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3120发布日期:2023-02-24 18:5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造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时,传统的施工方法大多是现场施工,搭建好钢筋后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再拆模,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模和拆模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砌隔断墙,所需工期长。
3.集成建筑是工厂和社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是现行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通过先在工厂生产预制墙板等混凝土结构件,而后将混凝土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加以装配集成,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装配多个混凝土结构件时,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结构件主要采用连接节点进行连接;由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件内部都会预埋钢筋,相应地,连接节点上也需要焊接用于与预埋钢筋配合的连接钢筋。由于对接处全部采用焊接的方式,因此对每一个连接节点的位置精度都有较高要求,否则会出现难以装配或者集成建筑的连接垂直度差的问题。
4.另外,相关技术中的集成建筑还会配置大量的构造柱,整个结构复杂,工厂加工难度大;集成建筑通常还需要配备大量的钢结构作为承重结构,对整个预制模块的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都具有较高要求,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得不到足够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简便性和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包括预制的若干个能够组合拼装的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均包括能够合围形成一个盒体的隔墙板、底板和顶板;
8.同一个模块单元中,所述隔墙板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隔墙板的下端固连在所述底板的外周边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隔墙板上且所述隔墙板的上端固连在所述顶板的外周边沿;所述隔墙板包括厚墙、墙模和梁模,所述厚墙的厚度不超过250mm,所述墙模和梁模的厚度不超过50mm;所述厚墙的侧部和墙模的侧部固连在一起,所述梁模位于所述厚墙的上侧;
9.相邻两个模块单元相贴靠的两个隔墙板之间,其中一个隔墙板的墙模与另一个隔墙板的墙模相对设置且两个墙模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剪力墙的模腔一,其中一个隔墙板的梁模与另一个隔墙板的梁模相对设置且两个梁模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梁的模腔二,相对的两个墙模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对拉螺杆相连接。
10.本技术的快装房屋建筑结构中每个模块单元对应一个房间,若干个模块单元在施工现场拼装成一套房屋建筑,结合现浇的剪力墙、梁、板等形成一个稳定的建筑结构;在需要浇筑剪力墙的位置对应设计成本技术中的墙模。在拼装模块单元的过程中,需要浇筑剪力墙的位置,先安装剪力墙一侧的模块单元,然后搭建好剪力墙的内部钢筋网,之后再安装
剪力墙另一侧的模块单元,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对于剪力墙外侧没有设计模块单元的结构,可以搭建临时的模板,剪力墙成型后,再拆除临时的模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模作为剪力墙的模板,梁模作为梁的模板,两个相贴靠的隔墙板中,对应的两个墙模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模腔一,用于现浇剪力墙,对应的两个梁模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模腔二,用于浇筑梁,剪力墙和梁浇筑完成后,墙模作为剪力墙的外层,梁模作为梁的外层,不需要拆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12.另外,还可以预先将水电管路集成到厚墙上,减少后期现场装修施工的工期。
13.可选的,所述墙模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先浇筑预制,所述厚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墙模成型之后浇筑,所述墙模的端部具有用于与垂直相邻墙模相连接的预埋钢板;与厚墙相邻的墙模端部具有用于与厚墙相连接的预埋钢筋出铁;所述底板上也具有用于与所述厚墙以及所述墙模的下端焊接相连的预埋钢板具有用于与所述厚墙相连接的预埋钢板。
14.墙模的厚度较薄,不宜竖立浇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制作成型,浇筑厚墙时,通过墙模中的预埋钢板与厚墙实现连接,稳定可靠。本技术中模块单元的预制墙模之间采用焊接固连,墙模与其他部分采用现浇固连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和便捷性,还能避免出现多个整面预制后焊接出现的装配精度难以掌控、焊接工作量大等问题。
15.可选的,所述模块单元中的墙模和底板分别预先浇筑成型,且所述墙模呈水平放置状态浇筑,然后将所述墙模竖立后支模,将厚墙、顶板和梁模一体浇筑成型;再将所述墙模和厚墙的下端固连在所述底板上。
16.本技术中30mm的墙模厚度较薄,内部设置钢筋网后,如果竖向支模浇筑,混凝土在模腔内流通性不佳,容易堵塞,因此先水平预制,这样能够保证墙模的质量,降低施工工艺难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模预先制造,且墙模水平状态浇筑成型后,再竖立起来,在浇筑厚墙、顶板和梁模时与墙模固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加工简单,容易施工。
18.可选的,相邻两个模块单元相贴靠的两个隔墙板之间,其中一个隔墙板的墙模上固设有若干个桁架筋,另一个隔墙板的墙模上固设有若干个加强肋板,所述桁架筋与所述加强肋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加强肋板螺接在对应的所述桁架筋上,所述对拉螺杆上还螺接有锁紧螺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贴合的两个隔墙板之间有墙模时,两个墙模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用于浇筑剪力墙的模腔一,两个墙模通过对拉螺杆分别连接在桁架筋和加强肋板上,并通过锁紧螺帽进行锁紧固连,形成稳定的结构,使得两个墙模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应力;且剪力墙浇筑成型后,这些结构埋在剪力墙中,使得本技术中的墙模与剪力墙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20.可选的,同一面的所述隔墙板中,所述厚墙的内侧面与所述墙模的内侧面相平齐,所述厚墙的内侧面与所述梁模的内侧面相平齐,所述模腔一位于所述墙模的外侧,所述模腔二位于所述梁模的外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模可以作为剪力墙的外墙面,梁模可以作为梁的外墙面,上述结构布置既美观,又能够实现两者作为模板的功能,一举两得,方便实用。
22.可选的,所述厚墙上开设有门洞和/或窗户洞。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厚墙作为非承重的内部隔断墙或外墙使用,预先设计好门洞和窗户洞,可以直接安装门框和窗户,不需要二次施工,节省材料的同时,也简化了房屋建筑后续的装修施工。
24.可选的,所述厚墙的厚度为100mm,所述墙模和梁模的厚度均为30mm;所述梁模的高度为250mm。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一尺寸能够满足房屋建筑施工标准要求和功能要求,节省材料的同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证,性价比高。
26.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吊钩。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整个模块单元的吊装。
28.可选的,每个模块单元中,所述底板和顶板呈矩形板体,所述隔墙板合围形成矩形框体结构。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模块单元对应一个建筑房间,且形成方正的房间形状。4面的隔墙板结合底板和顶板形成一个长方体盒体结构,不同的房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设计不同尺寸大小和形状的模块单元,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套房屋建筑结构,从而实现快速拼装房屋建筑。
30.可选的,每个模块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墙模之间通过焊接对应的预埋钢板固连;相邻的两个厚墙之间通过两个厚墙中的钢筋网绑扎连接后一体浇筑成型形成固连;相邻的厚墙与墙模之间通过在厚墙现浇过程中插入墙模中的预埋钢板使得厚墙成型后两者形成固连。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整个模块单元的稳固连接。
32.本技术中30mm厚的墙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混凝土骨料≤10mm),其他混凝土强度等级c45,钢筋网居中布置;钢筋的锚固长度t.a.l=32d,d为锚固钢筋直径;所用预埋钢板材质为q235,钢板之间的焊缝均为6mm,焊条采用e43。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本技术中的快装房屋建筑结构充分利用集成建筑的优势,通过工厂预制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组装后配合现浇的剪力墙及现浇的梁,形成一个完整的房屋建筑,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35.2. 本技术中的墙模和梁模厚度很薄,基本上不占用剪力墙和梁的空间,其作为剪力墙和梁浇筑的模板,大大方便了剪力墙和梁的浇筑施工。
36.3.本技术的模块单元中可以预先集成水电管路,减少后期现场装修施工的工期。
37.4.本技术中两个相配合的墙模通过桁架筋、加强肋板以及对拉螺杆进行固连,形成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应力;且剪力墙浇筑成型后,这些结构埋在剪力墙中,使得本技术中的模块单元与剪力墙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快装房屋建筑结构的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快装房屋建筑结构中其中一个模块单元除去顶板和底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图2中模块单元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图3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快装房屋建筑结构中底板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43.图6是两个相贴靠的隔墙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中,1、模块单元;11、隔墙板;11a、厚墙;11a1、门洞;11a2、窗户洞;11b、墙模;11c、梁模;12、底板;13、顶板;13a、吊钩;14、模腔一;15、模腔二;2、对拉螺杆;3、桁架筋;4、加强肋板;5、锁紧螺帽;6、剪力墙;7、梁;8、预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6.一种快装房屋建筑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预制的若干个能够组合拼装的模块单元1,每个模块单元1包括能够合围形成一个截面呈矩形框体的隔墙板11;隔墙板11包括厚墙11a、墙模11b和梁模11c,本实施例中厚墙11a的厚度不超过250mm,尺寸优选为80mm~200mm,墙模11b和梁模11c的厚度不超过50mm,尺寸优选为20mm~40mm。
47.参照图3和图4,厚墙11a的侧部和墙模11b的侧部固连在一起,梁模11c位于厚墙11a的上侧;相邻两个模块单元1相贴靠的两个隔墙板11之间,其中一个隔墙板11的墙模11b与另一个隔墙板11的墙模11b相对设置且两个墙模11b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剪力墙6的模腔一14,其中一个隔墙板11的梁模11c与另一个隔墙板11的梁模11c相对设置且两个梁模11c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梁7的模腔二15;同一面的隔墙板11中,厚墙11a的内侧面与墙模11b的内侧面相平齐,厚墙11a的内侧面与梁模11c的内侧面相平齐,模腔一14位于墙模11b的外侧,模腔二15位于梁模11c的外侧。
48.参照图4和图5,每个模块单元1还包括底板12和顶板13;同一个模块单元1中,隔墙板11竖向设置在底板12上且隔墙板11的下端固连在底板12的外周边沿,顶板13设置在隔墙板11上且隔墙板11的上端固连在顶板13的外周边沿;4个面的隔墙板11与底板12以及顶板13形成一个长方体。
49.参照图6,相对的两个墙模11b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对拉螺杆2相连接。具体来说,相邻两个模块单元1相贴靠的两个隔墙板11之间,其中一个隔墙板11的墙模11b上固设有若干个桁架筋3,另一个隔墙板11的墙模11b上固设有若干个加强肋板4,桁架筋3与加强肋板4一一对应设置,对拉螺杆2穿过加强肋板4螺接在对应的桁架筋3上,对拉螺杆2上还螺接有锁紧螺帽5;相贴合的两个隔墙板11之间有墙模11b时,两个墙模11b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用于浇筑剪力墙6腔模腔一14,用于浇筑剪力墙6,两个墙模11b通过对拉螺杆2分别连接在桁架筋3和加强肋板4上,并通过锁紧螺帽5进行锁紧固连,形成稳定的结构,使得两个墙模11b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应力;且剪力墙6浇筑成型后,这些结构埋在剪力墙6中,使得本技术中的墙模11b与剪力墙6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相贴合的两个隔墙板11中,厚墙11a之间出现的空隙可以不处理。
50.本技术中墙模11b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先浇筑预制,厚墙11a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墙模11b成型之后浇筑,墙模11b的端部具有用于与厚墙11a相连接的预埋钢筋出铁,墙模11b的端部具有用于与垂直相邻墙模11b相连接的预埋钢板;底板12上也具有用于与厚墙11a以及墙模11b的下端焊接相连的预埋钢板8。
51.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厚墙11a上开设有门洞11a1和/或窗户洞11a2;厚墙11a作为非承重的内部隔断墙或外墙使用,预先设计好门洞11a1和窗户洞11a2,可以直接安装门框和窗户,不需要二次施工,节省材料的同时,也简化了房屋建筑后续的装修施工;顶板13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吊钩13a,方便整个模块单元1的吊装。每个模块单元1中,底板12和顶板13呈矩形板体,隔墙板11合围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每个模块单元1对应一个建筑房间,且形成方正的房间形状。4面的隔墙板11结合底板12和顶板13形成一个长方体盒体结构,不同的房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设计不同尺寸大小和形状的模块单元1,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套房屋建筑结构,从而实现快速拼装房屋建筑。
52.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厚墙11a的厚度为100mm,墙模11b和梁模11c的厚度均为30mm;梁模11c的高度为250mm。这一尺寸能够满足房屋建筑施工标准要求和功能要求,节省材料的同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证,性价比高。
53.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中先根据建筑户型图纸,设计好本技术中的预制模块单元1及组装图纸,对应建筑户型图纸中剪力墙6的位置设置墙模11b,对应建筑户型图纸中梁7的位置设置梁模11c,对应门、窗户等其他开口位置设置洞口;然后根据图纸工厂化预制模块单元1,每个房间对应的模块单元1独立成型,将模块单元1运送至建筑施工现场后,将各个模块单元1按照图纸进行拼装,形成一整套房屋建筑结构,在拼装模块单元1的过程中,需要浇筑剪力墙6的位置,先安装剪力墙6一侧的模块单元1,之后搭建好剪力墙6的内部钢筋网,再安装剪力墙6另一侧的模块单元1,最后进行剪力墙6浇筑;同理浇筑梁7的结构。对于剪力墙6和梁7外侧没有模块单元1的结构,可以搭建临时的模板,例如采用大钢模,剪力墙6和梁7成型后,再拆除临时的模板。本技术中预制模块单元1的顶板13作为房屋建筑楼层一半厚度的楼层板,在其上方现浇另一半厚度的楼层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厚度的楼层板。本技术中将集成的模块单元1能够很好的与现浇的剪力墙6及梁7进行连接,保证了其稳固性和可靠性,安全性高;墙模11b作为剪力墙6的模板,梁模11c作为梁7的模板,用于现浇剪力墙6和梁7,剪力墙6和梁7浇筑完成后,墙模11b作为剪力墙6的外层,梁模11c作为梁的外层,不需要拆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本技术中整个模块单元1省去复杂的构造柱,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54.本技术中30mm厚度的墙模11b厚度较薄,内部设置钢筋网后,如果竖向支模浇筑,混凝土在模腔内流通性不佳,容易堵塞,因此不宜竖立浇筑。为了墙模11b能够方便制作成型,先水平预制墙模11b,这样能够保证墙模11b的质量,降低施工工艺难度;浇筑厚墙11a时,将墙模11b竖立起来,通过墙模11b中的预埋钢板与厚墙11a实现连接,稳定可靠。本技术中模块单元1的预制墙模11b之间采用焊接固连,墙模11b与其他部分采用现浇固连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和便捷性,还能避免出现多个整面预制后焊接出现的装配精度难以掌控、焊接工作量大等问题。
55.本技术中每个模块单元1中,相邻的两个墙模11b之间通过焊接对应的预埋钢板固连;相邻的两个厚墙11a之间通过两个厚墙11a中的钢筋网绑扎连接后一体浇筑成型形成固连;相邻的厚墙11a与墙模11b之间通过在厚墙11a现浇过程中插入墙模11b中的预埋钢筋出铁使得厚墙11a成型后两者形成固连,这样能够实现整个模块单元1的稳固连接。
5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
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