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194发布日期:2023-02-28 21:5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


背景技术:

2.公路建筑工地上均设置有拌合站料仓,用于存储砂子和碎石。拌合站料仓内一般通过隔墙隔开,为了保证砂、碎石等地材集料的各自储存,防止不同级配砂石料混合后造成拌和系统配料不匹配,拌料不充分,导致混凝土或各种混合料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目前传统的拌合站料仓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浆砌片石隔墙、砖砼隔墙等形式,亦有钢丝网填充碎石隔墙等较新的结构形式。
4.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现有拌合站料仓,施工周期长,不易拆卸,且拆卸后不能二次利用,花费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可以解决现有拌合站料仓不易安装和拆卸,拆卸后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包括可拆卸式墙体和顶棚,所述顶棚包括连接件和标准件,所述标准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墙体顶部,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相邻标准件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墙体包括由第一墙体单元组成的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单元包括:第一墙板,通过若干第一板体上下可拆卸装配;第一h型立柱,固定设置在第一墙板两侧,相邻第一墙板通过第一h型立柱连接;第一固定基座,设置在第一h型立柱底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墙体单元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h型立柱两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板体分别设置在第一隔板分隔凹槽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凹块和凸块,上下相邻两第一板体通过凹块和凸块可拆卸式装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墙体单元还包括第一拉杆,在相邻第一h型立柱上沿对角线布置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位于第一墙板与第二板体形成的区域中。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墙体还包括由第二墙体单元组成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单元包括:第二墙板;第二h型立柱,固定设置在第二墙板两侧,相邻第二墙板通过第二h型立柱连接;第二固定基座,设置在第二h型立柱底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
述第二墙体单元还包括第二隔板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h型立柱两侧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墙板和第二拉杆分别设置在第二隔板分隔凹槽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拉杆在相邻第二h型立柱上沿对角线布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h型立柱和第二h型立柱顶端通过顶板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标准件固定连接在立柱顶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墙体通过第一墙体单元组成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二墙体位于第一墙体单元组成的结构内,用于分隔半包围结构形成工作区域,所述连接件与工作区域两端的标准件固定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墙体通过第一墙体单元组成半包围结构,形成工作区域,所述连接件与工作区域两端的标准件固定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底部与顶板法兰连接,所述标准件与连接件法兰连接,所述顶棚还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下的固定杆。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包括可拆卸式墙体和顶棚,所述顶棚包括连接件和标准件,所述标准件安装在墙体顶部并且可拆卸,所述连接件安装在相邻标准件之间并且可拆卸,所述顶棚适用于各种大小,方便安装,便于拆卸,拆卸后能够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a-a处的剖面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b-b处的剖面示意图。
27.图中标记分别为:1顶棚、2墙体;11标准件、12连接件、13固定杆、14法兰盘;21第一墙体、22第二墙体、23第一墙体单元、24第二墙体单元、25顶板、26立柱、27横杆;231第一墙板、232第一h型立柱、233第一固定基座、234第一隔板、235第二板体、236第一板体、237凸块、238凹块、239第一拉杆;241第二墙板、242第二h型立柱、243第二固定基座、244第二隔板、245第二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实施例1:
31.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包括:顶棚1和墙体2。所述顶棚1设置在墙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2仅由第一墙体21组成,所述第一墙体21是由第一墙体单元23围成半包围结构,形成工作区域。
32.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墙体单元23包括:第一墙板231、第一h型立柱232、第一固定基座233、第一隔板234、第二板体235、第一板体236和第一拉杆239。所述第一墙板231由第一板体236上下拼装而成,所述第一板体236为单层瓦或波形板,是废弃的交安设施,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利用,节约了材料和费用。
3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板体236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块238和凸块237,所述凹块238和第凸块237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用于对第一板体236定位。安装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板体236时,只需让凸块237和凹块238对接,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和拆卸,且凸块237在上,凹块238在下,形成凸型缝隙,防止雨水渗入上下两板体的缝隙,且不易积水。所述凹块238和凸块237由楼层板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块238和凸块237并不仅限于一种凸起和凹槽的结构,其可以以上述凸起或凹槽为基础,无限组合。
34.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墙板23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h型立柱232,相邻的第一墙板231通过第一h型立柱232连接,第一h型立柱232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两侧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34,用于分隔凹槽内的区域,便于固定第一墙板231。所述第一墙板231和第二板体235分别卡入第一隔板234分隔凹槽形成的两个区域内,也就是说,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为第二板体235、第一隔板234和第一墙板231。所述第二板体235为预制的水泥板。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234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隔板234的一端贴合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螺栓连接,第一隔板234另一端将凹槽分成两块区域,所述第一隔板234为单层板,厚度较小,第一隔板234上设置有螺栓孔,相比于较厚的块状或管状结构,易于将螺栓对齐穿孔,便于安装。
36.所述第一墙板231与第二板体235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拉杆239,所述第一拉杆239的端部固定安装在第一h型立柱232的凹槽内,并且,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靠近第二板体235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两根横杆27,所述横杆27连接在相邻两第一h型立柱232之间,一根靠近顶端,一根靠近底端,两根横杆27与两第一h型立柱232形成一个方形结构,交叉设置在该方形结构对角处的第一拉杆239使该结构更稳固,所述横杆27为槽钢。更优的,所述第一拉杆239的端部通过圆环与第一h型立柱232连接,所述圆环设置在四个角上,所述第一
拉杆239与圆环连接,并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拉杆239上设置有法兰螺栓,用于拉紧第一拉杆239,便于调节长度和预紧力,方便拆卸,所述第一拉杆239为钢筋条。
37.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顶部设置有顶板25和用于安装顶棚1的立柱26,所述立柱26与顶板25法兰连接,所述顶棚1包括标准件11和连接件12,所述标准件11和连接件12均是由钢管骨架组成,标准件11的尺寸和结构不变,并始终与工作区域两端的立柱26通过法兰盘14固定连接,便于后期安装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是用于连接工作区域两端的标准件11,所述连接件12的长度和结构随实际需要变化,所述连接件12的两端通过法兰盘14与标准件11固定连接,形成弧形支架,便于后期安装遮板,而且采用装配式顶棚,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料仓,即针对不同宽度的料仓,只需用不同长度的连接件12与标准件11拼接即可,也便于快速拆装。
38.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件12之下还设置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为t型结构,水平端分别与工作区域两端的立柱26焊接,顶部尖端与连接件12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用于支撑标准件11和连接件12使其更稳固。
39.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基座233,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33包括固定底板和地脚螺栓,所述固定底板焊接在第一h型立柱232的底部,所述地脚螺栓均匀的设置在固定底板下。
40.实施例2:
41.如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拌合站料仓,包括:顶棚1和墙体2,所述顶棚1设置在墙体2上。在实施例1中所述墙体2仅有第一墙体21组成工作区域,适用于仅需一块较小的工作区域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2由第一墙体21和第二墙体22组成,所述第一墙体21作为外墙围成范围较大的区域,并由第二墙体22对第一墙体21围成的区域进行分隔。
42.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墙体22由第二墙体单元24组成,所述第二墙体单元24包括:第二墙板241、第二h型立柱242、第二固定基座243、第二隔板244和第二拉杆245。所述第二墙板241为预制水泥板,所述第二墙板24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h型立柱242,相邻的第二墙板241通过第二h型立柱242连接。
43.所述第二h型立柱242两侧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44,用于分隔第二h型立柱242两侧凹槽内的区域,所述第二墙板241端部卡入其中一个区域,另一个区域与第二拉杆245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245在相邻第二h型立柱242中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拉杆245上设置有法兰螺栓,用于拉紧第二拉杆245,便于调节长度和预紧力,方便拆卸,所述第二拉杆245为钢筋条。
44.所述第二隔板244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隔板244的一端贴合在第二h型立柱242的凹槽内,并与凹槽螺栓连接,第二隔板244另一端将凹槽分成两块区域,所述第二隔板244为单层板,厚度较小,第二隔板244上设置有螺栓孔,相比于较厚的块状或管状结构,易于将螺栓对齐穿孔,便于安装。
45.所述第二h型立柱242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基座243,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43包括固定底板和地脚螺栓,所述固定底板焊接在第二h型立柱242的底部,所述地脚螺栓均匀的设置在固定底板下。
46.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墙体21由第一墙体单元23组成。所述第一墙体单元23包括:第一墙板231、第一h型立柱232、第一固定基座233、第一隔板234、第二板体235、第一
板体236和第一拉杆239。所述第一墙板231由第一板体236上下拼装而成,所述第一板体236为单层瓦或波形板,是废弃的交安设施,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利用,节约了材料和费用。所述第一板体236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块238和凸块237,所述凹块238和第凸块237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用于对第一板体236定位。安装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板体236时,只需让凸块237和凹块238对接,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和拆卸,且凸块237在上,凹块238在下,形成凸型缝隙,防止雨水渗入上下两板体的缝隙,且不易积水。所述凹块238和凸块237由楼层板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块238和凸块237并不仅限于一种凸起和凹槽的结构,其可以以上述凸起或凹槽为基础,无限组合。
47.所述第一墙板23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h型立柱232,相邻的第一墙板231通过第一h型立柱232连接,第一h型立柱232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两侧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34,用于分隔凹槽内的区域,便于固定第一墙板231。所述第一墙板231和第二板体235分别卡入第一隔板234分隔凹槽形成的两个区域内,也就是说,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为第二板体235、第一隔板234和第一墙板231。所述第二板体235为预制的水泥板。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234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隔板234的一端贴合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螺栓连接,第一隔板234另一端将凹槽分成两块区域,所述第一隔板234为单层板,厚度较小,第一隔板234上设置有螺栓孔,相比于较厚的块状或管状结构,易于将螺栓对齐穿孔,便于安装。
49.所述第一墙板231与第二板体235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拉杆239,所述第一拉杆239的端部固定安装在第一h型立柱232的凹槽内,并且,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靠近第二板体235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两根横杆27,所述横杆27连接在相邻两第一h型立柱232之间,一根靠近顶端,一根靠近底端,两根横杆27与两第一h型立柱232形成一个方形结构,交叉设置在该方形结构对角处的第一拉杆239使该结构更稳固,所述横杆27为槽钢。更优的,所述第一拉杆239的端部通过圆环与第一h型立柱232连接,所述圆环设置在四个角上,所述第一拉杆239与圆环连接,并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拉杆239上设置有法兰螺栓,用于拉紧第一拉杆239,便于调节长度和预紧力,方便拆卸,所述第一拉杆239为钢筋条。
50.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基座233,所述第一固定基座233包括固定底板和地脚螺栓,所述固定底板焊接在第一h型立柱232的底部,所述地脚螺栓均匀的设置在固定底板下。
51.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和第二h型立柱242的顶部均设置有顶板25,所述立柱26底部与顶板25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墙体21围成一个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二墙体22将第一墙体21围成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工作区域。所述顶棚1包括标准件11与连接件12,所述标准件11和连接件12均是由钢管骨架组成,标准件11的尺寸和结构不变,并始终与工作区域两端的立柱26法兰连接,便于后期安装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是用于连接工作区域两端的标准件11,所述连接件12的长度和结构随实际需要变化,所述连接件12的两端通过法兰盘14与标准件11固定连接,形成弧形支架,便于后期安装遮板。
52.所述连接件12之下还设置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为t型结构,水平端分别与工作区域两端的立柱26焊接,顶部尖端与连接件12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用于支撑标准件11和连接件12使其更稳固。
53.安装时,首先清除地面杂物及积水,做好临时排水,使场地平整,对地面做好基础
施工后,安装第一墙体21:首先安装第一固定基座233,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通过固定底板与地脚螺栓紧密连接,用第一隔板234将第一h型立柱232的凹槽分成两个区域,然后将第一墙板231吊装在两根第一h型立柱232之间,第一墙板231端部装入第一隔板234分隔形成的其中一个区域内,第一拉杆239交叉设置再另一个区域并调节第一拉杆239使第一h型立柱232更稳固,再将第二板体235装入与第一拉杆239相同区域,然后将横杆27水平安装在第一h型立柱232靠近第二板体235一侧的外壁上,形成一个矩形结构。在第一h型立柱232顶端螺栓连接顶板25,再在顶板25上固定连接立柱26。再按上述步骤继续安装第一墙板231和第二板体235,形成第一墙体21。
54.再安装第二墙体22:首先安装第二固定基座243,所述第二h型立柱242通过固定底板与地脚螺栓紧密连接,用第二隔板244将第二h型立柱242分隔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安装第二墙体22,另一个区域交叉安装第二拉杆245,然后调节第二拉杆245锁紧,使第二h型立柱242更稳固。再按上述步骤继续安装,形成第二墙体22。
55.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墙板231通过第一板体236上下拼装而成,第一板体236与两侧第一h型立柱232螺栓连接。所述第一h型立柱232顶端与顶板25螺栓连接,第一隔板234与凹槽螺栓连接,所述第二h型立柱242顶端与顶板25螺栓连接。整个装置,安装简单方便,能缩短施工周期,易于拆卸,且拆卸后还能二次使用,对环境十分友好,减少了材料浪费。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5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