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6067发布日期:2023-02-21 17:1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搅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3.在建筑施工中对水泥进行搅拌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序,现有中都是通过搅拌车进行运送商业水泥,而商业水泥在运输的过程中一直需要进行搅拌,并给到达施工现场也需要搅拌桶进行搅拌,但是针对施工过程中需要少量水泥的时候,如果通过运输商业水泥的方法进行运输过来,容易增加运输的时间以及成本的消耗,所以一般采用水泥搅拌装置。
4.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水泥搅拌装置,存在对水泥搅拌时流动性比较差,单向搅拌使水泥混合不够均匀,影响水泥的搅拌质量,从而影响后续建筑的施工效果,且不方便搅拌后的水泥进行排料,容易造成堵塞,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水泥搅拌装置,存在对水泥搅拌时流动性比较差,单向搅拌使水泥混合不够均匀,影响水泥的搅拌质量,从而影响后续建筑的施工效果,且不方便搅拌后的水泥进行排料,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内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内罩壳,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罐的内部通过驱动电机连接有反转搅拌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排料组件;
7.所述反转搅拌组件包括转轴、主齿轮、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副齿轮和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梯形台内部的外周面套设有主齿轮,所述转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位于梯形台的内部外周面上均套设有副齿轮,所述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位于的外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8.所述排料组件包括横向锥齿轮、传动轴、竖向锥齿轮和螺旋叶片,所述转轴位于内罩壳的外周面套设有横向锥齿轮,所述底座的内部对称活动设置有两个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位于内罩壳的内部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竖向锥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
9.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呈对称设置于搅拌罐的内部,所述主齿轮
与两个副齿轮呈啮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搅拌叶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搅拌叶呈环形阵列分别分布于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的外周面,且位于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呈上下翻转交错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竖向锥齿轮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竖向锥齿轮的一侧顶部分别和横向锥齿轮的底部一侧呈啮合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所述底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底座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叶片活动设置于底座的内部。
13.优选地,所述搅拌罐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的底部对称嵌设有两个轴承座,所述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的底部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轴承座的内部。
14.优选地,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下落口,所述下落口位于梯形台的两侧,所述下落口与底座的内部相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反向搅拌组件和排料组件,首先将水泥原料和水通过入料斗注入搅拌罐的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的转动通过与两个副齿轮的啮合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旋转,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通过轴承座在搅拌罐的内部旋转,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带动若干个搅拌叶旋转,若干个搅拌叶呈上下翻转交错设置,能够对水泥在搅拌罐内部进行双向搅拌,使水泥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横向锥齿轮转动,横向锥齿轮的转动通过与两个竖向锥齿轮的啮合带动两个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将通过下落口落入底座内部的水泥螺旋推动,使水泥通过出料管排出,该装置能够对水泥进行双向搅拌,搅拌叶通过上下翻转交错能够加快水泥的流通性,并且具备碰撞效果,使水泥搅拌的更加充分,且方便水泥的排出,避免水泥造成堵塞而影响排料的效率,提高了搅拌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的正视内剖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搅拌罐;3、梯形台;4、内罩壳;5、驱动电机;6、转轴;7、主齿轮;8、第一搅拌轴;9、第二搅拌轴;10、副齿轮;11、搅拌叶;12、横向锥齿轮;13、传动轴;14、竖向锥齿轮;15、螺旋叶片;16、入料斗;17、出料管;18、圆环;19、十字板;20、轴承座;21、下落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水泥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搅拌罐2,搅拌罐2的内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台3,底座1的内部设有内罩壳4,底座1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5,搅拌罐2的内部通过驱动电机5连接有反转搅拌组件,底座1的内部设有排料组件;
27.反转搅拌组件包括转轴6、主齿轮7、第一搅拌轴8、第二搅拌轴9、副齿轮10和搅拌叶11,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位于梯形台3内部的外周面套设有主齿轮7,转轴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位于梯形台3的内部外周面上均套设有副齿轮10,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位于的外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1;
28.排料组件包括横向锥齿轮12、传动轴13、竖向锥齿轮14和螺旋叶片15,转轴6位于内罩壳4的外周面套设有横向锥齿轮12,底座1的内部对称活动设置有两个传动轴13,两个传动轴13位于内罩壳4的内部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竖向锥齿轮14,传动轴13的外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15。
29.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呈对称设置于搅拌罐2的内部,主齿轮7与两个副齿轮10呈啮合连接。
30.搅拌叶11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搅拌叶11呈环形阵列分别分布于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的外周面,且位于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上的搅拌叶11呈上下翻转交错设置。
31.竖向锥齿轮1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竖向锥齿轮14的一侧顶部分别和横向锥齿轮12的底部一侧呈啮合连接。
32.搅拌罐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16,底座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与底座1的内部相连通,螺旋叶片15活动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
33.搅拌罐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环18,圆环18的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板19,十字板19的底部对称嵌设有两个轴承座20,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的底部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轴承座20的内部。
34.搅拌罐2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下落口21,下落口21位于梯形台3的两侧,下落口21与底座1的内部相连通。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水泥原料和水通过入料斗16注入搅拌罐2的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的转动带动主齿轮7转
动,主齿轮7的转动通过与两个副齿轮10的啮合带动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旋转,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通过轴承座20在搅拌罐2的内部旋转,第一搅拌轴8与第二搅拌轴9带动若干个搅拌叶11旋转,若干个搅拌叶11呈上下翻转交错设置,能够对水泥在搅拌罐2内部进行双向搅拌,使水泥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转轴6转动的同时带动横向锥齿轮12转动,横向锥齿轮12的转动通过与两个竖向锥齿轮14的啮合带动两个传动轴13转动,传动轴13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15旋转,将通过下落口21落入底座1内部的水泥螺旋推动,使水泥通过出料管17排出,该装置能够对水泥进行双向搅拌,搅拌叶11通过上下翻转交错能够加快水泥的流通性,并且具备碰撞效果,使水泥搅拌的更加充分,且方便水泥的排出,避免水泥造成堵塞而影响排料的效率,提高了搅拌装置的实用性。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