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筒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3667发布日期:2022-12-14 06:0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筒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梯井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筒模。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电梯井筒模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梯井剪力墙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电梯的安装质量、进度和成本。
3.相关技术中,是先支设电梯井筒模,再浇筑混凝土。目前大多数的电梯井筒模由四个平面模板和四个角模拼接而成,混凝土凝固后,施工人员在电梯井筒模下方的操作平台上将四个平面模板和四个角模依次撬开,使电梯井筒模脱离混凝土,并将拆除后的四个平面模板和四个角模分八次通过塔式起重机吊装转移。然而,由于进行吊装转移的次数很多,造成了工期的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电梯井筒模拆除后,需转移很多次而造成工期延长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筒模。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井筒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梯井筒模,包括若干内模板,若干所述内模板首尾相连,所述内模板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内模板背向用于浇筑的混凝土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钢管背楞,所述钢管背楞同时安装于相邻两所述内模板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背楞用于阻挡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改善了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在混凝土的挤压下翻转,导致相邻两内模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脱模后可通过翻转相互铰接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折叠后一同转移,在缩小内模板在转移过程中所占空间的同时,起到了减少转移次数的作用,使施工更加高效。
8.可选的,所述内模板背向用于浇筑的混凝土的一侧设有加强板,若干所述加强板沿若干所述内模板围设所形成区间的周沿间隔分布,且若干所述加强板均设于所述内模板和所述钢管背楞之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用于增加内模板的刚度,改善了内模板在混凝土的挤压下较易变形损坏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通过合页铰接相连,所述合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上最靠近所述第二模板的加强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上最靠近所述第一模板的加强板相连。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页用于使第二模板可朝向第一模板翻转,脱模后可通过翻转第二模板对内模板进行折叠,减小内模板占用的空间,并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一同转移,从而实现减少转移次数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内模板一端设有密封块,另一端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块适配卡入与自身所在的内模板相邻的内模板上的密封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块卡入密封槽内,增加了两相邻的内模板衔接处的密封性。
14.可选的,相邻两所述内模板的衔接处均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于所述内模板朝向所述钢管背楞的一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用于增加两相邻的内模板衔接处的密封性。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固定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模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用于施工的操作平台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板朝所述第一模板翻转。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用于将脱模后的第一模板固定于操作平台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翻转,翻转折叠后可减小内模板所占据的空间,以便对内模板进行转移。
1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牵引绳,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模板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相连。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翻转,节省了通过人力推动第二模板翻转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牵引绳用于牵引第二模板,使第二模板朝第一模板靠近。
20.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用于施工的操作平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相连。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翻转第二模板时,将固定板安装于操作平台上,使第一模板的位置固定,从而减小了第一模板移动对第二模板朝第一模板翻转所造成的影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钢管背楞用于阻挡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改善了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在混凝土的挤压下背向混凝土翻转,导致两相邻的内模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脱模后可通过翻转相互铰接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折叠后一同转移,起到了减小转移次数的作用,使施工更加高效;
24.2、加强板用于增加内模板的刚度,改善了内模板在混凝土的挤压下较易变形损坏的情况;
25.3、固定组件用于将脱离混凝土后的第一模板固定于下方的操作平台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翻转,翻转折叠后可减小内模板所占据的空间,以便对内模板进行转移。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梯井筒模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梯井筒模的局部剖视图。
28.附图标记:1、内模板;101、第一模板;102、第二模板;103、密封槽;2、加强板;3、钢管背楞;4、密封块;5、密封条;6、合页;7、驱动组件;71、驱动电机;72、牵引绳;8、固定组件;81、固定板;9、山型卡;10、连接螺杆;11、固定螺母;12、线轴;13、操作平台;1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井筒模。参照图1,电梯井筒模包括四块内模板1、若干加强板2和若干组钢管背楞3,内模板1为l型结构,四块内模板1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特别地,四块内模板1的其中一端均一体成型设有密封块4,另一端均设有与密封块4相适配的密封槽103。拼装内模板1时,密封块4卡入与自身所在的内模板1相邻的内模板1上的密封槽103内,使相邻两块内模板1相互贴合,增加了相邻两块内模板1之间的衔接处的密封性。
31.减少了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相邻两块内模板1之间的衔接处渗出的可能。此外,相邻两块内模板1的衔接处还粘接有密封条5,密封条5位于内模板1朝向钢管背楞3的一侧,进一步增加了内模板1的密封性。
32.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强板2为固定于内模板1上的木方,若干加强板2位于内模板1背向混凝土的一侧,且沿四块内模板1拼合形成的矩形周沿间隔分布。安装加强板2可起到增加内模板1刚度的作用,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时,内模板1受到混凝土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损坏的可能。若干内模板1均包括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之间通过合页6铰接相连。具体地,合页6的一端与第一模板101上最靠近第二模板102的加强板2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模板102上最靠近第一模板101的加强板2螺栓连接。
33.参照图1和图2,此外,钢管背楞3两根为一组,若干组钢管背楞3沿加强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通过山型卡9、连接螺杆10和固定螺母11可拆卸安装于内模板1上。安装钢管背楞3时,将钢管背楞3水平置于加强板2背向内模板1的一侧,特别地,钢管背楞3同时与相邻两块内模板1上的加强板2相贴。山型卡9与钢管背楞3相贴,连接螺杆10穿过山型卡9后与内模板1螺纹相连,安装于连接螺杆10上的固定螺母11拧紧后,可使山型卡9抵紧钢管背楞3,从而将钢管背楞3安装于内模板1上。
34.参照图1和图2,由于钢管背楞3始终保持平直且具有一定的刚度,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管背楞3可起到阻挡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的作用,改善了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受到混凝土的挤压而翻转,导致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之间产生间隙,造成混凝土从间隙处渗出的情况。
35.参照图1和图2,第一模板101上安装有驱动组件7和固定组件8,其中,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1和牵引绳72,驱动电机71固定于第一模板101安装有加强板2的一侧,牵引绳72为多圈绕设于线轴12上的尼龙绳,具有结实耐磨的特点。固定组件8为固定板81,固定板81的一端焊接于第一模板101上,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位于内模板1下方的操作平台13上。需要拆除并转移内模板1时,首先进行准备工作。具体地,拆除所有的钢管背楞3,通过人工将四块内模板1依次撬离混凝土,对内模板1进行脱模。再将固定板81通过螺栓固定于操作平台13上,将绕设有牵引绳72的线轴12固定于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在第二模板102上安装挂钩14,并将牵引绳72与挂钩14相连。
36.参照图1和图2,随后施工人员可启动驱动电机71,在牵引绳72的牵引下,第二模板102朝第一模板101翻转,节省了通过人工推动第二模板102朝第一模板101翻转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第二模板102和第一模板101靠近后,缩小了需要转移的内模板1所占据的空间,减少了转移的过程中,吊装于塔式起重机上的内模板1与混凝土或其他内模板1发生磕碰而
损坏的可能。本技术实施例中,需分四次将全部内模板1进行转移,相较于分八次转移四个角模和四个平面模板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工期。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梯井筒模的实施原理为:钢管背楞3用于阻挡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改善了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在混凝土的挤压下背向混凝土翻转,导致两相邻的内模板1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脱模后可通过翻转相互铰接的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将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折叠后一同转移,起到了减小转移次数的作用,使施工更加高效。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