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79745发布日期:2023-08-31 23:2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跨度一般为4~6m,最大跨度可达9m,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2、叠合板在施工时,不仅需要避免相邻板之间出现错台,还要避免叠合板与板顶模板之间出现空鼓,虽然相邻板之间没有出现错台时,板顶表面是水平的,但由于叠合板和板顶模板是通过水泥浇筑预制而成的,因此难免出现凹点,两者在结合后会出现空鼓,而空鼓发生在叠合板底部,难以用肉眼观察到,完成施工后,空鼓处的叠合板和顶板模板结构强度下降,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给整个建筑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难以观测到的叠合板和板顶模板之间的空鼓,使用方式简单,有效保证了叠合板施工后的建筑质量。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s01:叠合板构件进场,将叠合板构件卸车后有序堆放;

5、s02:在剪力墙上画出叠合板标高控制线;

6、s03:按照标高控制线进行板顶模板安装铺放;

7、s04:将叠合板吊装到对应位置的板顶模板上,并做好板顶模板的模板支撑;

8、s05:对相邻的叠合板进行调平校核;

9、s06:连接相邻的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梁的钢筋;

10、s07:绑扎梁钢筋和叠合板上层双向钢筋形成钢筋网;

11、s08:预埋机电线管、预留线盒及孔洞;

12、s09:叠合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13、s10:吊装该层叠合板处的预制楼梯;

14、s11:本层叠合板施工完成,开始下一层叠合板施工。

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6、其中,所述s03中对相邻的叠合板进行调平校核,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一:使用调平工具将相邻的两块叠合板进行调平,确保成型两块叠合板底部在同一平面;

18、步骤二:使用空鼓检测装置,检测每个叠合板是否与板顶模板紧密结合,其中,所述空鼓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下落锤击装置、声频计和警报器,所述机架用于直立在叠合板上支撑所述下落锤击装置和所述声频计,所述机架上具有支腿竖架和横架,所述支腿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竖架对称搭设在两两相对的两个支腿之间,所述竖架的长度与叠合板的长度符合,所述横架与两个所述竖架互相垂直,所述竖架上具有第一滑轨,所述横架两端具有第一移动电机,所述第一移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横架的长度与叠合板的宽度相符合,所述横杆有两根,两根所述横架的距离固定,其中一根横架上按照相等的间隔设置有所述下落锤击装置,所述下落锤击装置用于下落其中的锤击块,所述声频计底部通过第二移动电机滑动连接在另一根所述横架的第二滑轨上,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警报器,所述声频计、所述第一移动电机、所述第二移动电机、所述警报器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19、步骤三:如果所述空鼓检测装置检测出叠合板与板顶模板出现空鼓,则使用填充物质进行填充,如果所述空鼓检测装置检测正常则继续进行所述s04。

20、进一步的,所述下落锤击装置包括所述锤击块、电磁吸盘和壳筒,所述壳筒为长筒形中空圆柱,所述壳筒内壁沿轴向安装有回收轨道,所述回收轨道滑动连接回收电机,所述回收电机上安装有吸盘向下的所述电磁吸盘,所述锤击块套设在所述壳筒中,所述壳筒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壳筒上半部分的材质为可被磁吸的金属,下半部分材质为橡胶,所述电磁吸盘、所述回收电机与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空鼓检测装置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下方法:

22、第一步:将所述机架架在叠合板上,所述壳筒的底部贴合住叠合板上表面;

23、第二步:开启所述下落锤击装置,所述下落锤击装置中的所述电磁吸盘断电,所述锤击块依次间隔10~15s后下落砸向叠合板,所述声频计在所述横架的所述第二滑轨上跟随依次开启的所述下落锤击装置滑动,滑动停留位置正对正在开启的所述下落锤击装置,所述声频计收录正在开启的所述下落锤击装置中所述锤击块砸在叠合板上产生的声音频率,当声音频率大于阈值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

24、第三步:对叠合板该区域所述下落锤击装置依次锤击完毕后,所述下落锤击装置中所述回收电机带动所述电磁吸盘回收锤击块,所述锤击块回到所述壳筒内腔顶部;

25、第四步:所述横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电机在所述竖架上向前移动20~40cm后停住,重复所述第二步和所述第三步;

26、第五步:当所述横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电机在所述竖架上向前移动,并通过所述下落锤击装置检测完整块叠合板后,结束该块叠合板与板顶模板是否贴合的测试。

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使用调平工具将相邻的两块叠合板进行调平,确保成型两块叠合板底部在同一平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第一步:所述调平工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钢筋、单头加长六角螺母、连接杆、山型卡和六角螺帽,其中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焊接在所述水平钢筋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杆两端具有螺纹,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底部与所述山型卡套接、与所述六角螺帽螺纹连接;将带有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的所述水平钢筋搭置在相邻的叠合板板面上,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从两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穿过指向板顶模板,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的螺母下端部真够与叠合板底部齐平;

29、第二步:将所述山型卡、所述六角螺帽从下至上依次穿到所述连接杆上,将所述山型卡的上端面抵在板顶模板的梁柱下端面上;

30、第三步: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连接在一起;

31、第四步:旋转所述六角螺帽,使所述山型卡沿所述连接杆被所述六角螺帽抵住向上运动,从而收紧所述山型卡与所述水平钢筋之间的距离,两块叠合板受到所述水平钢筋向下的力,从而被调平。

32、进一步的,所述s07中叠合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为:

33、第一步:提前用水管浇水浸润组装后的叠合板;

34、第二步:向叠合板上层的钢筋网上填充混凝土,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并填满整个叠合板间隙;

35、第三步:混凝土凝固后,进行补偿和平整工作,并采用振捣器进行混凝土的压实处理;

36、第四步:旋转所述连接杆,将所述连接杆从所述单头加长六角螺母上分离开,使所述连接杆、所述山型卡、所述六角螺帽可以在下一层的叠合板施工中重复利用。

37、其中,所述s01中叠合板构件进场,将叠合板构件卸车后有序堆放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一:堆放场地摆放两块平行的工字钢,两块工字钢之间的距离小于叠合板的长度;

39、步骤二:在工字钢上摆放第一张叠合板;

40、步骤三:在第一张叠合板上均匀放置垫木;

41、步骤四:在第一张叠合板上的垫木上放下一张叠合板;

42、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三到所述步骤四,直至一共摆放6张叠合板,结束一组叠合板的堆放;

43、步骤六:按照所述步骤一到所述步骤五,进行剩下叠合板的按组堆放。

44、其中,所述s03中按照标高控制线进行板顶模板安装铺放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一:按照标高控制线安装支承架,并做好支架的调整和加强;

46、步骤二:在支承架上安装好顶板模板,并进行稳定固定,同时还需要对模板表面进行检查和清理;

47、步骤三:在顶板模板上安装钢筋骨架,对钢筋骨架端口进行焊接并切口;

48、步骤四:在钢筋骨架上安装压条;

49、步骤五:在钢筋骨架和压条之间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然后进行充分振捣和压实;

50、步骤六: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安装浮标;

51、步骤七: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压实和充分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和紧密;

52、步骤八:等待混凝土养护完毕后,进行敲击拆模。

53、其中,所述s04中连接相邻的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梁的钢筋时,叠合板短向出钢筋与两端墙体的连梁主筋有交叉,叠合板安装前抽出主筋,叠合板安装后再绑扎连梁主筋。

54、其中,所述s03中将叠合板吊装到对应位置的板顶模板上前,现在叠合板的吊点位置进行喷漆定位,同时进行安装方向的喷漆。

5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叠合板安装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虽然相邻两块的叠合板使用调平工具后能够保证没有出现高低不平、错台的现象,但是由于叠合板和板顶模板是通过水泥浇筑预制而成的,因此难免出现凹点,两者在结合后会出现空鼓,通过使用空鼓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出叠合板与板顶模板直接是否出现未紧密贴合的点,如果出现未紧密贴合的点会造成空鼓处的叠合板和顶板模板结构强度下降,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给整个建筑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56、通过使用调平工具,避免了两块相邻板之间容易出现错台,高低不平等质量缺陷;常规通过底部支撑体系进行一点一点微调的调平方式,工人操作难度大,调平过程费工耗时,现浇部分施工过程中容易再次扰动,成型效果不理想,使用调平工具施工方式简便、造价低廉且调平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