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

文档序号:33312331发布日期:2023-03-01 01:2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护栏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中,栏杆较为常见,栏杆主体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安全防范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常规的栏杆主体对行人不够友好,且存在功能较为单一、与后加的幕墙与栏杆主体外形脱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包括栏杆主体和幕墙主体;其中:
6.栏杆主体包括多个组合立柱,多个组合立柱之间横向设置有多个平行栏杆,多个组合立柱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长扶手,第一通长扶手底部内侧采用挖槽处理,挖槽容纳多个组合立柱的顶部以及第一灯带;多个组合立柱的下部通过预埋件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所述栏杆主体向防护场所内侧倾斜;
7.幕墙主体包括连续遮挡的第一、二、三幕墙;第一幕墙通过支撑龙骨与预埋件连接,用于遮挡多个组合立柱的下部;第二幕墙通过支撑龙骨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用于遮挡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的部分侧面及部分底部,第二幕墙在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的侧面及底部接触处采用折弯设计;第三幕墙通过支撑龙骨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用于遮挡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的部分底部。
8.所述预埋件插入组合立柱的下部的中空腔,预埋件上开有第一小孔,组合立柱的下部开有与第一小孔垂直的第二小孔;螺栓穿过第一、二小孔,并配合螺栓将预埋件与组合立柱固定;第一、二小孔的宽度均大于螺栓的直径。通过螺栓在第一、二小孔的位置调整,能够调整组合立柱的位置,进而使得栏杆的外围形状适合多种不同防护场所的线性(直线,曲线,折线)外围轮廓。
9.所述预埋件通过栓接或焊接方式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当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为混凝土时,预埋件通过栓接方式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当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为钢材时,预埋件通过焊接方式与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连接。
10.所述多个组合立柱之间横向设置有第二通长扶手,第二通长扶手通过一个以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
11.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通长扶手的弧形底座。第二通长扶手与第一通长扶手配合,可以供不同身高的行人抓握或者供行人高、低姿势抓握,对行人比较友好;同时弧形底座可以设计的较小,使得行人手握第二通长扶手时,不会被弧形底座刮到,
对行人较为友好。
12.所述组合立柱采用双立柱设计;至少一个双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隐藏电线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表面设置有扣板。电线包括为第一灯带供电的电线,通过第一凹槽的设计,能够解决管线芜杂的问题,同时第一凹槽与扣板相配合,使得电线隐藏起来,外观较为美观。另外双立柱设计,方便调整组合立柱的位置,进而使得栏杆的外围形状适合多种不同防护场所的线性(直线,曲线,折线)外围轮廓。
13.所述第二幕墙顶部向内弯折并延伸,延伸的部分与第一幕墙顶部平行,并形成容纳第二灯带的第二凹槽。第二灯带在提供照亮第二幕墙及第一幕墙部分底部的基础上,避免灯光直接照射人眼,对行人比较友好;同时由于第一幕墙底部、第二幕墙的顶部的配合设计,不仅能进一步保证幕墙遮挡效果的连续性,而且有效利用了空间,设计出第二凹槽,实现第二灯带的隐藏设计。另外第一幕墙底部在外,第二幕墙的顶部向内弯折,能够防止雨水进入结果主体内部,幕墙主体背后的电线及设备的防雨得到有效保证。
14.所述第二灯带的安装方式为卡扣式设计。卡扣式设计,方便的第二灯带的安装于拆卸。
15.所述第一、二、三幕墙共同形成朝向防护场所的围蔽空腔,围蔽空腔用于设置线路和排水管;第三幕墙在远离第二幕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灯带。第三灯带照亮防护场所的结构主体的部分底部。
16.所述栏杆主体与地面铺装呈72至75度倾斜角。
17.所述第一、二通长扶手的上表面采用倒圆角设计。倒圆角的设计,方便行人抓握,同样对行人比较友好。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的栏杆主体向防护场所内侧倾斜,能够有效实现栏杆的防攀爬功能,同时集成了幕墙主体、第一灯带,将幕墙主体、第一灯带合理地与防攀爬栏杆集成在一起,且幕墙主体分为连续遮挡的第一、二、三幕墙,构成三段式设计,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成本。另外,第一灯带隐藏设计在第一通长扶手底部内侧的挖槽中,在提供照明的基础上,避免灯光直接照射人眼,对行人比较友好,同时第一通长扶手底部内侧的挖槽容纳多个组合立柱的顶部以及第一灯带,既能节省有限的空间,又能保证一定的空间冗余度,使得多个第一灯带之间的连接器可以不用并排设置在第一灯带之间,而将连接器设置在第一灯带的背后,保证了第一灯带的出光效果。
20.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专业整合的设计理念,对建筑、结构、灯光等多个专业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创新的建构形式实现了一种造型美观、工艺技术领先、细部设计人性化的栏杆,在构造上将幕墙与栏杆一体化设计,统筹考虑造型,外观更整体;栏杆、幕墙采用72-75度角倾斜处理,防止行人攀爬并减弱栏杆的凌空感;对与人体接触的构件进行倒圆角及打磨处理,将电气、地面排水、灯光等辅助系统的管线进行隐藏处理,实现见光不见灯源,避免灯光直射人眼,管线不外漏,且隐藏式的第一、二、三灯带分布于防攀爬栏杆的不同位置,使得防攀爬栏杆所在防护场所灯光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的局部放大图,此图主要为了显示第一幕墙与第二幕墙连接处的部分,且第一幕墙、组合立柱、预埋件处于爆炸状态。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的局部放大图,此图主要为了显示第一通长扶手的安装情况。
2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26.1-组合立柱、2-平行栏杆、3-第一通长扶手、4-第一灯带、5-预埋件、6-结构主体、7-第一幕墙、8-第二幕墙、9-第三幕墙、10-第一小孔、11-第二小孔、12-第二通长扶手、13-扣板、14-第二灯带、15-第三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8.一种行人友好型集成化防攀爬栏杆,适用多种线性(直线,曲线,折线)需要防护场所,包括:
29.栏杆主体,栏杆主体采用双立柱组合,向防护场所内侧倾斜,与地面铺装呈72—75度倾角设置,栏杆主体包括多个组合立柱,多个组合立柱与行人接触面采用倒圆角处理,多个组合立柱间设置平行栏杆,平行栏杆采用不锈钢圆形栏杆,多个组合立柱顶部设置有第一通长扶手,第一通长扶手顶面向防护场所内侧倾斜5度,与行人接触面采用倒圆角处理,第一通长扶手顶部内侧采用挖通长槽处理,通过螺栓安装隐藏灯带,通长挖槽巧妙隐藏灯带及其连接件,使灯光没有暗区、照度均匀并避免灯光直射行人眼睛,多个组合立柱中部设置第二通长扶手,第二通常扶手采用圆形无障碍扶手,适应残疾人与幼儿使用。组合立柱与圆形无障碍扶手之间承托部件(弧形底座)在圆形无障碍扶手内侧底部设置,并做倒圆角处理,避免划伤行人,结合灯光走线每隔若干组,在双立柱栏杆之间设置灯光管线隐藏型材,有效隐蔽与保护灯光管线;
30.幕墙主体采用三片折面饰面板组合,饰面板通过支撑龙骨与预埋件连接,第一幕墙主体与第二幕墙主体之间形成凹槽,凹槽间安装灯带卡扣设置隐藏式灯带,避免炫光,灯带卡口方便日常维护与更换。三片幕墙主体形成朝向防护场所的围蔽空腔,空腔中可结合龙骨有效设置灯光,排水设置管线,避免了管线外漏,对管线产生有效保护与美观效果。
31.多个埋件,用于保证栏杆主体与幕墙主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预埋件埋于幕墙主体内侧,通过栓接或焊接方式与防护场所结构主体连接,栏杆埋件与栏杆立柱通过水平向与垂直向两组调节孔通过螺栓连接,以适应不同防护场所的形状及高度。
32.本实施例中的栏杆、幕墙、预埋件,支撑立柱形成非常稳固的体系,达到很好的传力与防攀爬效果,栏杆与幕墙饰面板采用低光泽的拉丝处理,有效避免炫光与指纹油渍,与行人接触面采用倒圆角处理,与灯光组合设计,有效避免炫光,多维度的可调节连接方式可适应不同场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良好的美观性。
3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