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6187发布日期:2023-01-24 22: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瓦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2.金属瓦是以铝镁锰合金、黄铜、紫铜、钛锌等金属为基础材料制作而成的金属屋面瓦。能够代替传统的琉璃瓦、陶土瓦、水泥瓦、树脂瓦、沥青瓦等,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外部装饰材料。因其重量轻、强度高、可回收、免维护、色泽多样等优点,已成为屋面材料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市场。
3.目前仿真金属瓦片之间组装较为复杂,且瓦片之间防水性较差,单个金属瓦片一般由一个金属件冲压成多个台阶以形成多瓦片的层叠排列的效果,难以形成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面的层次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屋面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包括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顶瓦、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底瓦、若干用于安装的第一横向支撑杆,所述顶瓦包括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弧形段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弧形段两侧的第一翻折边,所述第一弧形段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台阶部,所述底瓦包括向内侧凸出的第二弧形段和对称设置在第二弧形段两侧的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二弧形段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台阶部,所述顶瓦和底瓦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之间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顶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相邻两个顶瓦之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
7.优选的,所述顶瓦的背面设置有竖直支撑杆,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翻折边包括向下设置在第一弧形段边缘处的第一竖直段和自第一竖直段向靠近第一弧形段一侧垂直弯折的第一水平段。
9.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段与第一弧形段的连接处倾斜设置有连接段。
10.优选的,所述底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相邻两个底瓦之间连接的第二插接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翻折边包括设置在第二弧形段边缘处的第二水平段、自第二水平段边缘处垂直向上弯折的第二竖直段和自第二竖直段边缘处垂直弯折的第三水平段。
1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下两个水平段和连接两个水平段相邻一端的竖直段。
13.一种包括所述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的屋面系统,还包括若干将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横向支撑杆固定为一体的第二横向支撑杆,所述屋面系统底端的顶瓦上固定有第二头
瓦,所述屋面系统底端的底瓦上固定有第一头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第一插接部,方便将多个顶瓦组合为一体,通过设置第二插接部,方便将多个底瓦组合固定为一体,通过在顶瓦的两侧设置第一翻折边,底瓦的两侧设置第二翻折边,第二翻折边与第一翻折边之间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顶瓦和底瓦之间安装组合方便,通过设置竖直支撑杆和第二横向支撑杆,安装牢固可靠,稳定性高;
16.(2)通过在顶瓦上设置第一插接部,底瓦上设置第二插接部,组装时,第一插接部插进相邻顶瓦一端的底部,两个顶瓦之间具有重合部,第二插接部插进相邻底瓦一端的底部,两个底瓦之间也具有重合部,可以实现相邻底瓦之间的安装固定,同时顶瓦和底瓦组装时,顶瓦的两侧罩接在两侧底瓦的第二翻折边的外部,可以避免雨水从连接处进入内部,防水性好;
17.(3)通过在顶瓦和底瓦上分别仿形设置有多个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通过将第一翻折边设置为第一竖直段、第一水平段和连接段,可以形成多瓦片层叠排列的效果,具有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面的层次感,仿真效果好,且强度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瓦和底瓦组合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瓦和底瓦组合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瓦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瓦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瓦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屋面系统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屋面系统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顶瓦;101、第一弧形段;1011、第一台阶部;102、第一翻折边;1021、第一竖直段;1022、第一水平段;1023、连接段;103、第一插接部;2、底瓦;201、第二弧形段;2011、第二台阶部;202、第二翻折边;2021、第二水平段;2022、第二竖直段;2023、第三水平段;203、第二插接部;3、第一横向支撑杆;4、竖直支撑杆;5、连接件;6、第一头瓦;7、第二横向支撑杆;8、第二头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包括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顶瓦1、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底瓦2、若干用于安装的第一横向支撑杆3,相邻的顶瓦1和底瓦2组合安装至少设置有四个第一横向支撑杆3,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第一横向支撑杆3,且第一横向支撑杆3分别位于底瓦2的四个拐角处,顶瓦1和底瓦2均为金属材质,参考附图3和4,顶瓦1包括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弧形段101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弧形段101两侧的第一翻折边102,第一弧形段101和第一翻折边102一体成型,第一弧形段101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台阶部1011,用于形成多瓦片的层叠排列的效果,同时提高顶瓦1的强度,第一翻折边102包括向下设置在第一弧形段101边缘处的第一竖直段1021和自第一竖直段1021向靠近第一弧形段101一侧垂直弯折的第一水平段1022,第一竖直段1021与第一弧形段101的连接处倾斜设置有连接段1023,第一竖直段1021、第一水平段1022和连接段1023一体弯折成型,从侧面看时,各第一台阶部1011的侧面线条清晰可见,令顶瓦1具有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面的层次感,仿真效果好;
30.顶瓦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相邻两个顶瓦1之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103,顶瓦1的背面设置有竖直支撑杆4,第一插接部103与竖直支撑杆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插接部103插入相邻顶瓦1远离第一插接部103一端的底部,避免雨水从顶瓦1连接的间隙进入,防水性好,同时可以隐藏固定用的螺栓;
31.参考附图5,底瓦2包括向内侧凸出的第二弧形段201和对称设置在第二弧形段201两侧的第二翻折边202,第二弧形段201和第二翻折边202一体成型,第二弧形段201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台阶部2011,用于形成多瓦片的层叠排列的效果,同时提高底瓦2的强度,第二翻折边202包括设置在第二弧形段201边缘处的第二水平段2021、自第二水平段2021边缘处垂直向上弯折的第二竖直段2022和自第二竖直段2022边缘处垂直弯折的第三水平段2023,第二水平段2021、第二竖直段2022和第三水平段2023一体弯折成型;
32.底瓦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相邻两个底瓦2之间连接的第二插接部203,相邻底瓦2安装时,第二插接部203插入相邻底瓦2远离第二插接部203一端的底部,避免雨水从底瓦2连接的间隙进入,防水性好;
33.顶瓦1和底瓦2长度相同且相邻设置,第一翻折边102和第二翻折边202之间通过连接件5与第一横向支撑杆3固定连接,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底瓦2的第二翻折边202上设置有四个与之对应的安装孔,其中两个位于第二插接部203上,另外两个对应设置在第二翻折边202远离第二插接部203一端的两侧,相邻两个底瓦2装配时,第二插接部203上的两个安装孔与另一个底瓦2瓦片上远离远离第二插接部203一端的安装
孔重合,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横向支撑杆3上,即可将相邻两个底瓦2固定为一体,参考附图2,连接件5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下两个水平段和连接两个水平段相邻一端的竖直段,相邻顶瓦1和底瓦2安装时,通过连接件5的上水平段将第二翻折边202与第一横向支撑杆3固定连接,通过连接件5的下水平段将第一翻折边102压接在第二翻折边202的顶端,使用一个连接件5即可同时对顶瓦1和底瓦2安装定位,方便快捷,且连接件5整体位于顶瓦1的内部,更加美观大方,;
34.参考附图6和7,一种包括该仿真金属瓦片组合结构的屋面系统,包括若干将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横向支撑杆3固定为一体的第二横向支撑杆7,提高安装的稳定性,更加牢固可靠,屋面系统底端的顶瓦1上固定有第二头瓦8,第二头瓦8可与顶瓦1焊接固定,屋面系统底端的底瓦2上固定有第一头瓦6,第一头瓦6可与底瓦2焊接固定。
35.工作原理:相邻顶瓦1和底瓦2装配时,先将连接件5放置在第二翻折边202上,通过螺栓将第二翻折边202的四个拐角和连接件5通过螺栓预固定在四个第一横向支撑杆3上,预留出连接件5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段2021的距离,接着将顶瓦1一侧的第一翻折边102搭接在第二翻折边202的外侧,令第一水平段1022位于连接件5底端与第二水平段2021之间,再拧紧螺栓,将第一水平段1022固定在连接件5与第二水平段2021之间,同时连接件5的顶端将第三水平段2023压接固定在第一横向支撑杆3上,第一插接部103通过螺栓与竖直支撑杆4固定连接,相邻顶瓦1安装时,第一插接部103插入相邻顶瓦1远离第一插接部103一端的底部,相邻底瓦2安装时,第二插接部203插入相邻底瓦2远离第二插接部203一端的底部。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