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8033发布日期:2023-03-10 21:1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我国建筑产品品质日益提升。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尤其是房屋建筑类等存在卫生间、管井等,需设置大量混凝土导墙,以提高其整体防水性能。传统的做法是支设一堆相对设置的模板,且该对模板的内部形成了一个浇筑空间,在该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最后拆出模板形成混凝土结构导墙。但是,由于受于成本控制、施工速度等因素影响,目前通常采用木模板支撑、撬棍拆模且建筑内导墙均为素混凝土,这导致了导墙抗弯曲性能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破坏较为严重等问题,目前尚无良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涉及一种易于拆模且能够有效提高导墙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的导墙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导墙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拆模易破坏导墙等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能有效提高导墙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同时避免撬、砸等暴力拆模,从而避免导墙拆模破坏;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就地取材、各部件均可周转、造价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常规混凝土导墙施工。
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墙钢膜和第二导墙钢膜;
5.所述第一导墙钢膜外侧固定有至少一道第一钢膜背肋,第二导墙钢膜外侧固定有至少一道第二钢膜背肋;所述第一钢膜背肋和第二钢膜背肋对称布置,且第一钢膜背肋和第二钢膜背肋的高度高于第一导墙钢膜和第二导墙钢膜;
6.所述第一钢膜背肋和第二钢膜背肋之间固定有上撑杆和下撑杆。
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墙钢膜的底部固定在第一钢膜底座上,所述第一钢膜底座与楼面混凝土直接接触;
8.所述第二导墙钢膜的底部固定在第二钢膜底座上,所述第二钢膜底座与楼面混凝土直接接触。
9.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钢膜背肋为多道时,其等间距布置在第一导墙钢膜外侧;所述第二导墙钢膜外侧与第一钢膜背肋对称的位置固定有第二钢膜背肋。
10.优选地,所述上撑杆和下撑杆采用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
11.优选地,所述下撑杆包括第一外连杆、第二外连杆、第一内连杆、第一调节螺纹和第二调节螺纹;
12.所述第一内连杆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纹和第二调节螺纹;所述第一调节螺纹的另一端与第一外连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纹的另一端与第二外连杆螺纹
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上撑杆包括第三外连杆、第四外连杆、第二内连杆、第三调节螺纹和第四调节螺纹;
14.所述第二内连杆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螺纹和第四调节螺纹;所述第三调节螺纹的另一端与第三外连杆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纹的另一端与第四外连杆螺纹连接。
15.优选地,导墙混凝土通过第一钢膜背肋和第二钢膜背肋之间的空隙浇筑。
16.优选地,通过调整下撑杆和上撑杆的长度来控制第一导墙钢膜和第二导墙钢膜的间距。
17.优选地,拆模时,调节下撑杆和上撑杆的长度,依靠第一钢膜背肋和第二钢膜背肋的张力,带动第一导墙钢膜和第二导墙钢膜离开导墙混凝土表面,实现定型化导墙模板的模板拆卸。
18.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采用能够调节长度的上撑杆和下撑杆固定第一导墙钢膜和第二导墙钢膜,通过调节撑杆长度从而保证两侧模板间距固定。此外,所述下撑杆和上撑杆可以作为定型化导墙模板的移动抓手,拆模时同步调大撑杆长度使其受力脱模。
20.(2)本实用新型所述定型化导墙模板有效解决了导墙混凝土涨模、变形、拆模易损坏等质量通病,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就地取材、各部件均可周转、造价低廉等特点。本实用新型所述定型化导墙模板可重复使用,经济性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撑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撑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第一导墙钢膜;2-第二导墙钢膜;3-第一钢膜底座;4-第二钢膜底座;5-第一钢膜背肋;6-第二钢膜背肋;7-下撑杆;8-上撑杆;9-导墙混凝土;10-楼面混凝土;11-第一外连杆;12-第二外连杆;13-第一内连杆;14-第一调节螺纹;15-第二调节螺纹;16-第三外连杆;17-第四外连杆;18-第二内连杆;19-第三调节螺纹;20-第四调节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墙钢膜1和第二导墙钢膜2;所述第一导墙钢膜1外侧固定有至少一道第一钢膜背肋5,第二导墙钢膜1外侧固定有至少一道第二钢膜背肋6;所述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
对称设置,且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的高度高于第一导墙钢膜1和第二导墙钢膜2;所述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之间固定有上撑杆8和下撑杆7。所述上撑杆8和下撑杆7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进行固定,若采用螺栓固定,则螺栓头不得影响导墙混凝土9表面成型质量。
30.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因楼面混凝土10不平而导致的第一导墙钢膜1和第二导墙钢膜2与楼面混凝土10接触时存在缝隙,进而导致导墙混凝土9浇筑时漏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墙钢膜1的底部固定在第一钢膜底座3上,所述第一钢膜底座3与楼面混凝土10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导墙钢膜2的底部固定在第二钢膜底座4上,所述第二钢膜底座4与楼面混凝土10直接接触。
31.如图2所示,当第一导墙钢膜1外侧固定有多道第一钢膜背肋5时,第一钢膜背肋5等间距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导墙钢膜2外侧对应的位置等间距设置设有第二钢膜背肋6。所述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对称设置,所述上撑杆8和下撑杆7固定在对称设置的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之间。
32.如图3所示,下撑杆7的结构包括第一外连杆11、第二外连杆12、第一内连杆13、第一调节螺纹14和第二调节螺纹15;所述第一内连杆13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纹14和第二调节螺纹15;所述第一调节螺纹14的另一端与第一外连杆1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纹15的另一端与第二外连杆12螺纹连接。
33.如图4所示,上撑杆8包括第三外连杆16、第四外连杆17、第二内连杆18、第三调节螺纹19和第四调节螺纹20;所述第二内连杆18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螺纹19和第四调节螺纹20;所述第三调节螺纹19的另一端与第三外连杆16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纹20的另一端与第四外连杆17螺纹连接。
34.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中,下撑杆7和上撑杆8需采用强度较高的实心钢材避免因长期重复使用导致变形,且下撑杆7和上撑杆8调节后的最小长度应满足导墙混凝土9的宽度要求,最大宽度满足第一导墙钢模1和第二导墙钢模2脱离导墙混凝土9表面的要求。
35.在作业人员实际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进行导墙混凝土9浇筑时,先通过旋拧调节第一调节螺纹14、第二调节螺纹15、第三调节螺纹19和第四调节螺纹20的长度来调节下撑杆7和上撑杆8的长度,进而控制第一导墙钢膜1和第二导墙钢膜2的间距。待调整好间距后,将混凝土通过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之间的空隙浇筑,得到导墙混凝土9。待导墙混凝土9浇筑完成后,反向调大下撑杆7和上撑杆8的长度,依靠第一钢膜背肋5和第二钢膜背肋6的张力,带动第一导墙钢膜1和第二导墙钢膜2离开导墙混凝土9表面,实现定型化导墙模板的模板拆卸,从而实现脱模。脱模完成后,可将下撑杆7和上撑杆8作为把手,人工移动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至下个导墙进行后续导墙施工。
36.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中,下撑杆7和上撑杆8需采用强度较高的实心钢材避免因长期重复使用导致变形,且下撑杆7和上撑杆8调节后的最小长度应满足导墙混凝土9的宽度要求,最大宽度满足第一导墙钢模1和第二导墙钢模2脱离导墙混凝土9表面的要求。
37.综上,本发明所述易于拆模的定型化导墙模板能够有效解决了导墙混凝土涨模、
变形、拆模易损坏等质量通病,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就地取材、各部件均可周转、造价低廉等特点。
38.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