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及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0953发布日期:2022-11-15 22:0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及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及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用于支撑混凝土浇注施工,当混凝土成型后再将其取走,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
3.在混凝土成型的过程中,建筑模板需要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如钢管配合对拉螺杆的结构,而此种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安装效率低,也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出现支撑体系不紧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多个支撑装置配合可稳定支撑边梁模板,且其安装效率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一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用于支撑边梁底面模板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配合用于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上部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一安装杆,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杆上且位于第一夹紧件的上方,第一夹紧件的一侧、第二支撑件的一侧配合形成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的假想支撑面。
6.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挡板、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塞紧件,所述第一塞紧件位于第一挡板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
7.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杆上的第二挡板、放置在安装杆上的第二塞紧件,所述第二塞紧件位于第二挡板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
8.所述第一塞紧件的一侧、第二塞紧件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假想支撑面。
9.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靠近边梁外侧模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导向坡面,所述第一导向坡面向着远离边梁外侧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0.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一挡板的远离第一塞紧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杆上设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与第二挡板的远离第二塞紧件的一侧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三挡板、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三塞紧件,所述第三塞紧件位于第三挡板与边梁内侧模板之间。
12.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板的靠近边梁内侧模板的一侧设有
第二导向坡面,所述第二导向坡面向着远离边梁内侧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3.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还设有第三加强肋;所述第三加强肋与第三挡板的远离第三塞紧件的一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垂直于支撑柱方向布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插孔。
15.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所述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为依次布置的多个;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插孔;
16.当连接杆连接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时,连接杆的端部通过一插销穿过第二插孔、第一插孔的方式与连接板连接。
17.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一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二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三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
18.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19.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所述支撑装置配合支撑边梁模板,其中,支撑柱竖直布置立在地面上,使得第一支撑件支撑边梁底面模板,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配合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同时,第二支撑件布置在第一夹紧件的上方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的上部,第二支撑件与第一夹紧件配合形成的假想支撑面可以稳定支撑边梁外侧模板;而边梁内侧模板的上部则通过外设楼顶模板支撑,第二夹紧件与外设楼顶模板配合可稳定支撑边梁内侧模板;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多个支撑装置配合对边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好,且无需采用对拉螺杆,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1
25.参照图1所示,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设有一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用于支撑边梁底面模板的第一支撑件2,所述第一支撑件2上设有第一夹紧件3、第二夹紧件4,所述第一夹紧件3、第二夹紧件4配合用于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上部的第二支撑件5,所述第一支撑件2上设有一安装杆6,所述第二支撑件5固定在所述安装杆6上且位于第一夹紧件3的上方,第一夹紧件3的一侧、第二支撑件5的一侧配合形成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的假想支撑面;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为方钢,其也可以为板状结构;安装杆6包括向上延伸布置的第一安装支杆以及与第一安装支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支杆,第二安装支杆横向布置。
27.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所述支撑装置配合支撑边梁模板,其中,支撑柱1竖直布置立在地面上,使得第一支撑件2支撑边梁底面模板,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上的第一夹紧件3、第二夹紧件4配合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同时,第二支撑件5布置在第一夹紧件3的上方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的上部,第二支撑件5与第一夹紧件3配合形成的假想支撑面可以稳定支撑边梁外侧模板;而边梁内侧模板的上部则通过外设楼顶模板支撑,第二夹紧件4与外设楼顶模板配合可稳定支撑边梁内侧模板;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多个支撑装置配合对边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好,且无需采用对拉螺杆,安装效率高。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件3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上的第一挡板31、放置在第一支撑件2上的第一塞紧件32,所述第一塞紧件32位于第一挡板31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
29.所述第二支撑件5包括固定在安装杆6上的第二挡板51、放置在安装杆6上的第二塞紧件52,所述第二塞紧件52位于第二挡板51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
30.所述第一塞紧件32的一侧、第二塞紧件52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假想支撑面;
31.即,第一挡板31与第二夹紧件4之间的距离是大于边梁与内外侧模板之间的厚度的,其是通过第一塞紧件32与第二夹紧件4配合来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的,通过此种方式来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第一塞紧件32即可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边梁内外侧模板的支撑工作;
32.其中,边梁外侧模板的上部是通过第二塞紧件52来支撑的,即第二挡板51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也存在间距,此间距的设置配合第一挡板31、第一塞紧件32使得所述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边梁内外侧模板的支撑工作。
33.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51的靠近边梁外侧模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导向坡面a,所述第一导向坡面a向着远离边梁外侧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便于第一塞紧件32放置在第一挡板31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便于第二塞紧件52放置在第二挡板51与边梁外侧模板之间。
34.所述第一支撑件2上设有第一加强肋33,所述第一加强肋33与第一挡板31的远离第一塞紧件32的一侧连接,保证第一挡板31的支撑强度,避免第一挡板31弯折变形;所述安装杆6上设有第二加强肋53,所述第二加强肋53与第二挡板51的远离第二塞紧件52的一侧连接,保证第二挡板51的支撑强度,避免第二挡板51弯折变形。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紧件4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上的第三挡板41、放置在第一支撑件2上的第三塞紧件42,所述第三塞紧件42位于第三挡板41与边梁内侧模板之间,即,支撑装置是通过第一挡板31、第一塞紧件32与第三挡板41、第三塞紧件42配合对边梁内外侧模板进行夹紧的,可通过切换不同厚度的第一塞紧件32和/或第三塞紧件42来增大支撑装置对边梁厚度的适用范围。
36.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41的靠近边梁内侧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坡面b,所述第二导向坡面b向着远离边梁内侧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便于将第三塞紧件42放置在第三挡板41和边梁内侧模板之间。
37.所述第一支撑件2上还设有第三加强肋43;所述第三加强肋43与第三挡板41的远离第三塞紧件42的一侧连接,保证第三挡板41的支撑强度,避免第三挡板41弯折变形。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1上设有垂直于支撑柱1方向布置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上设有多个第一插孔,连接板11为圆形,多个第一插孔周向布置,连接板11的设置便于相邻2个支撑装置连接,提高稳定性。
39.实施例2
40.参照图1所示,一种边梁模板用支撑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支撑装置c,所述支撑装置c为依次布置的多个;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2个支撑装置c的连接杆d,所述连接杆d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插孔;
41.当连接杆d连接支撑装置c时,连接杆d的端部通过一插销e穿过第二插孔、第一插孔的方式与连接板连接,即,连接杆d的一个端部与一支撑装置c的连接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另一个支撑装置c的连接板连接;其中,插销e为楔形结构,其还可以为顶部设有限位部的结构。
42.优选地,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一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二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依次布置的至少2个第三塞紧件连接形成整体,保证边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具体来说,至少2个第一塞紧件、至少2个第二塞紧件、至少2个第三塞紧件可以通过焊接形成整体,或螺栓连接形成整体,或将一整体的塞紧件替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塞紧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塞紧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塞紧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43.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第一塞紧件、第二塞紧件、第三塞紧件均为整体的塞紧件,其连接4个支撑装置,具体来说,塞紧件为方钢。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