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5649发布日期:2023-01-25 00:0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雨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棚。


背景技术:

2.工程施工现场为了保护人员、材料和设备,会设置一些现场防护棚,如钢筋加工棚、木工加工棚、搅拌棚、安全通道等。现有的防护棚多为平顶或斜顶结构,虽然具有防雨效果,但是不具备引导水流的功能,因此在雨水聚集与棚顶后,将无规律地从边缘散落、形成雨幕。雨幕滴落时溅射的雨水易沾湿棚内的材料和设备、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实现防护棚的主动疏水功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主动疏水功能的防护棚。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护棚,包括立柱和盖设于所述立柱上端的顶棚,所述顶棚包括坡屋顶,所述坡屋顶的边缘成型有水槽,所述水槽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靠近地面;所述顶棚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上防护网,所述上防护网固定在坡屋顶和水槽上方。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坡屋顶的坡度为10%-20%。
8.所述水槽外侧向上竖直延伸成型有挡板,上防护网与所述挡板相连。
9.所述水槽内侧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且坡度为10%。
10.所述顶棚呈矩形,其各角均设有一根排水管。
11.所述排水管贴设在立柱上。
12.所述顶棚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下防护网,所述下防护网固定在坡屋顶和水槽下方。
13.所述下防护网与水槽相连。
14.所述上防护网和所述下防护网设置成竹跳板或钢筋网。
15.沿上所述防护网边缘盖设有一圈毛毡布。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通过设置水槽和排水管,由坡屋顶边缘排下的雨水能够汇集进入水槽,并通过与水槽连通的排水管将积水有组织地排向地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雨水直接由屋顶边缘滴落地面从而产生溅射效果,本申请的雨水由水槽收集并从排水管有组织地排出,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从屋顶边缘滴落现象的发生,从而不会产生溅射。
附图说明
18.图1是防护棚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防护棚的剖面示意图。
20.图中各标号表示:1、立柱;2、顶棚;21、坡屋顶;22、水槽;221、挡板;23、排水管;24、上防护网;25、下防护网;26、毛毡布。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棚,包括立柱1和盖设于立柱1上端的顶棚2,顶棚2包括坡屋顶21,坡屋顶21的边缘成型有水槽22,水槽22连通排水管23的进水端,排水管23的出水端靠近地面;顶棚2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上防护网24,上防护网24固定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上方。通过设置水槽22和排水管23,由坡屋顶21边缘排下的雨水能够汇集进入水槽22,并通过与水槽22连通的排水管23将积水有组织地排向地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雨水直接由屋顶边缘滴落地面从而产生溅射效果,本申请的雨水由水槽22收集并从排水管23有组织地排出,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从屋顶边缘滴落现象的发生,从而不会产生溅射。同时,由于高空作业可能产生高空坠物,防护棚为了能够抵御从外部坠落的外物造成的冲击,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上方还设有上防护网24,利用其抵御从上方产生的外部冲击。
23.本实施例中,坡屋顶21的坡度为10%-20%。屋顶的坡度越大,其散水能力越强,但其占用的竖向空间也会更大,将屋顶的坡度设置为10%-20%既能满足排水要求,也能使屋顶高度保持在合理范围。优选地,坡屋顶可以设置成单坡式、双坡式、四坡式或圆锥式。
24.本实施例中,水槽22外侧向上竖直延伸成型有挡板221,上防护网24与挡板221相连。当雨量过大时,雨水从屋顶冲入水槽22的动能和水量较大,存在雨水冲出水槽22边缘或当水槽22盈满时从边缘溢出的可能性,通过设置挡板221,能够有效地对冲出水槽22的雨水起到阻挡作用、避免雨水从水槽22边缘滴落产生溅射;同时,在水槽22盈满时,挡板221能够临时充当水槽22外侧壁,此时屋顶临时充当水槽22的内侧壁,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水槽22的容积,避免积水外溢。不仅如此,挡板221的设置还为上防护网24的安装提供了连接基础,使其能够牢固固定。
25.本实施例中,水槽22内侧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且坡度为10%。水槽22的内侧底面倾斜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散水速率,排水管23与水槽22的最低端相连通,水流沿水槽22的倾斜底面加速流入排水管23,从而缩短在水槽22内的存留时间。
26.本实施例中,顶棚2呈矩形,其各角均设有一根排水管23。通过增加排水管23的数量,能够有效提升疏水速率、避免雨水在水槽22内的长时间存留。优选地,水槽22内侧底面的的最高点位于顶棚2各边中点处、水槽22底面朝向顶棚2四角向下倾斜。优选地,排水管23与立柱1合二为一,即立柱1设置成空心结构,其顶端与水槽22连通、底部设有用于排水的开口。
27.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3贴设在立柱1上。为了优化受力、避免排水管23发生倾倒,将排水管23紧贴在立柱1上,利用立柱1为其提供支撑。优选地,排水管23与立柱1一体成型。
28.本实施例中,顶棚2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下防护网25,下防护网25固定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下方。由于高空作业可能产生高空坠物,防护棚为了能够抵御从外部坠落的外物造成的冲击,设置有上防护网24,但由于高空坠物的冲击力度往往较大,一层防护网可能无法实现阻拦,故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下方还设有一层进行二次防御的下防护网25。
为了实现固定,下防护网25与水槽22相连。
29.本实施例中,上防护网24和下防护网25设置成竹跳板或钢筋网。竹跳板和钢筋网均为施工现场的常用物品,易于获取,且价格低廉。竹跳板的重量更小,但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弱;钢筋网的重量更大,但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均为竹跳板或钢筋网,也可一层竹跳板一层钢筋网。
30.本实施例中,沿上防护网24边缘盖设有一圈毛毡布26。为了避免雨水滴落在上防护网24的边缘产生溅射,而溅射的水滴由顶棚2外侧落向地面造成二次溅射而沾湿物料设备,在上防护网24的边缘加盖一圈毛毡布26,由于毛毡布26质地柔软,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因此能够有效避免滴落在上面的雨水产生溅射。
3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棚,包括立柱(1)和盖设于所述立柱(1)上端的顶棚(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包括坡屋顶(21),所述坡屋顶(21)的边缘成型有水槽(22),所述水槽(22)连通排水管(23)的进水端,所述排水管(23)的出水端靠近地面;所述顶棚(2)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上防护网(24),所述上防护网(24)固定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顶(21)的坡度为1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22)外侧向上竖直延伸成型有挡板(221),上防护网(24)与所述挡板(22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22)内侧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且坡度为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呈矩形,其各角均设有一根排水管(2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3)贴设在立柱(1)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下防护网(25),所述下防护网(25)固定在坡屋顶(21)和水槽(22)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护网(25)与水槽(22)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网(24)和所述下防护网(25)设置成竹跳板或钢筋网。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防护网(24)边缘盖设有一圈毛毡布(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棚,包括立柱和盖设于立柱上端的顶棚,顶棚包括坡屋顶,坡屋顶的边缘成型有水槽,水槽连通排水管的进水端,排水管的出水端靠近地面;顶棚还包括用于抵御外力冲击的上防护网,上防护网固定在坡屋顶和水槽上方。通过设置水槽和排水管,由坡屋顶边缘排下的雨水能够汇集进入水槽,并通过与水槽连通的排水管将积水有组织地排向地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雨水直接由屋顶边缘滴落地面从而产生溅射效果,本申请的雨水由水槽收集并从排水管有组织地排出,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从屋顶边缘滴落现象的发生,从而不会产生溅射。从而不会产生溅射。从而不会产生溅射。


技术研发人员:梅昌猛 张展鹏 谷忠军 李明亮 冯赤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