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空腔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1050发布日期:2023-01-17 17:4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空腔楼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使用楼板进行楼层的分层以及楼顶的封盖,且楼板主要包括实心楼板和空心楼板两种。
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在建筑中使用的楼板的比较传统,主要起到分层和封顶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楼板的在建筑要求急剧提升的今天,其功能性略显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提升楼板的功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中设有空腔,所述楼板本体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空腔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孔道组;所述楼板本体上防水层和所述保温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楼板本体中设置空腔以及可使空腔与外界环境的连通的孔道组,如此便于使孔道组依据空腔的的组合发挥通电、通信线缆的铺设以及通水或通风管道的铺设,如此便于提升节省线缆以及管道的在楼板外的所占的建筑空间,如此还有益于线缆以及管道的隐藏式处理,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此外在楼板本体上设置防水性层以及保温层有助于提升楼板的防水功能以及保温功能,可见,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升楼板的功能性。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楼板本体的侧边上交替设有一体成型有凹槽和凸头,所述楼板本体上的所述凸头可卡入另一所述楼板本体上的所述凹槽中,从而使所述楼板本体两两拼接在一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一块装配式空腔楼板的凸头卡入另一装配式空腔楼板的凹槽中,有助于使装配式空腔楼板两两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便于提升楼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楼板本体、所述防水层以及所述保温层上共同开设有方环槽,且所述方环槽中设有固定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方环槽中设置固定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楼板本体、防水层以及保温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一体性。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水层上设有第一盖板,且所述保温层上设有第二盖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盖板便于保护防水层,通过第二盖板便于保护保温层。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包括盖板本体,以
及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中的加强钢筋。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盖板的本体中设置加强钢筋便于提升提升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稳固性。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孔道组包括开设在所述楼板本体上的若干横孔道与纵孔道,所述横孔道与所述纵孔道中均可放置用于封堵所述横孔道或所述纵孔道的孔道塞。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某个横孔道或所述纵孔道时,可使用孔道塞将该横孔道或所述纵孔道封闭,从而便于防止水或者灰尘等异物进入空腔中,对楼板本体以及空腔中可能设置的线缆或管道造成不利影响。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楼板本体、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外共同连接有水泥保护壳,所述水泥保护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横孔道或所述纵孔道连通的壳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泥保护壳保护保护设置在水泥保护壳内的楼板本体、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等物件,此外水泥保护壳还能起到提升装配式空腔楼板整体美观性的作用。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腔中可设置与楼板本体连接的轻质加强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轻质加强件便于提升楼板本体的稳固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在楼板本体中设置空腔以及可使空腔与外界环境的连通的孔道组,便于提升节省线缆以及管道的在楼板外的所占的建筑空间,如此还有益于线缆以及管道的隐藏式处理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此外在楼板本体上设置防水性层以及保温层有助于提升楼板的防水功能以及保温功能,综上,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升楼板的功能性;
24.2.在楼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可相互配合使用的凸头以及凹槽便于使两两楼板牢固连接在一起;
25.3.通过孔道塞便于防止水或者灰尘等异物进入空腔中,对楼板本体以及空腔中可能设置的线缆或管道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显示第一盖板、防水层、楼板本体、保温层以及第二盖板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显示楼板本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显示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显示第一盖板、防水层、楼板本体、保温层、第二盖板以及固定环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本体;11、空腔;12、凹槽;13、凸头;14、孔道组;141、横孔道;142、纵孔道;2、防水层;3、保温层;4、第一盖板;41、盖板本体;42、加强钢筋;5、第二盖板;6、固定环;7、孔道塞;8、轻质加强件;9、方环槽;10、水泥保护壳;101、壳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参照图1和图2,装配式空腔楼板包括楼板本体1,楼板本体1顶壁上固定有一层防水层2,楼板本体1的底壁上固定有一层保温层3,防水层2远离楼板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盖板4,第一盖板4用于保护防水层2;且保温层3远离楼板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盖板5,第二盖板5用于保护保温层3;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以及第二盖板5外共同套设有固定环6,固定环6用于将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以及第二盖板5已经连接在一起的基础上进一步起到框固的作用;且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第二盖板5以及固定环6外共同连接有水泥保护壳10。
34.在另一实施例中,楼板本体1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固定有一层保温层3,且每层保温层3上均又固定有一层防水层2,位于楼板本体1上方的防水层2的顶壁上固定有第一盖板4,且位于楼板本体1下方的防水层2的底壁上固定有第二盖板5,且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以及第二盖板5外共同套设有固定环6,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第二盖板5以及固定环6外共同连接有水泥保护壳10。
35.参照图3,楼板本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11,楼板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交错设置的凹槽12和凸头13;在实施中,一个楼板本体1侧边上的凸头13可沿垂直楼板本体1顶壁的方向卡入另一楼板本体1侧边上的凹槽12中,从而可便于使不同的楼板两两拼接在一起;楼板本体1上开设有可使腔体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孔道组14,具体的,孔道组14包括开设在楼板本体1的端壁上的横孔道141,以及开设在楼板本体1侧边上且位于凹槽12处的纵孔道142。
36.在实施中,每个横孔道141以及纵孔道142均预设有对应的孔道塞7,孔道塞7可放置在对应的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中,从而达到封堵对应的横孔道141或者纵孔道142的目的;如此便于在不使用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时,使用孔道塞7将对应的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封堵,以防止水或者异物进入楼板本体1中,对楼板本体1以及楼板本体1中可设置的通电、通信线缆或通风、通水管道造成不利影响。
3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的楼板本体1的稳固性,在楼板本体1的空腔11中可设置与楼板本体1内顶壁以及内底壁连接的轻质加强件8,轻质加强件8可从楼板本体1内部起到支撑楼板本体1的作用,进而便于提升的楼板本体1的稳固性。
38.参照图1及图4,第一盖板4和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盖板5的结构一致,此处以第一盖板4为例对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进行说明。
39.第一盖板4包括盖板本体41,以及设置在第一盖板4本体中且交错设置的加强钢筋42,加强钢筋42可提升第一盖板4或第二盖板5整体的结构强度。
40.参照图5,在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第二盖板5的两端均共同设有方环槽9,固定环6与方环槽9一一对应,且固定环6环绕在对应方环槽9中,固定环6用于提升第一盖板4、防水层2、楼板本体1、保温层3、第二盖板5的一体性。
41.参照图1和图2,水泥保护壳10上开设有与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壳孔101,壳孔101的截面与对应的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的截面一致,通过壳孔101可便于上孔道塞7放置进对应的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中。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空腔楼板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楼板本体1中设置空腔11以及可使空腔1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的横孔道141或纵孔道142,如此便于使孔道组14依据空腔11的组合发挥通电、通信线缆的铺设以及通水或通风管道的铺设,如此便于提升节省线缆以及管道的在楼板外的所占的建筑空间,如此还有益于线缆以及管道的隐藏式处理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此外在楼板本体1上设置防水性层以及保温层3有助于提升楼板的防水功能以及保温功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便于提升提升楼板的功能性。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