下端缺口;4、底座背板;5、连接销;51、插销;6、加强筋;
44.7、支撑螺柱;71、螺纹管;72、底座片;
45.8、固定螺柱;81、挡片;82、固定螺母;
46.9、挡泥板;91、对接槽;92、活动孔。
47.h,h1,h2 分别指挡泥板下落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49.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5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支撑框架支座,包括组合在一起的顶座1和底座,所述顶座1包括顶座板11、顶座侧板12和顶座背板13组合在一起形成的u形空间,所述u形空间的底板为顶座背板13,其为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顶座1的顶座板11上设置有上连接孔111,所述顶座1的顶座底板14上设置有下连接孔141。
51.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板2、底座背板4、以及两个底座侧板3,所述底座板2上设置有底座连接孔21用于与顶座1或者模板进行连接,底座背板4竖直设置固定在底座板2的后侧面上,且两个底座侧板3分别固定在底座板2与底座背板4的两个侧边,形成一个前面和底部未封闭的容纳空间。
52.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竖直方向高度可调整的支撑结构;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底座背板4下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挡泥板9,所述挡泥板9与底座背板4紧密接触。
53.所述顶座板11上方设置有至少1个用于与模板连接固定的上连接孔111,所述顶座侧板12上设置有至少1个用于两个支座进行拼接连接的顶座侧连接孔121;所述顶座背板13上设置有用于两两相对连接固定的背板连接孔。
54.参见图2,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其由固定设置的支撑螺柱7和竖直方向高度可调整的螺纹管71组成,螺纹管71的底部水平焊接有底座片72,且底座片72的投影面积大于螺纹管71的竖直投影面积。
55.参见图1-2,图4-图7,所述挡泥板9上设置有活动孔92,且该活动孔92与背板2上设置的固定螺柱8相配合,活动孔92的孔径投影面积为固定螺柱8外径投影面积的4倍或以上,图4-图7中,活动孔92的孔径为方形,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亦可以做成圆形,此处不在附图中另外表达;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有其他几何结构形状的活动孔,只要能实现挡泥板9的下落和收起即可。
56.优选的,参见图4-图7,h,h1,h2 分别指挡泥板下落的高度。所述挡泥板9通过与固定螺柱8配合的固定螺母82进行锁紧或松开调整,在挡泥板9竖直方向下落或者上升调整过
程中,固定螺柱8始终插入在挡泥板9的活动孔92内,且挡泥板9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向左或者向右倾斜。
57.当施工时底座下方的地基为倾斜平面时,例如,图3中为右侧向下,此时调整支撑螺柱7下方的螺纹管71,调整各个螺纹管71以使支座的上端处于水平位置;然后松开底座背板4上的固定螺母82,释放固定住的挡泥板9,图3中挡泥板9顺着右侧的倾斜下落的倾斜高度为h;下落完成后再通过锁紧固定螺母82将挡泥板9进行固定,如此即完成了挡泥板9的安装操作。
5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图中为了表达清楚,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省略,对长度进行了缩短的简单画法。图中显示底座的地基偏低,挡泥板9分别向左下落了h1,向右下落了h2高度,其中h1与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h1与h2的极限值取决于挡泥板9上的活动孔92和固定螺柱8的相对位置;h1与h2的位置关系,形成了图7中所示的倾角k,其为挡泥板9与背板2下边形成的夹角。如此设计,方便挡泥板9适应不同的地基斜度要求,在有适当范围内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做到密封底座背板4下方与地基的空隙,避免使用泥土或者混凝土残渣进行密封;如此墙壁更加光滑,不需要额外返工修理,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工期,也减少了浪费和垃圾排放,更加低碳环保。
59.如图2-5所示,优选的,所述挡泥板9与固定螺母82之间还设置有挡片81,该挡片81的投影面积大于挡泥板的活动孔投影面积,并在挡泥板9向下调整的过程中始终盖住活动孔92以保证挡泥板下端密封。
60.优选的,所述顶座1的顶座底板14与底座的底座板2通过连接销5串接,并通过连接销5上插入的插销51进行锁紧;所述底座板2的下方与底座背板4之间的转接处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连接销5竖直方向分别串接在顶座底板14的下连接孔141和底座板2的底座连接孔21内,且连接销5上端小下端大,上端部分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插销51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对顶座底板14与底座板2的锁紧固定。
61.优选的,所述挡泥板9上端面上设置有对接槽91,且该对接槽91与底座背板4上设置的所述加强筋6对应,且对接槽91投影宽度为加强筋6投影宽度的3倍或以上。
62.优选的,所述底座侧板3下方与底座背板4连接处设置有下端缺口32,且其为弧形结构。
63.参见图1-3,优选的,所述顶板1上方设置有6个用于与模板连接固定的上连接孔111,且该上连接孔111可以设计为腰型孔;待固定的模板通过上连接孔111与支座进行固定,采用螺栓或者销钉均可(说明书附图中未画出,予以省略),方便固定连接与拆卸使用;待固定的模板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底座板2上,即不需要连接顶座1即可。
64.同时,对于不同长度的工程墙壁施工,可以将多个支座实现并排连接,支座并排连接时,需要用到底座侧连接孔31,采用螺栓或者销钉均可,实现支座的两两连接;同时由于支座下方设置的可用于调节高度的支撑螺柱7以及下方的螺纹管71,调整各个螺纹管71以使支座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此方便上方固定的模板进行安装,方便浇筑出高质量的混凝土墙壁。如此操作方便,节省了工期,而且工程质量好,墙壁光滑整齐。
65.以上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申请人根据以往研发经验以及工程实际需求,持续研发了本实用新型模板支撑框架底座,能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对工作底面的平整性、倾斜度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而且能有效阻挡模板底部与地面的缝隙,安装好模板后可以直接进行混
凝土浇筑,无需额外进行大范围的人工填充泥土或者混凝土的方式封闭底部间隙,工程质量好,而且同时节省了时间和工期。
6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