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2761发布日期:2023-02-01 02:2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2.预埋件是预先安装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预埋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现有技术中,幕墙工程安装预埋件,通常先放线定位预埋件位置,然后将预埋件按放线位置摆放好,再焊接到土建结构的钢筋上,然后混凝土下料和振捣。
3.发明人发现现有幕墙预埋件存在如下问题:
4.当预埋件采用钢板时,难以通过焊接进行预埋,通常是直接将钢板放置在钢筋网,如此,钢板靠自身重力进行定位,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浇灌的混凝土将对钢板产生一定推力,导致钢板易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易发生偏移的缺陷。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包括:
9.支撑筋,其至少一端固定于顶梁,所述支撑筋位于钢板两侧;
10.固定件,其设为若干个,各固定件均匀分布于支撑筋与钢板,并连接所述支撑筋与钢板,用于将所述钢板固定于支撑筋。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
12.第一固定槽,其套接所述支撑筋;
13.第二固定槽,其与第一固定槽平行设置,并套接钢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支撑筋或钢板连接处设有相配合的凹凸节点。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包括连接部,其位于支撑筋一端,该连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配合连接螺栓。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还包括插接部,其位于支撑筋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并用于插接地面。
17.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为锥形状。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扁平状。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板,所述切换板包括平面端与弧面端。
20.(三)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将已固定的支撑筋安装于钢板两侧,并通过固定件连接支撑筋与钢板,以将钢板固定于支撑筋上,如此避免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板发生偏移;该定位组件配合简单,操作便捷,能够稳定支撑钢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筋俯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安装时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固定件的正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切换板的俯视图。
30.图示含义如下:1、支撑筋;11、连接部;111、通孔;112、螺栓;12、插接部;2、固定件;21、第一固定槽;22、第二固定槽;23、通槽;24、切换板;241、平面端;242、弧面端;25、凹点;3、钢板;31、连接部件;4、顶梁;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一,如图1与图4所示,一种幕墙预埋件的定位组件,包括支撑筋1与固定件2。
33.支撑筋1至少一端固定于顶梁4,该支撑筋1位于钢板3两侧。
34.其中,支撑筋1可以选用钢筋、不锈钢或其它材质,具备支撑作用并且能够与顶梁、地面或墙体连接。进一步的,支撑筋1通过螺栓112连接或插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顶梁4。钢板3为预埋件,钢板3背离钢筋网的一端安装有连接部件31,用于连接幕墙使用;侧埋时,钢板3垂直地面5;顶埋时,钢板3平行地面5。具体的,支撑筋1分别位于钢板3两侧,如此两侧均可对钢板3进行定位,以提高钢板3稳定性。
35.固定件2设为若干个,各固定件2均匀分布于支撑筋1与钢板3,并连接支撑筋1与钢板3,用于将钢板3固定于支撑筋1。
36.其中,该固定件2可以通过设置插接结构插接于支撑筋1与钢板3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卡环套接于支撑筋1与钢板3上,如此,将钢板3固定在支撑筋1上,避免钢板3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偏移。具体的,安装时,两个固定件2之间的距离间隔为30厘米左右。
37.本实施方式如此设置,将已固定的支撑筋1安装于钢板3两侧,并通过固定件2连接支撑筋1与钢板3,以将钢板3固定于支撑筋1上,如此避免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板3发生偏移。
38.如图2所示,在固定件2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包括第一固定槽21与第二固定槽22,第一固定槽21套接支撑筋1,第二固定槽22与第一固定槽21平行设置,并套接钢板3。具体的,第一固定槽21开口第二固定槽22开口朝向同一方向设置;如此,支撑筋1通过固定件2连接钢板3,该定位组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支撑筋1支撑钢板3并对钢板3进行定位。
39.在固定件2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与支撑筋1或钢板3连接处设有相配合的凹凸节点。其中,在第一固定槽21内或第二固定槽22内或两个固定槽内均设置与支撑筋凹凸配合的节点;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固定槽21内等间距设置若干凹点25,并对应在支撑筋1上设置凸点;如此,提高固定件2安装在支撑筋1稳定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因震动而导致固定件2脱落。也可以在第二固定槽22及钢板3连接处设置相配合的凹凸节点。由于安装时,两个固定件2之间的距离间隔为30厘米左右,如此,可以在支撑筋1上间隔30厘米设置相配合的节点,以便安装固定件2时能够快速定位。
40.如图3所示,在支撑筋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筋1包括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位于支撑筋1一端,并开设有通孔111,该通孔111用于配合连接螺栓112。其中,顶埋时,支撑筋1一端搭于顶梁4,另一端螺栓112穿过通孔111进行锁紧,以将支撑筋1顶梁4固定连接。
41.在支撑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筋1还包括插接部12,该插接部12位于支撑筋1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并用于插接地面5。其中,侧埋时,支撑筋1的插接部12插接于地面5,该支撑筋1的连接部11固定于顶梁4,以配合插接部12固定支撑筋1,如此,使该支撑筋1稳定定位,便于稳定定位钢板3。
42.在支撑筋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接部12为锥形状;连接部11为扁平状。其中,插接部12设置为锥形状,如此便于该端插接于地面5;连接部11设置为扁平状,如此便于连接部11与顶梁4连接,避免连接时出现缝隙,从而稳定支撑支撑筋1。
43.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固定槽21开口第二固定槽22开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44.实施例三,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固定件2还开设有通槽23,通槽23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板24,切换板24包括平面端241与弧面端242。具体的,在第一固定槽21或第二固定槽22或第一固定槽21与第二固定槽22开设通槽23,在该通槽23内转动连接切换板24,使切换板24的平面端241与弧面端242能够在该通槽23内转动。如此,钢板3或支撑筋1与固定件2连接端为圆柱状时,则可以通过转动切换板24,将弧面端242转向钢板3或支撑筋1并连接,以增加固定件2与钢板3或支撑筋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如此设置,以增加该固定件2的通用性。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