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1547发布日期:2023-02-07 19:0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垂直运送行人或货物的运输设备,主要服务于规定楼层建筑,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在一些老旧小区中会增设电梯,以便给居民带来一定的便利。目前,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一般是在建筑墙体外建造电梯井,该方式简单易行,不用去大范围破坏建筑主体结构,现有技术中在电梯井建造时会开设一些进入口,进入口直接通入建筑楼梯平台处,该方式导致新增电梯井基础与原建筑相邻基础冲突,建造时模板及脚手架工程不易施工,且无法解决建造后不同沉降的问题,所以现在多采用电梯井加装通道延伸至建筑楼梯处的处理方式,老旧小区周边的沉降情况与新建建筑相比,因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够全面及时,使沉降情况发多,位置较多,形成原因相对复杂,因电梯井加装通道延伸至建筑楼梯处的处理方式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为沉降差导致电梯井及通道结构发生变形,所以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沉降因素必须考虑,否则影响结构使用安全性,加强电梯井与加装通道之间的固定方式是最节省成本的处理方式,目前缺少相关合理且简单的配置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进入口直接通入建筑楼梯处的电梯会影响电梯井建造体积,而装通道延伸至建筑楼梯处的电梯井其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包括电梯井、设置在电梯井内的轿厢和固定安装在电梯井顶部的用于拉动轿厢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电梯井一侧设有多个走道,所述走道与电梯井外壁之间共同安装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通过出入口与电梯井连通,多个所述出入口处均设有防护门,所述防护栏顶部与走道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护板一,所述支护板一通过支护组件连接有支护板二,所述支护板二固定安装在电梯井外壁上。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支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护板一与支护板二之间的两根竖支杆,两根所述竖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横支杆,多根所述横支杆沿竖支杆长度方向等距排列。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位于对应所述防护栏上方的竖支杆呈倾斜朝上设置,位于对应所述走道底部的竖支杆呈倾斜朝下设置,相邻两侧所述支护组件呈“八”字型排列。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电梯井远离走道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外入口,所述电梯井外壁安装有行走梯,所述行走梯顶部不高于外入口底部设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防护栏呈倒u型设置且防护栏的两侧均贯穿并嵌设有透光玻璃。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轿厢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轿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块,所述电梯井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靠近轿厢一侧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活动安装有多个滚珠,所述限位块与滚珠外壁接触。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电梯井、走道、防护栏、支护板一、支护板二和支护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走道与防护栏配合形成电梯井与楼道之间的通道,支护板一、支护板二和支护组件配合,在所形成的通道上下形成防护,共同对所形成的通道进行支撑,即便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差,电梯井及通道结构也能够保证基本结构不变形,保证了通道使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19.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通过电梯井、轿厢、限位块、限位座和滚珠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轿厢上下移动时,带动限位块在限位座上的限位槽内移动,提升轿厢移动时的稳定,且限位块与滚珠配合,有效减小限位块移动时的摩擦,使得限位块和轿厢的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更顺畅。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正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侧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支护板一、支护板二和支护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剖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电梯井与轿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例说明:
29.1、电梯井;2、轿厢;3、驱动机构;4、走道;5、防护栏;6、支护板一;7、支护板二;8、竖支杆;9、横支杆;10、行走梯;11、透光玻璃;12、缓冲气囊;13、限位块;14、限位座;15、限位槽;16、滚珠;17、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包括电梯井1、设置在电梯井1内的轿厢2和固定安装在电梯井1顶部的用于拉动轿厢2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3,轿厢2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12,其中,驱动机构3结构可参照图8所示,主要由伺服电机、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卷线盘以及与卷线盘连接的钢丝绳组成,钢丝绳的自由端与轿厢2顶端连接,在伺服电机启动后带动卷线盘转动,转动中的卷线盘收卷或放松,卷线盘在收卷钢丝绳时拉动轿厢2向上移动,卷线盘反转时钢丝绳不再施加向上的拉力,轿厢2则可沿着电梯井1下降,此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赘述,而缓冲气囊12设置在轿厢2底部,可在轿厢2落至最底部时对轿厢2进行缓冲,减缓轿厢2触底时的冲击力,使得轿厢2的落地更为平缓。
32.其中,电梯井1一侧设有多个走道4,走道4与电梯井1外壁之间共同安装有防护栏5,防护栏5呈倒u型设置且防护栏5的两侧均贯穿并嵌设有透光玻璃11,透光玻璃11可采用夹胶玻璃或钢化玻璃制成,夹胶玻璃是一种安全玻璃,其破碎时能够保持在一起,夹胶玻璃在断裂的情况下,由位于其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的夹层固定,同时钢化玻璃是一种通过受控的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普通玻璃来提高强度的安全玻璃,利用夹胶玻璃或钢化玻璃制成的透光玻璃11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透光玻璃11的设置可使得防护栏5内可投入自然光线,防止防护栏5内过于黑暗而影响通行,同时在阳关充足的日间,防护栏5内光线充足,无需使用照明灯等灯具照明,达到节能省耗的目的,防护栏5通过出入口与电梯井1连通,多个出入口处均设有防护门17,防护门17活动安装在防护栏5上,在轿厢2移动至与防护门17对应位置后,防护门17可自动向两侧打开,此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赘述,防护栏5顶部与走道4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护板一6,支护板一6通过支护组件连接有支护板二7,支护板二7固定安装在电梯井1外壁上。
33.具体地,支护组件具体包括两根竖支杆8和多根横支杆9,其中两根竖支杆8为主体支撑构件,两根竖支杆8并列设置在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之间,两根竖支杆8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横支杆9,横支杆9为加强肋杆结构形式,多根横支杆9沿竖支杆8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横支杆9可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两根竖支杆8支架,多根横支杆9的设置可提升两根竖支杆8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两根竖支杆8对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的支撑强度更大,
34.竖支杆8在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之间起到竖向支撑效果,多根横支杆9在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之间通过两根竖支杆8起到多肋式横向支撑,支护组件对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起到多位置横、纵方向相配合的支撑效果。
35.其中,位于对应防护栏5上方的竖支杆8呈倾斜朝上设置,位于对应走道4底部的竖支杆8呈倾斜朝下设置,相邻两侧支护组件呈“八”字型排列,支护组件排列如图4所示,走道4与防护栏5配合形成电梯井1与建筑物楼道之间的通道,支护板一6、支护板二7和支护组件配合,在所形成的通道上下形成防护,共同对通道进行支撑,还起到了横纵限位的效果,保证了通道的稳定性,防止后期使用过程中因沉降差所导致的电梯井1及通道结构变形的问题出现,确保了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36.多根横支杆9优选布置方式为三根横支杆9并列设置在两根竖支杆8之间,相邻两个横支杆9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三根横支杆9中靠近支护板一6的一根横支杆9与支护板一6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三根横支杆9中靠近支护板二7的一根横支杆9与支护板二7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第三间隙。
37.其中,电梯井1远离走道4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外入口,电梯井1外壁安装有行走
梯10,行走梯10顶部不高于外入口底部设置,行走梯10朝外设置,且行走梯10的底部搭建在建筑外地面上,在外居民回家后,可沿着行走梯10走向外入口,并从外入口进入轿厢2内。
38.进一步地,轿厢2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块13,电梯井1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座14,限位座14靠近轿厢2一侧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13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5,限位槽15内壁活动安装有多个滚珠16,限位块13与滚珠16外壁接触,如图7所示,在轿厢2上下移动时,带动限位块13在限位座14上的限位槽15内移动,提升轿厢2移动时的稳定,且限位块13与滚珠16配合,可有效减小限位块13移动时的摩擦,使得限位块13和轿厢2的上下移动更顺畅。
39.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40.安装时,在建筑上对应位置打通出入口,电梯井1建造安装结束后,走道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梯井1与建筑物上的出入口之间,带有透光玻璃11的防护栏5则位于走道4上,此时防护栏5与走道4在建筑物与电梯井1之间形成通道,将两根竖支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之间,再将多根横支杆9焊接在两根竖支杆8之间,最后再将支护板一6与支护板二7按照图4所示的排列方式分别固定连接至走道4、防护栏5和电梯井1的外壁上,走道4与防护栏5配合形成电梯井1与楼道之间的通道,而支护板一6、支护板二7和支护组件配合,在所形成的通道上下形成防护,共同对所形成的通道进行支撑,支撑效果是多位置横、纵方向相配合的支撑效果,保证了通道使用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41.驱动机构3启动后,可拉动轿厢2向上移动,移动中的轿厢2带动限位块13沿对应的限位槽15移动,且限位块13与限位槽15内的滚珠16接触,滚珠16可减小限位块13移动时的摩擦,使得限位块13和轿厢2的上下移动更顺畅,在驱动机构3反向启动后,轿厢2在重力作用下下移,实现轿厢2上下位置的移动调节。
42.在轿厢2移动至与其中一个出入口对应的防护门17位置对应后,防护门17向两侧打开,此时人们可从轿厢2内走出,并沿着走道4进入居民楼内,同时,在轿厢2和防护门17打开后,对应楼层的居民同样可沿着走道4进入轿厢2内,并在轿厢2的带动下进入指定楼层。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