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7860发布日期:2023-01-20 20:0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结构梁支座处的支座面筋在充分受拉情况下,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是普遍存在问题,特别在高层住宅类建筑中,梁和剪力墙的宽度多为200mm。
3.以非连续框架梁为例,需要使其在200mm宽的梁支座处,支座负筋满足锚固长度,充分考虑钢筋受拉强度时,钢筋直径最大只能采用6mm;而设计时梁端部按铰接考虑,钢筋直径最大只能采用10mm,这使得为满足支座受拉钢筋锚固要求,梁支座处面部纵向钢筋直径将受到了较大限制,大范围非框架梁小直径纵筋的采用,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数梁支座钢筋锚固不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其包括一根梁和一个支座;
7.上述支座另一侧设有楼板,上述梁的面部设有若干第一钢筋,若干上述第一钢筋的一端延伸至上述楼板内;
8.若干上述第一钢筋伸入上述楼板的顶部,在与若干上述第一钢筋两侧45
°
角的范围内设有若干第二钢筋,若干上述第二钢筋与上述第一钢筋垂直相交,若干上述第二钢筋相互平行且按一定间距分布。
9.安装时,先将若干上述第一钢筋沿上述梁的纵向铺设在上述梁顶部,并伸入楼板内,然后,在与若干上述第一钢筋两侧45
°
角的范围内铺设若干第二钢筋,且若干第二钢筋相互平行且按一定间距分布,最后,用钢丝将若干上述第一钢筋与若干上述第二钢筋相交处绑扎固定在一起即可。
10.本实施方案公开的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由于在上述第一钢筋两侧45
°
角的范围内铺设若干上述第二钢筋,使得若干上述第二钢筋以梯形分布,进而使得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在既不需调整钢筋,也不需增大上述梁或上述支座宽度的情况下,满足了规范对于上述支座上钢筋锚固的需求,确保了设计的合规性和便利性;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上述支座上的钢筋数量跟新规实行之前保持一致,减少了纵筋钢筋绑扎工作量,可操作性更强。
11.可选地:上述梁的端部搭接于上述支座。
12.可选地:若干上述第一钢筋相互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在上述梁的顶部,并进一步伸入上述楼板的顶部。
13.如此设置,用钢丝将若干上述第二钢筋与若干上述第一钢筋绑扎在一起,使得若干上述第一钢筋具有了锚固的效果。
14.可选地:若干上述第一钢筋伸入上述楼板的顶部,超过与之相交上述支座的长度不小于lae/la。
15.如此设置,才能够满足上述梁的面部钢筋锚固的长度。
16.可选地:上述第一钢筋的直径为d,若干上述第二钢筋的规格不小于φ6@100mm,并且,若干上述第二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其间距不小于5d。
17.如此设置,在既不需调整上述第一钢筋直径的情况下,满足了规范对上述梁的面部钢筋锚固的要求,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便利性。
18.可选地:上述楼板内具有若干分布筋,部分上述分布筋可替代上述第二钢筋。
19.如此设置,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20.综合以上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具有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来说,在既不需调整钢筋直径,也不需增大支座宽度的情况下,满足了规范对于支座上钢筋锚固的需求,确保了设计的合规性和便利性;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支座上的钢筋数量跟通用新规实行之前保持一致,减少了纵筋钢筋绑扎工作量,可操作性更强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的平面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的剖面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非框架梁的平面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非框架梁的平面图。
26.图标:1-梁,2-支座,3-楼板,4-45
°
角,5-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分布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包括一根梁1和一个支座2;
31.支座2另一侧设有楼板3,梁1的面部设有若干第一钢筋5,若干第一钢筋5的一端延伸至楼板3内;
32.若干第一钢筋5伸入楼板3的顶部,在与若干第一钢筋5两侧45
°
角4的范围内设有若干第二钢筋6,若干第二钢筋6与第一钢筋5垂直相交,若干第二钢筋6相互平行且按一定间距分布。
33.安装时,先将若干第一钢筋5沿梁1的纵向铺设在梁1顶部,并伸入楼板3内,然后,在与若干第一钢筋5两侧45
°
角4的范围内铺设若干第二钢筋6,且若干第二钢筋6相互平行且按一定间距分布,最后,用钢丝将若干第一钢筋5与若干第二钢筋6相交处绑扎固定在一起即可。
34.本实施方案公开的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由于在第一钢筋5两侧45
°
角4的范围内铺设若干第二钢筋6,使得若干第二钢筋6以梯形分布,进而使得建筑结构梁支座面筋锚固结构在既不需调整钢筋,也不需增大梁1或支座2宽度的情况下,满足了规范对于支座2上钢筋锚固的需求,确保了设计的合规性和便利性;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支座2上的钢筋数量跟新规实行之前保持一致,减少了纵筋钢筋绑扎工作量,可操作性更强。
35.参见图1、图2和图3,梁1的端部搭接于支座2。
36.若干第一钢筋5相互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在梁1的顶部,并进一步伸入楼板3的顶部,用钢丝将若干第二钢筋6与若干第一钢筋5绑扎在一起,使得若干第一钢筋5具有了锚固的效果。
37.若干第一钢筋5伸入楼板3的顶部,超过与之相交支座2的长度不小于lae/la,这样才能够满足梁1的面部钢筋锚固的长度。
38.第一钢筋5的直径为d,若干第二钢筋6的规格不小于φ6@100mm,并且,若干第二钢筋6的直径不小于d/4,其间距不小于5d,在既不需调整第一钢筋5直径的情况下,满足了规范对梁1的面部钢筋锚固的要求,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便利性。
39.楼板3内具有若干分布筋7,部分分布筋7可替代第二钢筋6,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4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梁1的面部上第一钢筋5可以通铺整根梁1,具体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通铺。
4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梁1与支座2相交处具有梁支座处,梁支座处垂直搭接在支座上,第一钢筋5只是铺设在梁支座处并伸入楼板3顶部。
42.实施例2
43.参见图1、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以一根支座2宽度为200mm,第一钢筋5为3ф20mm的非框架梁为例,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第一钢筋5所需直锚长度为705mm,需在楼板3的505mm范围均匀布置第二钢筋6。
44.本实施例中采用部分楼板3的分布筋7替代第二钢筋6,最终由三根分布筋7和两根第二钢筋6以隔一布一的方式分布。
45.实施例3
46.参见图1、图2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以一根支座2宽度为300mm,第一钢筋5为2ф18mm的非框架梁为例,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第一钢筋5所需直锚长度635mm,需在楼板3的335mm范围均匀布置第二钢筋65。
47.本实施例中采用部分楼板3的分布筋7替代第二钢筋6,最终由两根分布筋7和一根第二钢筋6以隔一布一的方式分布。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