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6198发布日期:2023-03-15 02: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而在混凝土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处理。
3.但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还存在一定不足:传统的搅拌装置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差,对混凝土搅拌得不够均匀,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结块现象,影响混凝土混合搅拌质量。所以需要一种混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斗,所述混合斗底端等距设置有多个支脚,所述混合斗底端表面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下方连接有料斗,所述混合斗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混合件,所述混合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混合斗后连接有转轴,且所述转轴表面套设有套轴,所述套轴外侧等距连接有多个叶组,所述套轴表面接近叶组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摆动件,摆动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右侧通过齿牙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底端通过滑槽嵌设在壳板内部,所述齿条底端连接有气缸。
7.优选的,所述支脚包括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内侧连接有衔接板,且所述衔接板远离支腿一端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对电机的进行支撑,通过衔接板对连接盘进行悬挂支撑,保证连接盘放置中心位置处的平稳性。
8.优选的,所述转轴由柱杆端与多边形杆端组成,所述转轴的多边形杆端与套轴末端孔洞相适配,通过转轴的多边形杆端与套轴相匹配,从而方便套轴与转轴相衔接。
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多边形杆端外侧通过螺栓环绕等距连接有推松板,所述推松板与混合斗内壁底端相抵触,通过推松板在转动中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推松板的倾斜设计方便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引导翻面。
10.优选的,所述叶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底端外侧通过螺纹孔插设有螺纹轴,且所述螺纹轴外侧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呈倾斜设置,所述连杆外侧连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贴合在搅拌叶表面,通过螺纹轴的设计方便对搅拌叶进行拆分对接,方便工作人员对搅拌叶进行安装。
11.优选的,所述齿轮左侧连接有外轴,且所述外轴内部通过通孔插设有内杆,所述内杆与外轴内壁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内杆左侧铰接有环套,且所述环套通过环槽套设在套轴外侧,齿条外侧开设有导向槽,通过壳板内壁的矩形凸块嵌设在齿条的导向槽内部,保证
了齿条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环套内壁开设有环槽,且环槽内部环绕嵌设有滑珠,所述滑珠抵触在套轴的环槽表面,当转轴在环套内部转动时能够带动滑珠发生摩擦转动,降低了套轴在转动时的摩擦力。
13.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混合件与摆动件,实现对混凝土的摆动混合,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本装置通过电机作为动力源带动套轴转动,套轴在转动中带动叶组旋转,从而对上浮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齿条上下移动带动齿轮转动,继而通过内杆带动环套上移中带动套轴移动,从而使叶组能够在转动中上下移动,从而降低混合时的遗漏盲区,提高了混凝土原料的混合效果。
15.2、通过设置推松板,实现对混凝土底层的搅拌混合,本装置通过转轴转动带动推松板旋转,推松板在转动中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推松板的倾斜设计方便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引导翻面,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混合效果,同时在出料时也能起到对混凝土的推送出料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装置的外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装置中混合件的立体炸裂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装置中摆动件的立体结构炸裂示意图。
22.图中:1、混合斗;2、支脚;21、支腿;22、衔接板;23、连接盘;3、料斗;4、混合件;41、电机;42、转轴;43、套轴;44、叶组;441、连杆;442、搅拌叶;443、限位板;444、螺纹轴;45、推松板;5、摆动件;51、环套;52、滑珠;53、内杆;54、支撑弹簧;55、外轴;56、齿轮;57、齿条;58、气缸;59、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5,一种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斗1,混合斗1底端等距设置有多个支脚2,混合斗1底端表面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下方连接有料斗3,混合斗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混合件4,混合件4包括电机41,电机41的输出端贯穿混合斗1后连接有转轴42,且转轴42表面套设有套轴43,套轴43外侧等距连接有多个叶组44,套轴43表面接近叶组44的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摆动件5,摆动件5包括齿轮56,齿轮56右侧通过齿牙与齿条57相啮合,齿条57底端通过
滑槽嵌设在壳板59内部,齿条57底端连接有气缸58。
25.支脚2包括多个支腿21,多个支腿21内侧连接有衔接板22,且衔接板22远离支腿21一端连接有连接盘23,连接盘23对电机41的进行支撑。
26.转轴42由柱杆端与多边形杆端组成,转轴42的多边形杆端与套轴43末端孔洞相适配。
27.转轴42的多边形杆端外侧通过螺栓环绕等距连接有推松板45,推松板45与混合斗1内壁底端相抵触。
28.叶组44包括连杆441,连杆441底端外侧通过螺纹孔插设有螺纹轴444,且螺纹轴444外侧连接有搅拌叶442,搅拌叶442呈倾斜设置,连杆441外侧连接有限位板443,且限位板443贴合在搅拌叶442表面。
29.齿轮56左侧连接有外轴55,且外轴55内部通过通孔插设有内杆53,内杆53与外轴55内壁连接有支撑弹簧54,内杆53左侧铰接有环套51,且环套51通过环槽套设在套轴43外侧。
30.环套51内壁开设有环槽,且环槽内部环绕嵌设有滑珠52,滑珠52抵触在套轴43的环槽表面。
31.通过衔接板22对连接盘23进行悬挂支撑,保证连接盘23放置中心位置处的平稳性,避免电机41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坠的情况,在混合斗1的出料口设计常态下呈封堵状,出料时可手动打开,通过转轴42的多边形杆端与套轴43相匹配,从而方便套轴43与转轴42相衔接,使套轴43与转轴42同步转动,保证了套轴43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套轴43的多边形凹槽能够对转轴42对对接进行引导,通过推松板45在转动中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推松板45的倾斜设计方便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引导翻面,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混合效果,同时在出料时也能起到对混凝土的推送出料效果,通过螺纹轴444的设计方便对搅拌叶442进行拆分对接,方便工作人员对搅拌叶442进行安装,同时限位板443的倾斜设计,能够与搅拌叶442的倾斜角度相适配,方便搅拌叶442进行限位,避免搅拌叶442在使用中出现转动的情况,通过外轴55内部嵌设的内杆53设计,方便内杆53能够在外轴55内部移动,方便内杆53在转动做弧线运动时为环套51上下移动提供了空间,同时齿条57外侧开设有导向槽,通过壳板59内壁的矩形凸块嵌设在齿条57的导向槽内部,保证了齿条57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当转轴42在环套51内部转动时能够带动滑珠52发生摩擦转动,降低了套轴43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保证了套轴43在环套51内部转动时的流畅性。
32.工作原理:根据附图1与附图3所示,通过将混凝土原料倾倒在混合斗1内部,此时将电机41启动,电机41的输出端带动转轴42转动,转轴42在旋转带动推松板45转动,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同时转轴42在转动中能够带动套轴43旋转,套轴43在转动中带动连杆441转动,连杆441在转动中带动搅拌叶442旋转,进一步提高搅拌叶442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
33.其次,根据附图5所示,同时启动气缸58,气缸58的输出端伸缩能够带动齿条57上下移动,齿条57在移动中能够带动齿轮56往返转动,齿轮56在转动中能够带动外轴55移动,外轴55在运动中通过内杆53带动环套51移动,环套51在移动中能够带动套轴43的上下移动,继而使转动中的叶组44上下移动混合搅拌。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