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0483发布日期:2023-01-25 10:2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浆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


背景技术:

2.气动灌浆机是一种用于堵漏和结构补强的专业施工机具,主要用作建筑物、地下混凝土木裂缝、伸缩缝、施工缝和结构缝等裂缝的堵漏和补强作业,传统的气动灌浆机由于不具备移动能力,气动灌浆机的安设和移动需要单轨吊运,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使用不便,市面上虽然售有带滚轮可移动的气动灌浆机,但由于气动灌浆机作业时会产生一定的抖动,带滚轮的气动灌浆机容易位移导致拉扯线管,影响气动灌浆机的稳定作业,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顶部设有灌浆机主体,所述框体末端底部两侧均竖直设有支撑杆,所述框体前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通槽,所述框体前端伸至通槽内且其两侧均与底座转接,所述底座前端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滚轮一,所述底座末端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滚轮二,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底端接通至滚轮一处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框体转接端驱动连接,所述滑杆底端伸出滑腔与滚轮一轮面相抵,转动所述框体转接端可驱使滑杆底端滑动脱离滚轮一。
7.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接通框体转接端的弹压腔,所述弹压腔底端与滑腔顶端接通,所述滑杆顶端伸至弹压腔内并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弹压腔滑接,所述框体转接端在弹压腔内的一端套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端面与滑块顶面相抵。
8.优选的,所述滑块底部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底两端分别与滑块底部和弹压腔底部固接。
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滑杆上。
10.优选的,所述滑杆底端设有刹车块,所述刹车块底部与滚轮一轮面相抵。
11.优选的,所述刹车块底部为弧面设计。
12.优选的,所述滚轮二为万向轮。
13.优选的,所述框体末端端面两侧均设有把手。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防滑块。
15.优选的,所述底座在通槽底部开设有放置槽。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框体转接端与滑杆驱动连接,使框体平放时可通过转接端驱使滑杆底端挤压滚轮一轮面来限制滚轮一转动,而当用户需要移动框体时,则可通过抬起框体末端,利用框体转接端的转动驱使滑杆底端滑动脱离滚轮一轮面,解除对滚轮一的限位,以便用户推动底座移动框体,使滑杆可在与滚轮一轮面抵接和脱离滚轮一之间灵活切换,从而兼顾气动灌浆机的移动和稳定停放使用,操作简单,避免气动灌浆机因作业时产生的抖动而轻易移动,防止意外拉扯连接气动灌浆机的线管,确保气动灌浆机的稳定作业。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1.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示出了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中:1框体、11支撑杆、110防滑块、12偏心轮、13把手、2灌浆机主体、3底座、31通槽、32滚轮一、33滚轮二、34弹压腔、35放置槽、4滑杆、41滑块、42刹车块、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阅附图1-附图4,一种可移动式气动灌浆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框体1,框体1顶部设有灌浆机主体2,框体1末端底部两侧均竖直设有支撑杆11,框体1前端设有底座3,底座3顶部设有通槽31,框体1前端伸至通槽31内且其两侧均与底座3转接,底座3前端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滚轮一32,底座3末端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滚轮二33,底座3一侧设有底端接通至滚轮一32处的滑腔,滑腔内滑接有滑杆4,滑杆4与框体1转接端驱动连接,滑杆4底端伸出滑腔与滚轮一32轮面相抵,转动框体1转接端可驱使滑杆4底端滑动脱离滚轮一32。
26.具体的,灌浆机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描述;滑杆4顶端与框体1转接端之间可通过连杆机构传动;滑腔和滑杆4均设有两个,滑腔与框体1转接端一一对应设置,滑杆4与滑腔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滚轮一32均可通过对应的滑杆4同步限位,提升底座3的刹停效果;框体1转接端位于通槽31顶部居中位置,以使框体1施加在转接端的压力居中作用在底座3上,确保底座3可通过滚轮一32和滚轮二33保持平衡,以便底座3移动平稳。
27.综上所述,常态下框体1转接端通过连杆机构对滑杆4施压,使滑杆4底端挤压滚轮一32轮面,限制滚轮一32的转动,此时框体1前端通过底座3支撑,框体1末端通过支撑杆11支撑,使框体1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状态,以便用户使用气动灌浆机进行作业;当用户需要移动气动灌浆机时,先抬起框体1末端使支撑杆11底端脱离地面,此时框体1转接端同步转动并通过连杆机构拉动滑杆4向滑腔内滑动,使滑杆4底端脱离滚轮一32,用户便可通过滚
轮一32和滚轮二33移动气动灌浆机使用;通过将框体1转接端与滑杆4驱动连接,使得用户可通过抬起框体1末端或放平框体1来控制滑杆4的滑动,使滑杆4在与滚轮一32轮面抵接和脱离滚轮一32之间灵活切换,从而兼顾气动灌浆机的移动和停放使用,避免气动灌浆机因作业时产生的抖动而移动,防止拉扯连接气动灌浆机的线管,确保气动灌浆机的稳定作业。
28.进一步的,底座3一侧设有接通框体1转接端的弹压腔34,弹压腔34底端与滑腔顶端接通,滑杆4顶端伸至弹压腔34内并设有滑块41,滑块41与弹压腔34滑接,框体1转接端在弹压腔34内的一端套设有偏心轮12,偏心轮12端面与滑块41顶面相抵。
29.综上所述,常态下框体1两侧转接端对应的偏心轮12均通过其端面挤压对应滑块41顶面,驱使滑块41呈下滑趋势,此时滑杆4底端均挤压对应的滚轮一32轮面,从而限制底座3的移动,配合支撑杆11的支撑使框体1相对固定,以便气动灌浆机的稳定作业;当用户抬起框体1末端,带动框体1转接端转动时,偏心轮12将随对应的转接端转动脱离滑块41顶面,解除对滑块41的挤压,此时滑杆4底端不再挤压滚轮一32,用户可推动底座3,通过滚轮一32和滚轮二33移动框体1使用。
30.进一步的,滑块41底部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顶底两端分别与滑块41底部和弹压腔34底部固接。
31.具体的,弹性件5可为高弹海绵等弹性材质;当偏心轮12挤压滑块41顶面驱使滑杆4底端挤压滚轮一32轮面时,弹性件5受滑块41挤压而变形蓄能;当偏心轮12随框体1转接端转动脱离滑块41顶面时,弹性件5释能复位并推动滑块41沿弹压腔34上滑,从而带动滑杆4底端脱离滚轮一32,使滑杆4具备自动上滑能力,提升滚轮一32转动流畅性。
32.进一步的,弹性件5为弹簧,弹簧套设在滑杆4上,弹簧具备易变形和弹性大等优点,利于长期反复挤压使用。
33.进一步的,滑杆4底端设有刹车块42,刹车块42底部与滚轮一32轮面相抵,刹车块42为橡胶材质,可增大摩擦阻力,提升滑杆4底端对滚轮一32的限位能力。
34.进一步的,刹车块42底部为弧面设计,弧面设计的底部以便贴合滚轮一32轮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摩擦阻力,从而提升刹车块42对滚轮一32的限位能力。
35.进一步的,滚轮二33为万向轮,使滚轮二33可配合滚轮一32转向而转动,从而减少底座3转向时所受的摩擦阻力,降低底座3的转向难度,提升使用体验。
36.进一步的,框体1末端端面两侧均设有把手13,用户可通过把手13抬起框体1末端,提升使用体验,把手13为向下弯折设计,以便用户抬起框体1末端后握持使用。
37.进一步的,支撑杆11底部设有防滑块110,防滑块110为橡胶材质,可增大支撑杆11底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提升框体1平放时的稳定性。
38.进一步的,底座3在通槽31底部开设有放置槽35,用户可将一些随手的小型工具摆放在放置槽35内,提升使用便捷性。
3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0.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
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