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0772发布日期:2023-06-08 14:2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隔震施工,具体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


背景技术:

1、隔震结构不同于传统结构,其最明显特点为在隔震层由隔震支座将上部主体结构与下部基础或地下室隔开,该隔震支座吸收大部分地震力,从而减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如此结构特性,引起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与下部结构不同步运动,橡胶隔震支座发生较大变形,当该变形较大时,按传统做法完全填充于隔震支墩之间的填充墙体会阻碍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变形,隔震支座难以通过产生变形来消耗地震作用,导致上部建筑结构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

2、目前我国减隔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穿越隔震层的楼梯间及楼梯做法不甚明确,同时鉴于地震发生的不可预测性,无法满足建筑功能以及施工的要求。

3、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所述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所述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所述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所述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为混凝土挑板;

2、所述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分别分布在框架梁的上下两端,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所述隔墙水平留缝沿水平方向贯通,且隔墙水平留缝的缝宽为20-25mm;

3、远离所述楼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墩,两个所述支墩分别与轻质隔墙一、轻质隔墙二之间设置有支墩留缝,所述支墩留缝的缝处设置有脆性材料;

4、所述支墩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隔震上支与隔震下支;

5、所述脆性材料为埃特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为钢筋混凝土、砖砌墙体其中一种。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可避免完全砌砖的填充墙及楼梯梯段阻碍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从而导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

8、可有效保证在罕遇地震及超罕遇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因隔震垫发生变形导致上部建筑发生较大侧向位移的情况下,楼梯结构不产生破坏,以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特别是疏散功能)不发生变化。提高了隔震建筑的安全性及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7),所述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所述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所述悬挑梯板一(2)与悬挑梯板二(3)为混凝土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隔墙一(4)与轻质隔墙二(5)为钢筋混凝土、砖砌墙体其中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隔震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包括梯板组件与隔墙组件,梯板组件设置于楼梯的中部,远离楼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框架梁,梯板组件包括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分别连接于隔震层上下部结构梯梁上,悬挑梯板一与悬挑梯板二为混凝土挑板;隔墙组件包括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分别分布在框架梁的上下两端,轻质隔墙一与轻质隔墙二之间呈隔开设置,且隔开处设有隔墙水平留缝,隔墙水平留缝沿水平方向贯通。该种用于楼梯间的隔震层结构,可避免完全砌砖的填充墙及楼梯梯段阻碍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从而导致隔震效率降低的现象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孙柏锋,张哲睿,陶雷翼铭,涂墨云,李星庆,米俊丞,李能浩,康泽娟,张然,王宏伟,陈云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