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9911发布日期:2023-03-04 02:1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楼板施工中,缓粘结预应力筋纵横交错,且线型为抛物线,每点标高不一,每条缓粘结预应力筋需严格按照束形图对矢高、线型进行控制。为保证设计矢高及线型要求,需沿缓粘结预应力筋设置不同高度的马凳对各缓粘结预应力筋矢高进行调节。
3.现有常见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形式为钢筋马凳或成品预制马凳。这两种在施工中,都需针对缓粘结预应力筋不同矢高部位进行马凳加工、预制,且由于马凳高度固定,支撑位置单一,难以对预应力筋纵横交错部位线型、矢高进行精准定位。且施工完成后,极易受到扰动导致预应力筋矢高、线型偏离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镫高度固定,难以对预应力筋纵横交错部位线型、矢高进行精准定位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包括立架以及活动设置在立架上的至少两个支撑限位模块;所述立架包括竖立设置的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每个所述支撑限位模块包括第一高度调节件、支撑件、限位件;
6.所述第一高度调节件与所述立杆的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
7.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的支撑部和竖立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段;
8.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高度调节件和水平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高度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高度调节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间距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方。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撑限位模块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件的侧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支撑限位组件,每组所述支撑限位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高度调节件的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限位单元,每个所述支撑限位单元包括一个所述支撑件和一个所述限位件。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高度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母。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呈l形杆体,所述支撑件的竖立的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立杆保持间距。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母。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架还包括垫板,所述立杆的底端与所述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杆为螺纹杆。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杆上的至少两个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件所在竖立面相垂直。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在立架的立杆上螺纹连接至少两个支撑限位模块,利用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件为预应力筋提供定位和支撑,并利用螺纹配合实现支撑限位模块的高度调整,可提前针对预应力筋最低点、反弯点、最高点、纵横向交错点等控制点平面位置进行定位,对各预应力筋各控制点平面定位进行精准定位。
17.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马镫的支撑限位模块的高度可调,因此在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无需针对预应力筋不同矢高部位进行马凳加工、预制,减少施工工序,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且在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可根据预应力筋束型图于各控制点通过调整支撑限位模块的高度,有效控制预应力筋竖向定位,保证满足设计矢高要求。
18.3、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限位件,利用第二高度调节件调节第二限位部的高度,从而可将不同直径的预应力筋固定于支撑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可有效避免预应力筋在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中受到扰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马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立杆;2、垫板;3、第一高度调节件;4、支撑部;5、第一限位部;6、第二高度调节件;7、第二限位部;8、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3.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的缓粘结预应力筋8马凳,包括立架以及活动设置在立架上的至少两个支撑限位模块。本实施例中,立架包括竖立设置的立杆1以及设置在立杆1的底端的垫板2,立杆1与垫板2固定连接,比如焊接,立杆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杆1为螺纹杆,从而立杆1的整个杆体外壁均分布有第一螺纹段。
24.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了一个马镫,而马镫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是多个马镫同时使用,为预应力筋8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定位,多个马镫支撑预应力筋8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本实施例主要描述单个马镫支撑预应力筋8的情况。
25.本实施例的每个支撑限位模块包括第一高度调节件3、支撑件、限位件。
26.其中,每个支撑限位模块的第一高度调节件3的侧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支撑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限位模块包括一组沿第一高度调节件3径向设置的支撑限位组件。
27.每组支撑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一高度调节件3的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限位单元,每个支撑限位单元包括一个支撑件和一个限位件。
28.其中,第一高度调节件3包括第一调节螺母。第一高度调节件3与立杆1的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即第一调节螺母与立杆1的第一螺纹段螺纹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调节螺母的高度调整,进而实现该第一调节螺母所在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限位组件的高度的同步调整。
29.支撑件包括水平的支撑部4和竖立的第一限位部5;支撑部4的一端与第一高度调节件3焊接固定,支撑部4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5的下端焊接固定,第一限位部5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一限位部5的上端高于支撑部4。支撑件呈l形杆体,支撑件的竖立的第一限位部5与立杆1保持间距。如图1所示,立杆1沿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有两个支撑限位模块,以设置位置较高的支撑限位模块为例,其包括两个支撑件,分布在第一高度调节件3的两侧。每个支撑件与立杆1围合形成一个u型的夹持空间,预应力筋8放置在该夹持空间中。第一高度调节件3的高度决定了其两侧的支撑件的高度,从而决定了设置在该u型夹持空间上的预应力筋8的高度。
30.限位件包括第二高度调节件6和水平的第二限位部7;第二高度调节件6与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限位部7的一端与第二高度调节件6焊接固定,第二限位部7间距设置在支撑部4的上方。
31.继续以附图1的设置位置较高的支撑限位模块为例,支撑件的第一限位部5上的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高度调节件6,第二高度调节件6包括第二调节螺母。即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一限位部5的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以调整第二调节螺母的高度。由于第二限位部7与第二调节螺母固定连接,因此第二调节螺母的高度变化也导致第二限位部7的高度变化。而第二限位部7用于闭合u型的夹持空间的上端,第二限位部7的高度,决定了u型的夹持空间的高度,当不同直径的预应力筋8处于该夹持空间内时,调整第二限位部7的高度,使其压紧或抵接于预应力筋8的上端,限制其竖向位移,避免预应力筋8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扰动。
32.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二调节螺母以及设置在该两个第二调节螺母之间的水平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支撑件的第一限位部5穿过该圆孔,第二限位杆可沿第一限位部5的高度方向滑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分别与第一限位部5的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调节处于第二限位杆的下端的一个第二调节螺母的高度,即可调节该第二限位杆的高度,处于第二限位杆的上端的一个第二调节螺母用于锁紧该第二限位杆处于两个第二调节螺母之间,限制第二限位杆的竖向位移。这种限位件在调节第二限位杆的高度时,无需旋转第二限位杆,可获得更高的调节精度。
33.结合附图1、附图2所示,立杆1上的两个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件所在竖立面相垂直。继续以附图1为例,其设置位置较高的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件的竖立面平行于视图所在竖立平面,用于支撑纵向的预应力筋8。而位置较低的支撑限位模块的支撑件的竖立面垂直于视图所在竖立平面,用于支撑横向的预应力筋8。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