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0727发布日期:2023-01-18 01:0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方案属于沉降缝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


背景技术:

2.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 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3.专利申请号为202021043739.8 公开了一种沉降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防水组件和第二防水组件,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包括位于墙壁连接处一侧的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的一端位于墙壁内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凹槽的预埋地脚螺栓,连接螺栓之间的第一止水带,以及用于将第一止水带固定于预埋地脚螺栓中间的螺母,所述第二防水组件包括位于两墙壁相互连接处的第二凹槽,以及位于第二凹槽内的膨胀止水条。
4.该方案通过设置膨胀止水条,使连接处的防水效果更高,即使连接处发生轻微的位移,也能依靠膨胀止水条本身的膨胀特征牢牢地填充于第三凹槽内。但是,由于地质原因的影响,可能存在部分房屋沉降缝一侧的墙体沉降量过大,使得缝内的膨胀止水条受力不均而被拉裂。当膨胀止水条被撕裂后,无法完全吸水膨胀,原有的沉降缝会因为膨胀止水条的断裂,而导致沉降缝内部出现较大间隙,使部分水从沉降缝的间隙通过并且渗入到墙体中,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引发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方案提供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用于解决膨胀止水条被拉裂时,部分水从墙缝中渗入墙体内部,造成房屋稳定性能差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包括膨胀止水条和两个墙体,相邻所述墙体之间设有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内填充有所述膨胀止水条,所述墙体上还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沉降缝连通,所述空腔内设有蓄水块、液压缸和控制器,所述蓄水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空腔中,所述液压缸固定于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液压缸还包括有用于水平方向进行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蓄水块固定连接;
7.所述墙体上还固定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同液压缸、位移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墙体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并将距离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预设距离信号的距离阈值,当所述控制器收到位移传感器的距离信号大于所述距离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压缸推动所述蓄水块移动进入到所述沉降缝中。
8.本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在沉降缝之间填充膨胀止水条,当水进入到墙体之间的沉降缝时,膨胀止水条吸水膨胀,使得水分不会渗入到墙体内,造成墙体结构的损伤。
9.其次,本方案中当沉降缝一侧的墙体在进行沉降时,位于墙体空腔内的位移传感器会实时的检测沉降墙体的移动距离,如果控制器识别到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移距离过大|(即墙体的沉降量过大),控制器则会控制空腔内的液压缸推动蓄水块向沉降缝中移动。在蓄水块缓慢进入到沉降缝内时,蓄水块会与沉降缝内的部分膨胀止水条进行挤压,此时由于部分止水条在墙体移动时被墙体拉裂导致无法进行完全的吸水膨胀,使得沉降缝内留存有部分活动空间,当止水条被挤压时会逐渐移动到上述留存空间中,而蓄水块则能够移动进入到沉降缝中,并与沉降缝贴合。进入到沉降缝中的蓄水块会代替膨胀止水条进行蓄水,相比起膨胀止水条的吸水膨胀,蓄水块的结构更加稳定,无论墙体进行多大距离的沉降,蓄水块都能够及时的进行水的收集,从而起到防水的功能。
10.除此之外,控制器控制蓄水块自动进入沉降缝中接替膨胀止水条进行水分的收集,相比于传统的膨胀止水条的修补更加迅速,能够进一步避免膨胀止水条损害,而修补不够迅速时造成房屋墙体结构的损坏。
11.进一步,所述空腔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形状的腔室。
12.有益效果:长方体形状的腔室便于蓄水块在空腔内部滑动,从而进入到沉降缝中。同时,长方体形状的腔室相比于其他形状在墙体中更加容易开凿,且结构较为稳定。
13.进一步,所述沉降缝两端的墙体上还固定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将所述沉降缝完全遮盖。
14.有益效果:防水卷材可以吸收沉降缝外部的多余水分,从而减少过多的水分往沉降缝流入。
15.进一步,所述防水卷材的上方还固定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
16.有益效果:过滤板将灰尘进行过滤,避免水和灰尘混合形成泥浆涌入沉降缝中。
17.进一步,所述蓄水块的外侧还固定所述膨胀止水条。
18.有益效果:可以吸收部分残留的水(即未进入到蓄水块中的水),避免残余水渗入墙体内,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
19.进一步,所述墙体外还固定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用于发出警报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于报警器;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蓄水块向沉降缝进行移动时,所述控制器也控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20.有益效果:警报器可以提醒人们及时对沉降缝中的膨胀止水条进行修补。
21.进一步,所述报警器为电磁式有源蜂鸣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墙体1、防水卷材2、膨胀止水条3、空腔4、液压缸5、伸缩杆51、蓄水块6、过滤板7、位移传感器8。
2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26.一种沉降缝防水填充结构,包括膨胀止水条3和两个墙体1,两个墙体1相邻且中间
设有设有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充有膨胀止水条3。当有水流入沉降缝中时,膨胀止水条3会吸水膨胀,使得水不能渗入到墙体1内,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
27.在沉降缝一侧的墙体1上还设有空腔4,空腔4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形状的腔室,空腔4与沉降缝连通。在空腔4内部还设有蓄水块6、液压缸5和控制器,蓄水块6的外部结构为圆柱体形状,蓄水块6的截面直径距离小于沉降缝的宽度距离,蓄水块6的上端敞开下端密闭,蓄水块6滑动连接于空腔4中,蓄水块6可以用于临时储存流入沉降缝中的部分水。在蓄水块6的外侧还额外固定有的膨胀止水条3,当部分水没有储存到蓄水块6中时,这些的膨胀止水条3可以对该部分水进行吸收。液压缸5固定于空腔4的内壁且位于蓄水块6的左侧,液压缸5上还包括有水平伸缩的伸缩杆51,伸缩管的一端与蓄水块6固定连接,液压缸5上的伸缩管可以推动蓄水块6从空腔4中进入到沉降缝中,从而对沉降缝中的水分进行收集。
28.在沉降缝的一侧墙体1上还粘接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用于检测该侧墙体1在进行沉降时所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并将距离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位移传感器8所发送的墙体1的移动距离信号以后进行识别判断。控制器预设距离阈值20mm(根据不同房屋建造所处的环境可设置相对应的距离阈值),当控制器识别到墙体1的移动距离大于20mm时,则控制液压缸5的伸缩杆51向右进行移动从而推动蓄水块6移动进入到沉降缝中,从而对沉降缝中的水分进行收集。在蓄水块6缓慢进入到沉降缝内时,蓄水块6会与沉降缝内的部分膨胀止水条3进行挤压,此时由于部分止水条在墙体1进行沉降移动时被墙体1拉裂导致无法进行完全的吸水膨胀,使得沉降缝内留存有部分活动空间,当止水条被挤压时会逐渐移动到上述留存的活动空间中,而蓄水块6则能够移动进入到沉降缝中,并与沉降缝贴合,从而代替膨胀止水条3进行部分水的收集。本实施例中的位移传感器8选用米朗ks8精密微型自复位式小体积直线位移传感器8,该位移传感器8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广泛应用于微型控制系统,控制器则选用stm32f101r8型号单片机进行控制。
29.在两个墙体1外还固定有警报器,警报器选用恒定通过电压为5v的电磁式有源蜂鸣器。当控制器控制蓄水块6进行移动时,也控制电磁式有源蜂鸣器发出风鸣声,从而提醒人们及时对沉降缝中的膨胀止水条3进行修补。位于沉降缝两端的墙体1上粘接有防水卷材2,该防水卷材2选用改良沥青,其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将沉降缝的一端完全遮盖,从而吸收沉降缝外部的多余水分,以此减少过多的水分往沉降缝流入。同时,当墙体1在进行沉降时,由于具有柔性,因此其不容易被墙体1拉裂,影响防水性能。在防水卷材2的上方还固定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7,过滤板7将灰尘进行过滤,避免水和灰尘混合形成泥浆涌入沉降缝中。
30.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施工作业者在沉降缝的两端粘接防水卷材2,利用防水卷材2的防水性能,让部分水无法进入到房屋墙体1的沉降缝中。同时,在防水卷材2的上端固定一块过滤板7,来过滤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避免灰尘和部分水经过混合形成泥浆涌入沉降缝中。
31.其次,在沉降缝一侧的墙体1上开凿一个呈长方体型的腔室,并在腔室内部设置蓄水块6、液压缸5和控制器。同时,在该侧的墙体1上固定一个位移传感器8用来检测墙体1在进行沉降时所移动的距离。当防水卷材2因为使用时间过长,防水性能下降,使得部分水误入沉降缝时,位于沉降缝中的膨胀止水条3会进行吸水膨胀,从而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水功效,避免部分水渗入到墙体1内,造成墙体1结构的损伤。
32.最后,如果沉降缝一侧的墙体1在进行沉降,位于墙体1空腔4内的位移传感器8则会实时的检测沉降墙体1的移动距离,并将所检测到的距离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对所接收到的距离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如果控制器判断出位移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墙体1移动距离过大(即墙体1的沉降量过大),此时沉降缝中的膨胀止水条3可能会被墙体1拉裂,无法完全进行吸水膨胀。控制器就会控制空腔4内的液压缸5推动蓄水块6向沉降缝中进行移动,当蓄水块6完全进入到沉降缝中,就会对部分水进行收集,从而代替膨胀止水条3进行吸水。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