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1383发布日期:2022-12-07 01: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墙板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板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2.现如今人们在对房屋进行装修时,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房屋的墙体上安装墙板(例如可以是集成墙板),墙板一般贴墙体固定,可作为墙纸和瓷砖等的替代,可以对墙体进行一定的保护,也能作为对墙体的装饰。
3.而一些墙体的表面以及地面不够平整,因此装修人员将墙板调整成水平和竖直状态十分麻烦,而在不调整好水平和竖直状态时,使得多块拼接的墙板不易对齐,从而影响墙板拼接后的美观度。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板安装组件,以改善上述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墙板安装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配合件,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墙体上,第一配合件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且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第一配合件能够与墙板形成配合连接,在墙板与第一配合件形成配合连接时,墙板通过第一配合件和第一连接件与墙体形成间距;第一支撑部连接于墙体上,且第一支撑部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连接件和地面之间;其中,第一支撑部形成有一平行于水平面的支撑面,支撑面用于在墙板与第一配合件形成配合连接时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
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一支撑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在墙体上,第一支撑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且第一支撑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第一支撑件形成有支撑面。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在墙体上,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螺钉,第一支撑板形成有支撑面;第一支撑板包括有第一腰形孔,第一螺钉穿过第一腰形孔后与第一螺孔形成螺纹配合,其中,通过改变第一腰形孔被第一螺钉穿过的位置,以改变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连接板接触的位置,以调整第一支撑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腰形孔设置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垂直于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二板体平行于第四板体,第一板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板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第三板体远离地面的面形成支撑面。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形成一体成型结构。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五板体、第六板体和第七板体,第六
板体连接在第五板体和第七板体之间,第六板体与第五板体相互垂直,第六板体与第七板体相互垂直,且第六板体通过第五板体和第七板体相对于第五板体和第七板体靠近地面;第一腰形孔设置于第六板体,且第六板体远离地面的面形成支撑面。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墙体移动地连接在墙体上。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呈l型,第三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第三连接板的第二端与墙体接触;第三连接板还包括第二螺孔,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于地面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二螺孔形成螺纹配合;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腰形孔,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螺栓,第一连接板与墙体通过穿过第二腰形孔的第一螺栓形成螺栓连接。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腰形孔,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螺栓;至少两个第一螺栓中的每一个第一螺栓穿过一个第二腰形孔,不同的第一螺栓穿过不同的第二腰形孔。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和第三配合板,第三配合板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二配合板连接在第一配合板和第三配合板之间,且使第一配合板和第三配合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通槽;第一配合板用于在支撑面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时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通槽并与第一通槽的侧壁接触;第二通槽用于容纳伸入第二通槽的至少部分墙板。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和第三配合板形成工字型结构。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件还包括移动板,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三腰形孔;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第二螺钉,固定板连接在墙体,第三配合板通过移动板连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三腰形孔与第二螺孔形成螺纹配合以使固定板和移动板形成连接,其中,通过改变第三腰形孔被第二螺钉穿过的位置,以改变移动板与固定板接触的位置,以调整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板与移动板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移动板与固定板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在固定板和移动板形成连接时,至少一个凸起部伸入至少一个凹槽内。
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组件,减震组件的一端连接在墙体,减震组件的另一端用于在支撑面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时与墙板相接触。
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地面的上方设置有地板组件,地板组件远离地面的面沿竖直方向位于支撑面的上方。
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踢脚线结构体,踢脚线结构体的一端用于在支撑面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时与地板组件远离地面的面连接,踢脚线结构体的另一端用于在支撑面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时与墙板远离墙体的面连接。
2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安装组件,由于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墙体上,第一配合件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且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其第一配合件能够与墙板形成配合连接,在墙板与第一配合件形成配合连接时,墙板通过第一配
合件和第一连接件与墙体形成间距,其第一支撑部连接于墙体上,第一支撑部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墙体之间,且第一支撑部形成一平行于水平面的支撑面,支撑面可在墙板与第一配合件形成配合连接时与墙板靠近地面的面相贴合,因此,在利用该墙板安装组件安装墙板时,可以将对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将墙板与第一配合件配合连接,并将墙板的底面(即墙板靠近地面的面)与第一支撑部的支撑面贴合,则可以将墙板调整成水平和竖直状态,墙板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地面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在对第一配合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的同时,可以将墙板调整至便于与其他墙板拼接的位置状态,且由于墙板通过第一配合件和第一连接件与墙体形成间距,也使得墙板不与墙体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墙体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从而利用本技术的墙板安装组件可以方便地将多块拼接的墙板对齐,改善墙板拼接后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墙板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支撑部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27.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28.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配合件的局部示意图。
29.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墙板和墙板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30.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固定板和移动板连接的示意图。
31.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移动板的示意图。
32.图10示出了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一配合部的一个示意图。
33.图11示出了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一配合部的另一个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件;111、固定板;112、第二螺钉;1111、凸起部;
36.12、第一配合件;121、第一配合板;122、第二配合板;123、第三配合板;124、移动板;1241、第三腰形孔;1242、凹槽;2、第一支撑部;21、第二连接件;211、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腰形孔;2112、第一螺栓;212、第二连接板;2121、第一螺孔;22、第一支撑件;221、第一支撑板;2211、第一腰形孔;222、第一螺钉;2221、第一板体;2222、第二板体;2223、第三板体;2224、第四板体;2225、第五板体;2226、第六板体;2227、第七板体;213、第三连接板;2131、第二螺孔;3、墙体;4、墙板;41、第一通槽;42、第二通槽;5、地面;51、第二支撑组件;61、第一螺杆;62、第二螺杆;63、第八板体;7、减震组件;8、地板组件;9、踢脚线结构体;1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各个说明书附图仅用于便于说明和理解本实施例,而不作为对本技术中的任何限制,其未必是按照实际比例绘制的。
39.参照图1-图1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板安装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一支撑部2;第一连接部1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一配合件12,第一连接件11连接在墙体3上,第一配合件12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且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第一配合件12能够与墙板4形成配合连接,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墙板4通过第一配合件12和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形成间距;第一支撑部2连接于墙体3上,且第一支撑部2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连接件11和地面5之间;其中,第一支撑部2形成有一平行于水平面的支撑面10,支撑面10用于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
4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安装组件,由于第一连接件11连接在墙体3上,第一配合件12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且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其第一配合件12能够与墙板4形成配合连接,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墙板4通过第一配合件12和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形成间距,其第一支撑部2连接于墙体3上,第一支撑部2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之间,且第一支撑部2形成一平行于水平面的支撑面10,支撑面10可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因此,在利用该墙板安装组件安装墙板4时,可以将对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将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配合连接,并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与第一支撑部2的支撑面10贴合,则可以将墙板4调整成水平和竖直状态,墙板4不与地面5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地面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在对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的同时,可以将墙板4调整至便于与其他墙板4拼接的位置状态,且由于墙板4通过第一配合件12和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形成间距,也使得墙板4不与墙体3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墙体3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从而利用本技术的墙板安装组件可以方便地将多块拼接的墙板对齐,改善墙板4拼接后的美观度。
41.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安装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文中所述的内容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任何限制。
42.本技术中的墙体安装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和一个或多个第一支撑部2,在此不进行限制,能满足需要即可。对于多个第一连接部1和多个第一支撑部2的情况例如可结合图10和图11理解。
43.可选地,本技术的墙板4可以是集成墙板,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墙板,在此不进行限制。墙体3例如可以是待装修的毛坯房的墙体,而地面5可以是待装修的毛坯房的未设置地板组件(例如木地板、瓷地板等)的地面。
44.本技术中的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使得
能够通过改变该两者的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调整第一配合件12与墙体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的墙板4与墙体3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将墙板4调整至便于与其他墙板4拼接的位置状态。
4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2包括:第二连接件21和第一支撑件22;第二连接件21连接在墙体3上,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连接,且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第一支撑件22形成有支撑面10。
46.由于该第一支撑部2的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而支撑面10形成在第一支撑件22上,因此本技术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形成连接的位置来对支撑面10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一支撑板221能对墙板4起到一定的支撑,从而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47.本技术不限制第二连接件21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21包括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第一连接板211连接在墙体3上,第二连接板21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11上,第二连接板212上设置有第一螺孔2121;第一支撑件22包括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一螺钉222,第一支撑板221形成有支撑面10;第一支撑板221包括有第一腰形孔2211,第一螺钉222穿过第一腰形孔2211后与第一螺孔2121形成螺纹配合,其中,通过改变第一腰形孔2211被第一螺钉222穿过的位置,以改变第一支撑板221与第二连接板212接触的位置,以调整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连接件2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
48.具体地,参照图1-图5所示,举例来说,可以将第一支撑板221向远离墙体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螺孔2121与第一腰形孔2211的一个位置(例如在此段称为第一个位置)对齐,再将第一螺钉222穿过该第一腰形孔2211的第一个位置以和第一螺孔2121螺纹配合,当第一螺钉222被拧动(例如可以是利用螺丝刀等拧动工具)到与第一支撑板221接触时,第一支撑板221与第二连接板212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固定,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还可在前述调整第一腰形孔2211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调整到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10贴合,以使墙板4调平。而又例如以第一腰形孔2211的第一个位置与第一螺孔2121对齐的状态进行举例,可以将第一支撑板221向朝向墙体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螺孔2121不再与第一腰形孔2211的第一个位置对齐,而与第一腰形孔2211的另一个位置(例如在此段称为第二个位置)对齐,则可以将第一螺孔2121穿过该第一腰形孔2211的第二个位置以和第一螺孔2121螺纹配合,当第一螺钉222被拧动(例如可以是利用螺丝刀等拧动工具)到与第一支撑板221接触时,第一支撑板221与第二连接板212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固定,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还可在前述调整第一腰形孔2211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调整到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10贴合,以使墙板4调平。显然上面所述的过程仅作为易于理解的示例,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49.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这种结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的墙板4的安装需求来移动第一支撑板221的位置,以使第一腰形孔2211的不同位置与第一螺孔2121对齐,便于借此调整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与支撑面10贴合时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调整安装墙板4时墙板4与墙体3之间的间距的大小,更好地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50.可选地,本技术中的第二连接板212可以平行于水平面。
51.本技术中不限制第一支撑板221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2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2221、第二板体2222、第三板体2223和第四板体2224,第一腰形孔2211设置于第一板体2221,第二板体2222垂直于第一板体2221和第三板体2223,第二板体2222平行于第四板体2224,第一板体2221与地面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板体2223与地面5之间的距离,第三板体2223远离地面5的面形成支撑面10。
52.具体地,第一板体2221在与第二连接板212通过第一螺钉222形成连接时,第二板体2222、第三板体2223和第四板体2224形成一u形槽,墙板4的底面在与支撑面10贴合时,墙板4可以依需要调整至与第二板体2222和/或第四板体2224接触,第二板体2222和/或第四板体2224可以对墙体3的底面与支撑面10的贴合状态形成一定的支持,从而更好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53.可选地,第一板体2221、第二板体2222、第三板体2223和第四板体2224可均为金属材质,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只要硬度和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即可。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2221、第二板体2222、第三板体2223和第四板体2224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显然,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板221结构更稳定。
55.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221包括第五板体2225、第六板体2226和第七板体2227,第六板体2226连接在第五板体2225和第七板体2227之间,第六板体2226与第五板体2225相互垂直,第六板体2226与第七板体2227相互垂直,且第六板体2226通过第五板体2225和第七板体2227相对于第五板体2225和第七板体2227靠近地面5;第一腰形孔2211设置于第六板体2226,且第六板体2226远离地面5的面形成支撑面10。
56.具体地,第六板体2226在与第二连接板212通过第一螺钉222形成连接时,第五板体2225、第六板体2226和第七板体2227形成一u形槽,墙板4的底面在与支撑面10贴合时,墙板4可以依需要调整至与第五板体2225和/或第七板体2227接触,第五板体2225和/或第七板体2227可以对墙体3的底面与支撑面10的贴合状态形成一定的支持。从而更好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57.可选地,第五板体2225、第六板体2226和第七板体2227可均为金属材质,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只要硬度和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即可。
5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板体2225、第六板体2226和第七板体2227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显然,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板221结构更稳定。
5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便于调整安装墙板4时墙板4相对于墙体3和地面5的位置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1能够相对墙体3移动地连接在墙体3上。
60.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1还包括第三连接板213,第三连接板213呈l型,第三连接板213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12远离第一连接板211的一端,第三连接板213的第二端与墙体3接触;第三连接板213还包括第二螺孔2131,第一支撑部2还包括连接于地面5的第一螺杆61,第一螺杆6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二螺孔2131形成螺纹配合;第一连接板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腰形孔2111,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螺栓2112,第一连接板211与墙体3通过穿过第二腰形孔2111的第一螺栓2112形成螺栓连接。
61.具体地,工作人员在安装墙板4时,可以先将第二连接件21通过第三连接板213上
开设的第二螺孔2131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并将第一螺栓2112置于墙体3的合适的位置,再调整第二腰形孔2111被第一螺栓2112穿过的位置,从而将第二连接件2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调整安装墙板4时墙板4的底面与地面5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62.此外,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螺栓2112伸入墙体3的长度,使第一连接板211与墙体3形成间距,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调整安装墙板4时墙板4与墙体3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11和墙体3之间第一螺栓2112的螺杆部分上设置至少一个与该螺杆部分形成螺纹配合的螺母,以使第一连接板211通过该至少一个螺母与墙体3之间形成间距。
63.此外,由于该第三连接板213呈l型,且第三连接板213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12远离第一连接板211的一端,第三连接板213的第二端与墙体3接触,在这种结构下,第三连接板213可以借由墙体3对与其接触的第一支撑板221形成更好的支撑,以使得第一支撑板221在安装墙板4后能更稳定地支撑墙板4,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64.可选地,第一连接板211、第二连接板212和第三连接板2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65.可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2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腰形孔2111,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螺栓2112;至少两个第一螺栓2112中的每一个第一螺栓2112穿过一个第二腰形孔2111,不同的第一螺栓2112穿过不同的第二腰形孔2111。
66.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腰形孔2111以及至少两个第一螺栓2112,可以更稳定地将第一连接板211连接在墙体3上,避免第一连接板211相对第一螺栓2112发生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板221上形成的支撑面10更好地维持水平状态,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6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墙板4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1,第一配合件12包括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第三配合板123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第二配合板122连接在第一配合板121和第三配合板123之间,且使第一配合板121和第三配合板123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通槽42;第一配合板121用于在支撑面10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时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通槽41并与第一通槽41的侧壁接触;第二通槽42用于容纳伸入第二通槽42的至少部分墙板4。
68.具体地,第一配合板121能够在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通槽41并与第一通槽41的侧壁接触,使得第一配合件12与墙板4形成配合连接。本技术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安装墙板4时更好地固定墙板4的位置,使得多个墙板4在拼接时可以更好地对齐,多个墙板4在拼接时也更方便,第一配合板121与第一通槽41的侧壁接触,使得第一配合板121和墙板4的第一通槽41拼接地更紧密。
69.可选地,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70.可选地,第二配合板122可以垂直于第一配合板121以及第三配合板123,第一配合板121和第三配合板123平行设置。
71.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形成工字型结构。具体地,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以及第三配合板123可以是铝材,此时工字型结构也即工字铝结构。
72.本技术通过这样的工字型结构,第一配合板121和第三配合板123之间可形成两个第二通槽42,使用一个第一配合件12可以安装两个墙板4,只需将第三配合板123的两侧分
别伸入不同的墙板4上的第一通槽41内即可,两个墙板4可以通过第三配合板123方便地实现拼接,并通过第一配合件12实现更准确地对齐。
7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件12还包括移动板124,移动板124上开设有第三腰形孔1241;第一连接件11包括固定板111和第二螺钉112,固定板111连接在墙体3,第三配合板123通过移动板124连接在固定板111上;固定板111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钉112穿过第三腰形孔1241与第二螺孔形成螺纹配合以使固定板111和移动板124形成连接,其中,通过改变第三腰形孔1241被第二螺钉112穿过的位置,以改变移动板124与固定板111接触的位置,以调整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
74.具体地,参照图1、图7-图9所示,举例来说,可以将移动板124向远离墙体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螺孔与第三腰形孔1241的一个位置(例如在此段称为第一个位置)对齐,再将第二螺钉112穿过该第三腰形孔1241的第一个位置以和第二螺孔螺纹配合,当第二螺钉112被拧动(例如可以是利用螺丝刀等拧动工具)到与移动板124接触时,移动板124与固定板111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固定,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还可在前述调整第三腰形孔1241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调整到与第一支撑部2上的支撑面10贴合,以使墙板4调平。而又例如以第三腰形孔1241的第一个位置与第二螺孔对齐的状态进行举例,可以将移动板124向朝向墙体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螺孔不再与第三腰形孔1241的第一个位置对齐,而与第三腰形孔1241的另一个位置(例如在此段称为第二个位置)对齐,则可以将第二螺孔穿过该第三腰形孔1241的第二个位置以和第二螺孔螺纹配合,当第二螺钉112被拧动(例如可以是利用螺丝刀等拧动工具)到与移动板124接触时,移动板124与固定板111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固定,以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还可在前述调整第三腰形孔1241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调整到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10贴合,以使墙板4调平。显然上面所述的过程仅作为示例,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75.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这种结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的墙板4的安装需求来移动移动板124的位置,以使第三腰形孔1241的不同位置与第二螺孔对齐,便于借此调整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与支撑面10贴合时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调整安装墙板4时墙板4与墙体3之间的间距的大小,更好地适应安装墙板4的需求。
7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所示,固定板111与移动板124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111,移动板124与固定板111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242,在固定板111和移动板124形成连接时,至少一个凸起部1111伸入至少一个凹槽1242内。
77.具体地,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板111的多个凸起部1111伸入移动板124上的多个凹槽1242的个数,来调整第三腰形孔1241被第二螺钉112穿过的位置,以改变移动板124与固定板111接触的位置,以调整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
78.此外,由于每一个凹槽1242都会对伸入其的凸起部1111形成限位作用,因此在第二螺钉112穿过第三腰形孔1241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以使固定板111和移动板124形成连接时,这样的结构不易使得固定板111和移动板124发生相对移动。
7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组件7,减震组件7的一端连接在墙体3,减震组件7的另一端用于在支撑面10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时与墙板4相接触。本技术中通过减震组件7可以增强墙板4安装后的减震能力,可
以在墙板4受到朝向墙体3的冲击力时对墙板4形成缓冲,减小墙板4受到朝向墙体3的冲击力时受损的可能。
80.本技术中不限制减震组件7的具体组成,其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海绵、橡胶等材料,通过弹性形变在墙板4受到朝向墙体3的冲击力时对墙板4形成缓冲,降低墙板4受到的冲击力的影响。
81.可选地,参照图10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多个第一连接部1和多个第一支撑部2的一个示意图,可以将多个墙板4依次进行安装,图10中示出的多个墙板安装组件,多个第一支撑部2的第一支撑板221各自为独立的个体,在使用时可适应性调整多个第一支撑板221,使之满足安装墙板4的需要。可选地,再参照图11所示,其也示出了本技术的多个第一连接部1和多个第一支撑部2的另一个示意图,可以将多个墙板4依次进行安装,图10中示出的多个墙板安装组件,多个第一支撑部2的第一支撑板22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使用时可适应性调整该整体的第一支撑板221,使之满足安装墙板4的需要。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的这些组合的结构均可以方便地将多块拼接的墙板对齐。应理解,图10和图11仅用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8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地面5的上方设置有地板组件8,地板组件8远离地面5的面沿竖直方向位于支撑面10的上方。
83.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地板组件8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结构。以一示例中的多层结构举例来说,按照与地面5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可以为三层,第一层为水泥钢筋支撑层,第二层为暖气管隔热层,第三层为木地板/瓷地板层。当然这仅作为示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8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墙板安装组件还包括踢脚线结构体9,踢脚线结构体9的一端用于在支撑面10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时与地板组件8远离地面5的面连接,踢脚线结构体9的另一端用于在支撑面10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时与墙板4远离墙体3的面连接。
85.可选地,踢脚线结构体9可以通过粘接结构粘接于墙板4和地面5,粘接结构可以是胶水、双面胶等。
86.本技术通过踢脚线结构体9,可以在墙板4安装完成后,改善人员在地板组件8上走动时用脚踢脏墙板4与地板组件8的交界处的情况,从而对墙板4形成一定的保护。
8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地面5的上方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设置于地板组件8和地面5之间,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用于支撑地板组件8,地板组件8通过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与地面5在沿竖直方向形成间距。
88.本技术中不限制第二支撑组件51的具体结构,只要能满足需要即可。参照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51包括第二螺杆62以及第八板体63,第二螺杆62包括第一端和沿竖直方向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螺杆62的第一端与第八板体63连接,第二螺杆62的第二端连接在地面5上,第八板体63用于与地板组件8接触。显然,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地板组件8通过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的第二螺杆62以及第八板体63架在地面5的上方,地板组件8通过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与地面5在沿竖直方向形成间距,以满足房屋装修的需求。
89.下面,再参照各附图所示,并结合上述的文字说明,对利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
安装组件安装墙板4的一个示例性的过程进行总体的描述,应理解,以下内容仅用于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90.参照图1和图7所示,进行墙板4安装过程中,可将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件11固定到墙体3上,通过第三腰形孔1241和第二螺钉112调整第一连接件11的固定板111和第一配合件12的移动板124之间的连接的位置,使第一配合件12的移动板124与墙体3之间的间距适当;将第一支撑部2的第一连接板211固定到墙体3上,固定的过程中通过两个第二腰形孔2111和两个第一螺栓2112、第一螺杆61和第三连接板213上的第二螺孔2131来适应性调节第一连接板211与地面5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腰形孔2211、第一螺钉222和第一螺孔2121来适应性调整第一支撑板221与第二连接板212接触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支撑板221的第三板体2223与墙体3之间的间距;将工字铝(即组成工字型结构的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连接到移动板124上;将减震组件7安装到墙上(减震组件7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并调整好位置。应理解,以上各结构安装和调整的过程的顺序在此不进行限制,能够满足安装需要即可。再参照图7所示,将多个第二支撑组件51固定于地面5,再将地板组件8中的各层地板结构依次堆叠设置于第二支撑组件51上;将墙板4安装到第一支撑板221上,使第一配合板121至少部分伸入墙板4的第一通槽41,墙板4的至少部分伸入工字铝(即组成工字型结构的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形成的第二通槽42内,使得第一配合件12与墙板4形成配合连接。参照图7所示,示出了一块墙板4安装后的示意图。可以理解,该工字铝(即组成工字型结构的第一配合板121、第二配合板122和第三配合板123)可以用于拼接两个墙板4,第一配合板121的两侧可以按需伸入两个墙板4上的第一通槽41内,只要按需采用多个第一连接部1和第一支撑部2来安装多个墙板4即可。墙板4安装到适当位置后,可以安装踢脚线结构体9。通过本技术中的墙板安装组件的上面这些安装和调整的过程,可以在安装墙板4时将墙板4的底面与支撑面10相贴合,方便将墙板4调成水平和竖直状态,使得安装墙板4时不易被墙体3的表面以及地面5的不平整状态所影响,安装墙板4时方便于将多块墙板4对齐,从而改善墙板4拼接后的美观度。
91.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安装组件,由于第一连接件11连接在墙体3上,第一配合件12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且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能够被调整,其第一配合件12能够与墙板4形成配合连接,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墙板4通过第一配合件12和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形成间距,其第一支撑部2连接于墙体3上,第一支撑部2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之间,且第一支撑部2形成一平行于水平面的支撑面10,支撑面10可在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形成配合连接时与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相贴合,因此,在利用该墙板安装组件安装墙板4时,可以将对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将墙板4与第一配合件12配合连接,并将墙板4的底面(即墙板4靠近地面5的面)与第一支撑部2的支撑面10贴合,则可以将墙板4调整成水平和竖直状态,墙板4不与地面5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地面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在对第一配合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形成连接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的同时,可以将墙板4调整至便于与其他墙板4拼接的位置状态,且由于墙板4通过第一配合件12和第一连接件11与墙体3形成间距,也使得墙板4不与墙体3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被墙体3不够平整的情况影响,从而利用本技术的墙板安装组件可以方便地将多块拼接的墙板对齐,改善墙板4拼接后的美观度。
9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内容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墙板安装组件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其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任何限制。
93.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本技术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需要注意,本技术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9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