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8271发布日期:2023-01-20 20:0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振捣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


背景技术:

2.高频振捣棒也称高频振捣棒,极易和混凝土构件产生共振,使构件中气泡迅速排出,使水泥、沙石和钢筋框架紧密地联成一体,达到混凝土都建密实性,表面光洁度高。
3.现有的工人在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浆内,工作人员通常手持与振捣棒连接的线缆对振捣棒进行操作,而线缆较为光滑和沉重,容易脱手,工作人员操作起来不够方便,现有的没有将驱动器固定在移动板车上,然后移动板车也需要稳固在地面上。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振捣棒的脱手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包括万向轮、移动板、驱动器、导槽、移动滑块、固定板、定位板、辅助折叠架和稳固机构;
6.所述稳固机构包括耐磨垫、软质输料板、第一套管、提拉把手和第二套管,所述软质输料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管的端部壁面,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活动套接振动连接管的外壁表面,所述振动连接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振捣棒本体的端部,所述软质输料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耐磨垫的壁面,所述耐磨垫的内壁紧密贴合振动连接管的外壁表面,所述提拉把手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壁面,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振动连接管的外壁表面。
7.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面拐角处。
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的顶面边侧固定连接推移板的底座。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的底座紧密贴合移动板的顶面,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振动连接管的端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的顶面设置导槽,所述导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双向螺纹杆的壁面,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壁面螺纹连接移动滑块的内部,所述移动滑块的壁面滑动连接导槽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滑块的顶面固定连接装夹块的底座,所述装夹块的内壁紧密贴合驱动器的侧壁表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面,所述移动板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二双向螺纹杆的壁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顶面固定连接辅助折叠架的底部铰合块底座,所述辅助折叠架的内部了外来文件第二双向螺纹杆的外壁表面,所述辅助折叠架的顶部铰合块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面。
14.进一步地,所述导槽的内部均匀涂抹润滑脂。
1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折叠架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辅助折叠架沿定位板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稳固机构,解决了防脱手的振捣棒的稳固问题,取得了防脱手的振捣棒的稳固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稳固机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21.图中:1、万向轮;2、移动板;3、第一双向螺纹杆;4、振捣棒本体;5、振动连接管;6、驱动器;7、导槽;8、装夹块;9、移动滑块;10、固定板;11、第二双向螺纹杆;12、定位板;13、辅助折叠架;14、耐磨垫;15、软质输料板;16、第一套管;17、提拉把手;18、第二套管;19、推移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固定”、“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防脱手的振捣棒,包括万向轮1、移动板2、驱动器6、导槽7、移动滑块9、固定板10、定位板12、辅助折叠架13和稳固机构;
29.所述稳固机构包括耐磨垫14、软质输料板15、第一套管16、提拉把手17和第二套管18,所述软质输料板15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的端部壁面,所述第一套管16的内壁活动套接振动连接管5的外壁表面,所述振动连接管5的端部固定连接振捣棒本体4的端部,所述软质输料板15的内壁固定连接耐磨垫14的壁面,所述耐磨垫14的内壁紧密贴合振动连接管5的外壁表面,所述提拉把手17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的壁面,所述第二套管18的内部活动连接振动连接管5的外壁表面,通过将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的内部活动连接振动连接管5的外壁表面,然后将提拉把手17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的顶面,通过提拉把手17可以对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进行提携,当对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进行提携时,从而实现对振动连接管5进行提携,防止脱手,通过将软质输料板15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的顶部,然后在软质输料板15的内壁设置耐磨垫14,然后将耐磨垫14的内壁紧密贴合振动连接管5的壁面,从而通过软质输料板15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30.所述万向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拐角处,所述移动板2的顶面边侧固定连接推移板19的底座,所述驱动器6的底座紧密贴合移动板2的顶面,所述驱动器6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振动连接管5的端部,通过启动驱动器6时使得振动连接管5对振捣棒本体4具有振动效果,将振捣棒本体4的壁面插入混凝土浆内从而实现振浆作用,所述移动板2的顶面设置导槽7,所述导槽7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壁面,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壁面螺纹连接移动滑块9的内部,所述移动滑块9的壁面滑动连接导槽7的内部,通过旋转第一双向螺纹杆3端部的转盘,然后将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壁面螺纹连接移动滑块9的内部,当第一双向螺纹杆3旋转时使得移动滑块9在导槽7的内部可以移动相互靠近,所述移动滑块9的顶面固定连接装夹块8的底座,所述装夹块8的内壁紧密贴合驱动器6的侧壁表面,通过将装夹块8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滑块9的顶面,当移动滑块9移动时通过装夹块8对驱动器6的底座进行装夹,从而实现对驱动器6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10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所述移动板2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壁面,通过将固定板10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壁面,将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从而对第二双向螺纹杆11进行稳固,所述定位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辅助折叠架13的底部铰合块底座,所述辅助折叠架13的内部了外来文件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外壁表面,所述辅助折叠架13的顶部铰合块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通过将辅助折叠架13的内部了外来文件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壁面,将辅助折叠架13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将辅助折叠架13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板12的顶面,当旋转第二双向螺纹杆11时使得辅助折叠架13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定位板12可以升降,当定位板12的底面紧贴地表面时对移动板2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导槽7的内部均匀涂抹润滑脂,所述辅助折叠架1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
辅助折叠架13沿定位板12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31.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的内部活动连接振动连接管5的外壁表面,然后将提拉把手17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的顶面,通过提拉把手17可以对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进行提携,当对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18进行提携时,从而实现对振动连接管5进行提携,防止脱手,通过将软质输料板15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6的顶部,然后在软质输料板15的内壁设置耐磨垫14,然后将耐磨垫14的内壁紧密贴合振动连接管5的壁面,从而通过软质输料板15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通过启动驱动器6时使得振动连接管5对振捣棒本体4具有振动效果,将振捣棒本体4的壁面插入混凝土浆内从而实现振浆作用,通过旋转第一双向螺纹杆3端部的转盘,然后将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壁面螺纹连接移动滑块9的内部,当第一双向螺纹杆3旋转时使得移动滑块9在导槽7的内部可以移动相互靠近,通过将装夹块8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滑块9的顶面,当移动滑块9移动时通过装夹块8对驱动器6的底座进行装夹,从而实现对驱动器6进行固定,通过将固定板10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壁面,将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从而对第二双向螺纹杆11进行稳固,通过将辅助折叠架13的内部了外来文件第二双向螺纹杆11的壁面,将辅助折叠架13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板2的底面,将辅助折叠架13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板12的顶面,当旋转第二双向螺纹杆11时使得辅助折叠架13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定位板12可以升降,当定位板12的底面紧贴地表面时对移动板2起到定位作用。
3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3.1、通过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振动连接管的外壁表面,然后将提拉把手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顶面,通过提拉把手可以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进行提携,当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进行提携时,从而实现对振动连接管进行提携,防止脱手,通过将软质输料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管的顶部,然后在软质输料板的内壁设置耐磨垫,然后将耐磨垫的内壁紧密贴合振动连接管的壁面,从而通过软质输料板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34.2、通过启动驱动器时使得振动连接管对振捣棒本体具有振动效果,将振捣棒本体的壁面插入混凝土浆内从而实现振浆作用,通过旋转第一双向螺纹杆端部的转盘,然后将第一双向螺纹杆的壁面螺纹连接移动滑块的内部,当第一双向螺纹杆旋转时使得移动滑块在导槽的内部可以移动相互靠近,通过将装夹块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滑块的顶面,当移动滑块移动时通过装夹块对驱动器的底座进行装夹,从而实现对驱动器进行固定,通过将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二双向螺纹杆的壁面,将第二双向螺纹杆的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面,从而对第二双向螺纹杆进行稳固。
35.3、通过将辅助折叠架的内部了外来文件第二双向螺纹杆的壁面,将辅助折叠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底面,将辅助折叠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板的顶面,当旋转第二双向螺纹杆时使得辅助折叠架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定位板可以升降,当定位板的底面紧贴地表面时对移动板起到定位作用。
36.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护理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