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5486发布日期:2023-01-25 03: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轻钢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


背景技术:

2.轻钢建筑相比与传统建筑具有结构紧凑,建造快速,容易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等优点,在现代建筑行业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角。
3.炎炎夏日,游泳是非常受人喜爱的一项运动,传统的游泳池,一般需要提前开挖基坑,再在基坑内壁进行防水施工,流程较为复杂,并且一把的泳池占地面积大,选址比较困难,另外,还存在游泳人数密度大,换水不易等诸多问题。
4.如今,小型的简易泳池由于成本低、搭建容易、便于分散游泳人数等优点越来越受人青睐,传统的简易泳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充气式环形气囊,底部封闭防水布,此种简易泳池环形气囊占地面积大,内侧实际用于游泳的区域不大;另一种是侧挡边加外侧支撑的搭建式泳池,此种泳池搭建麻烦,并且外侧支撑容易破坏地面。
5.传统的简易泳池具有不能移动的通病,这意味着对于选址要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对于远离水源的选址需要接上长的输水管,充水、放水时并不方便,另外,一旦充水完成,游泳场地难以改变,尤其是室外搭建时对于天气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小型简易游泳池难以移动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包括底架,底架上端设有多个侧架,多个侧架首尾衔接组成环形框架结构,底架和环形框架结构组成凹形框架体,各侧架内侧设有衬网,凹形框架体内侧设有蓄水袋,衬网用于承托蓄水袋,底架下端设有多个脚轮。
8.凹形框架体结构紧凑,下端设置脚轮便于移动,脚轮可选用带锁定的型号,或采用福马轮,移动、固定两用。
9.底架、侧架均为薄壁空心管或角钢式型材,强度高、重量轻、抗弯性能好,作为泳池的外框架能够很好的对抗水压,由于蓄水袋为防水布等软材,凹形框架体内侧需要设置衬网,衬网分块焊接在各侧架内侧,衬网网眼比底架和侧架镂空部细密,分散承受压力的同时更好的托住蓄水袋,防止蓄水袋向外鼓包。
10.凹形框架体外侧设置外饰面,提高美观度以及防止蓄水袋被外部原因损坏,泳池内外两侧设置扶梯,方便人进出泳池。
11.优选的方案中,底架上端至少四角设有第一座块,各侧架下端至少两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第一座块铰接,侧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侧架和至少两个第二侧架,相邻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垂直布置,第一侧架和第一座块的铰接位置高度与第二侧架和第一座块的铰接位置高度不同。
12.第一侧架铰接位置位于下层,第二侧架铰接位置位于上层,第一侧架可翻转平躺在底架上端面,随后第二侧架翻转覆盖在第一侧架上。
13.底架上还设有第二座块和第三座块,为了避空,防止干涉,第二座块高于第三座块,第三座块与第一侧架中部铰接,第二座块与第二侧架中部铰接,增强侧架中部的抗水压能力。
14.衬网分块焊接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内侧,并不是一个整体,并不影响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折叠。
15.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铰链销,铰链销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光轴部和螺纹部,光轴部外径大于螺纹部外径,光轴部与连接块转动套接,螺纹部与第一座块螺纹连接。
16.由于铰链销为阶梯轴结构,螺纹锁紧时,光轴部靠近第一座块端部的凸台先抵靠第一座块端面,光轴部段长度略长于侧架侧壁厚度,侧架的转动并不会被限死。
17.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座块一侧设有挡块,挡块抵靠侧架侧面。
18.挡块形成限位结构,侧架铰接转动时,从折叠收纳状态翻到垂直时被挡住,防止继续外翻,与底架组成立方体状的凹形框架体。
19.优选的方案中,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上端设有插接孔,还设有衔接件,衔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一侧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插销,各插销插入各插接孔中。
20.插销下端带有倒角结构,便于插入,由于侧架下端为铰接结构,并带有挡块结构,下端位移被限制,上端插入衔接件后位移也被限制,凹形框架体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上端不会被水压撑开。
21.优选的方案中,蓄水袋包括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设有多个衔接部以形成多个囊腔,囊腔内设有气体或液体。
22.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可选择为防水布,二者之间通过胶合或外部连接件将彼此连接,衔接部为矩阵型分布或其他分布形式,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边界处封闭,然后通过注入口向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之间充气或充液,未衔接的部分隆起起到与框架之间的缓冲作用,游泳时不会硌脚或碰伤。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集成型的轻钢框架式泳池,结构紧凑,下端分布式布多个脚轮,即使充水后也可以根据需求改变位置,不受水源位置限制,并且可以任意切换室内、室外,受天气影响较小;采用拼接式搭建,安装简单,安装完成后,侧架可以折叠收纳,闲置时并不需要拆卸,减小空间占用,并且可以作为平板车使用。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折叠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凹形框架体结构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袋剖切面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衔接件安装示意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架铰接结构放大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块处示意图。
32.图8是传统简易泳池结构图一。
33.图9是传统简易泳池结构图二。
34.图中:底架1;第一座块101;第二座块102;第三座块103;挡块104;侧架2;第一侧架201;第二侧架202;插接孔203;连接块204;外饰面3;蓄水袋4;第一层面401;第二层面402;衔接部403;囊腔404;脚轮5;扶梯6;衬网7;衔接件8;插销801;连接板802;铰链销9;光轴部901;螺纹部902。
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7中,一种小型易搭建移动式泳池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上端设有多个侧架2,多个侧架2首尾衔接组成环形框架结构,底架1和环形框架结构组成凹形框架体,各侧架2内侧设有衬网7,凹形框架体内侧设有蓄水袋4,衬网7用于承托蓄水袋4,底架1下端设有多个脚轮5。
36.凹形框架体结构紧凑,下端设置脚轮5便于移动,脚轮5可选用带锁定的型号,或采用福马轮,移动、固定两用。
37.底架1、侧架2均为薄壁空心管或角钢式型材,强度高、重量轻、抗弯性能好,作为泳池的外框架能够很好的对抗水压,由于蓄水袋4为防水布等软材,凹形框架体内侧需要设置衬网7,衬网7分块焊接在各侧架2内侧,衬网7网眼比底架1和侧架2镂空部细密,分散承受压力的同时更好的托住蓄水袋4,防止蓄水袋4向外鼓包。
38.凹形框架体外侧设置外饰面3,提高美观度以及防止蓄水袋4被外部原因损坏,泳池内外两侧设置扶梯6,方便人进出泳池。
39.优选的方案中,底架1上端至少四角设有第一座块101,各侧架2下端至少两端设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与第一座块101铰接,侧架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侧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侧架202,相邻的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202垂直布置,第一侧架201和第一座块101的铰接位置高度与第二侧架202和第一座块101的铰接位置高度不同。
40.第一侧架201铰接位置位于下层,第二侧架202铰接位置位于上层,第一侧架201可翻转平躺在底架1上端面,随后第二侧架202翻转覆盖在第一侧架201上。
41.底架1上还设有第二座块102和第三座块103,为了避空,防止干涉,第二座块102高于第三座块103,第三座块103与第一侧架201中部铰接,第二座块102与第二侧架202中部铰接,增强侧架2中部的抗水压能力。
42.衬网7分块焊接在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202内侧,并不是一个整体,并不影响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202的折叠。
43.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铰链销9,铰链销9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光轴部901和螺纹部902,光轴部901外径大于螺纹部902外径,光轴部901与连接块204转动套接,螺纹部902与第一座块101螺纹连接。
44.由于铰链销9为阶梯轴结构,螺纹锁紧时,光轴部901靠近第一座块101端部的凸台先抵靠第一座块101端面,光轴部901段长度略长于侧架2侧壁厚度,侧架2的转动并不会被限死。
45.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座块101一侧设有挡块104,挡块104抵靠侧架2侧面。
46.挡块104形成限位结构,侧架2铰接转动时,从折叠收纳状态翻到垂直时被挡住,防
止继续外翻,与底架1组成立方体状的凹形框架体。
47.优选的方案中,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202上端设有插接孔203,还设有衔接件8,衔接件8包括连接板802,连接板802一侧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插销801,各插销801插入各插接孔203中。
48.插销801下端带有倒角结构,便于插入,由于侧架2下端为铰接结构,并带有挡块104结构,下端位移被限制,上端插入衔接件8后位移也被限制,凹形框架体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上端不会被水压撑开。
49.优选的方案中,蓄水袋4包括第一层面401和第二层面402,第一层面401和第二层面402设有多个衔接部403以形成多个囊腔404,囊腔404内设有气体或液体。
50.第一层面401和第二层面402可选择为防水布,二者之间通过胶合或外部连接件将彼此连接,衔接部403为矩阵型分布或其他分布形式,第一层面401和第二层面402边界处封闭,然后通过注入口向第一层面401和第二层面402之间充气或充液,未衔接的部分隆起起到与框架之间的缓冲作用,游泳时不会硌脚或碰伤。
51.图8中的传统泳池充气环占用十分大的体积,并且泳池越深,占地面接越大。
52.图9中的传统泳池,外侧支撑杆数量需要众多,并且结构强度需要很强,用于支撑力大,支撑脚面积小,对于地面尤其是软质土地,会造成凹陷。
53.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