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9783发布日期:2022-12-21 00:4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墙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对施工现场的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重视起装配式建筑,而现有的装配式墙体的顶部需要通过龙骨与屋顶连接后,再在其上安装装饰件,这种结构既无法保证良好的密封和隔声,又延长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包括隔墙和顶部楼板,所述隔墙的顶部与所述顶部楼板相抵,还包括两个顶角组件,两个所述顶角组件都与所述顶部楼板固定,且分别位于所述隔墙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以夹持所述隔墙;
4.所述顶角组件包括沿所述隔墙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为分体的限位件、遮盖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限位件的顶部与所述顶部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夹在所述顶部楼板和限位件之间,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抵在所述隔墙上;
5.所述限位件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贯穿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而打入所述顶部楼板,所述遮盖件的顶部设置为与所述限位件可拆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以封盖所述安装槽;
6.所述第二密封件夹在所述隔墙的墙面和所述遮盖件之间。
7.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限位件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斜板、第一水平板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夹在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顶部楼板之间,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隔墙设置,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一连接部都向下延伸,以与所述第一水平板围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斜板的下边沿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边沿构成所述槽口;
8.所述遮盖件包括竖直的第一竖板和倾斜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斜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斜板构成v字型;
9.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插接,所述第二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卡扣连接,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遮盖件围成截面呈三角型的空腔。
10.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插入所述插槽内;
11.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竖板之间设有防脱机构,以避免所述第一竖板脱出所述插槽。
12.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边框以及平行的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所述边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的上端连接所述边框,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向下延伸,所述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13.所述第一竖板竖直设置且插入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之间。
14.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板上的第一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上的第二凸起;
15.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且向所述第三竖板一侧突出,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第二竖板一侧突出,所述第二竖板面向所述第三竖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竖板相抵,所述第二凸起处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侧。
16.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二竖板处于所述第三竖板背向所述隔墙的一侧,所述第三竖板与所述隔墙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突出所述第三竖板的下边沿;
17.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都处于所述第三竖板的下侧,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设有向所述第二竖板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第二竖板相抵。
18.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边框设置为u,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水平板围成腔体,所述边框在背向所述第一斜板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隔墙相抵。
19.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板;
20.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另一端连接所述边框,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用以所述紧固件贯穿的通孔。
21.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设有向所述第一水平板一侧突出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二斜板的上端在背向所述第一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22.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遮盖件设有用以定位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相接的支撑筋和c型件,所述c型件围成具有敞口的密封槽。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通过采用顶角组件的装配,实现隔墙和顶部楼板的连接,而且可实现密封隔声安装,同时可代替装饰件完成装饰件功能,实现墙体装配和装饰同步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施工周期。
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6.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的顶角组件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的限位件与第一密封件安装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的遮盖件与第二密封件安装示意图;
30.图5为图1中的限位件示意图;
31.图6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7为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8为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9为图4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35.图10为图1中的限位件安装示意图;
36.图11为图1中的遮盖件安装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顶部楼板、2-隔墙、3-墙面、4-顶角组件、5-限位件、6-遮盖件、7-第一密封件、8-第二密封件、9-安装槽、10-紧固件、11-空腔、12-第一水平板、13-第一斜板、14-第一连接部、15-边框、16-第二竖板、17-第三竖板、18-插槽、19-第二斜板、20-第一竖板、21-密封部、22-第一加强筋、23-第二加强筋、24-第一平面、25-第一凸起、26-支撑筋、27-c型件、28-腔体、29-第三凸起、30-第一凹槽、31-第二凸起、32-折边、33-密封槽、34-圆柱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9.相关的隔墙结构中,需要先将隔墙与顶部楼板固定,再对连接结构进行装饰,这延长了施工的周期,效率较低,而且可能涉及对墙面的再加工,影响施工环境,同时,该隔墙与顶部楼板之间的密封难以保证,影响隔声形成。
40.请参阅图1至图11的本实施例的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该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包括隔墙2和顶部楼板1,该隔墙2的顶部与顶部楼板1相抵。该顶部安装结构还包括两个顶角组件4,两个顶角组件4都与顶部楼板1固定,且分别位于隔墙2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以夹持隔墙2。该顶角组件4包括沿隔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为分体的限位件5、遮盖件6、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其中,限位件5的顶部与顶部楼板1通过紧固件10连接,第一密封件7夹在顶部楼板1和限位件5之间,该限位件5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抵在隔墙2上。同时,限位件5的底部设有安装槽9,上述紧固件10设置在安装槽9内且贯穿安装槽9的槽壁而打入顶部楼板1,上述遮盖件6的顶部设置为与限位件5可拆连接且位于安装槽9的槽口处,以封盖安装槽9。另外,第二密封件8夹在隔墙2的墙面3和遮盖件6之间。由此,由此,该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通过采用顶角组件3的装配,实现隔墙2与顶部楼板1的连接,而且可实现密封隔声安装,同时可代替装饰件完成装饰件功能,实现墙体装配和装饰同步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施工周期。
41.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该隔墙2为装配式墙体,其和顶角组件4都在工厂中预制好,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该隔墙2包括隔音材料和设置在隔音材料两侧的墙面板,其中,墙面板背向隔音材料的端面构成墙面3,墙面板和隔音材料在工厂已固定为一体。该墙面板为带有装饰面的石膏板、硅酸钙板、水泥板、木质板或木塑板,具有装饰效果,其还可添加防水层。该隔音材料可为岩棉、聚氨酯发泡材料等,具备隔声隔热功能。另外,两侧的墙面板之间还具有龙骨(图中未示出),其可为该隔墙2提供支撑。同时,顶部楼板1的底面为接近水平的平面,该隔墙2竖直设置,隔墙2的高度略小于或等于顶部楼板1至地面的高度,且可使得隔墙2可顺利竖起。
42.图1、图2、图3,以及图5所示,该限位件5为一体件,其可为金属材质、木塑材质或塑料材质等,本示例为金属材质,但不限于此。限位件5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斜板13、第一水平板12和第一连接部14,第一水平板12水平设置,第一密封件7夹在第一水平板12和顶部楼板1之间,第一斜板13和第一连接部14分别位于第一水平板1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4靠近隔墙2设置,第一斜板13和第一连接部14都向下延伸,以与第一水平板12围成安装槽9,第一斜板13的下边沿和第一连接部14的下边沿构成上述的槽口,第一斜板13和第一水平板12都为安装槽9的槽壁。
4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水平板12为平板状,其顶部设有三个密封部21,该密封部21的数量并不限于为三个,例如可为四个或其他数量,其可根据第一密封件7的宽度调整。密封部21用于定位第一密封件7,该密封部21包括相接的支撑筋26和c型件27,c型件27的截面呈c型,c型件27围成具有敞口的密封槽33,该支撑筋26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板12连接,另一端连接c型件27。上述第一密封件7为胶条,其上具有圆柱部34,圆柱部34为圆柱状且可一一对应塞入密封槽33内,使得第一密封件7装载在该第一水平板12上。
4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斜板13为倾斜设置的板材,其非平板,弯折出造型,第一斜板13顶部与第一水平板12连接,第一斜板13向第一连接部14一侧倾斜,其底部具有向第一水平板12一侧突出的第三凸起29。
4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包括边框15以及平行的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边框15的上端与第一水平板12连接,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的上端连接边框15,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向下延伸,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之间形成朝向下侧的插槽18。其中,边框15设置为u,边框15与第一水平板12围成腔体28,边框15在背向第一斜板13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一平面24。第二竖板16靠近第一斜板13的一侧,该第三竖板17远离第一斜板13,第三竖板17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平面间隔设置。另外,上述第二竖板16的下端突出第三竖板17的下边沿,使得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不等长,第二竖板16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三竖板17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
4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槽9内设有第一加强筋22和第二加强筋23,第一加强筋22竖直设置,第一加强筋22的上端连接第一水平板12,下端连接第一斜板13;第二加强筋23平行于第一水平板12,第二加强筋23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筋22,另一端连接边框15,第一加强筋22和第二加强筋23的设置可提升限位件5的强度。另外,上述紧固件10为螺钉或胀栓,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一水平板12上设有用以紧固件10贯穿的通孔(图中未示出),便于安装。
47.图1、图2、图4所示,该遮盖件6为一体件,其可为金属材质、木塑材质或塑料材质等,本示例为金属材质,但不限于此。该遮盖件6包括竖直的第一竖板20和倾斜的第二斜板19,第一竖板20的下端与第二斜板19的下端连接,第一竖板20和第二斜板19构成v字型。其中,第二斜板19倾斜,其顶部设有背向第一竖板20的第一凹槽30,该第一凹槽30为第二斜板19的板材弯折形成。第一竖板20为竖直的平板状,其背向第二斜板19的一侧设有两个密封部21,该密封部21的数量并不限于为两个,例如可为三个或其他数量,其可根据第二密封件8的宽度调整。其上的密封部21用于定位第二密封件8,该密封部21包括相接的支撑筋26和c型件27,c型件27的截面呈c型,c型件27围成具有敞口的密封槽33,该支撑筋26的一端与第一竖板20连接,另一端连接c型件27。第二密封件8与上述第一密封件7都为胶条,其上也具
有圆柱部34,圆柱部34为圆柱状且可一一对应塞入密封槽33内,使得第二密封件8装载在该第一竖板20上。另外,遮盖件6为v型,该遮盖件6内可放置管线、水路等,为管线水路提供了空间,避免外露。
48.如图1、图2、图6至图11所示,顶部安装结构组装时需要将顶角组件4拼接完成,其中,限位件5上的第三凸起插入遮盖件6的第一凹槽内,并支撑着第二斜板19的上端,同时,遮盖件6的第一竖板20的上端插入限位件5上的插槽18内,即插入第二竖板16和第三竖板17之间,形成连接,由此,限位件5和遮盖件6围成截面近似于呈直角三角型的空腔11。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一竖板20之间设有防脱机构,以避免第一竖板20脱出插槽18而保持插接。其中,防脱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竖板16上的第一凸起25,以及设置在第一竖板20上的第二凸起31,第一凸起25设置在第二竖板20的下端且向第三竖板17一侧突出,第二凸起31向第二竖板16一侧突出,第二竖板20面向第三竖板17的一侧与第三竖板17相抵,第二凸起31处于第一凸起25的上侧,形成扣合。同时,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1都处于第三竖板17的下侧,即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1都位于第三竖板17下边沿的下方,该第一竖板20的上端还设有向第二竖板16延伸的折边32,该折边32与第二竖板16相抵。另外,该第一凸起25为第二竖板16的板材弯折而成,第二凸起31和折边32都为第一竖板20的板材弯折而成,该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1都远半圆状,利于安装。
49.又如图1、图2、图6至图11所示,顶角组件4安装时,限位件5通过紧固件10固定,即紧固件10贯穿第一水平部12和第二加强筋而打入到顶部楼板1中,同时需要将限位件5上的第一平面24与隔墙2的墙面3相抵,从而抵住隔墙2,限位件5上的第三竖板17与隔墙2的墙面3间隔开。第一密封件7水平设置并被夹持住,第二密封件8竖直设置且被遮盖件6挤压而抵在墙面3上,从而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在分别保证两个方向密封,有效阻止声音传递,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
5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固定限位件5、安装隔墙2和安装遮盖件6。具体地,首先,在限位件5上安装第一密封件7,随后使用紧固件10将限位件5固定在顶部楼板1的预设位置,正如图10所示。接着,移动隔墙2到安装位置,使得一侧的墙面3至限位件5上的第一平面24紧密接触。最后,将第二密封件8安装在遮盖件6上,正如图11所示将第二密封件8抵在墙面3上,该遮盖件6与限位件5分开,向上平移遮盖件6,使得限位件5和遮盖件6连接,并防止遮盖件6脱离,完成安装过程。由此,该安装方法简单,安装过程即可实现隔墙固定和墙面装饰工序,省去了安装装饰件的操作,大大提升了效率。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墙的顶部安装结构,通过采用顶角组件的装配,实现隔墙和顶部楼板的连接,而且可实现密封隔声安装,同时可代替装饰件完成装饰件功能,实现墙体装配和装饰同步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施工周期。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