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95017发布日期:2023-10-11 17:5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2、图1为传统顶板后浇带支撑方式示意图。传统顶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架模板或碗扣架模板独立支撑,在两侧结构模板支撑拆除时予以保留,待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养护28天后方可拆除。传统顶板后浇带支撑体系长期占用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日常管理难度大,支撑材料极易损坏、甚至人为拆除模板,方木、顶托等材料容易变形、腐烂、锈蚀等,造成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松动。以20层住宅为例,自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至主体施工完成,顶板沉降后浇带传统模板支撑体系留置的时间长达至少148天(20层×6天/层)+28天(后浇带施工养护施工时间)=148天。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在自然条件及现场不确定的施工因素的影响下,模板支撑体系中的胶合板模板、背楞方木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变形,钢管、顶托等钢材也会产生锈蚀、变形、滑丝等现象,同时后浇带支撑体系不拆除,后浇带内容易堆积杂物,不便于清理。这些因素造成的变形积累必然改变后浇带两侧梁板的受力状态,甚至造成后浇带两侧梁板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及使用。

3、因此已知的顶板后浇带施工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a、根据设计绘制素混凝土柱平面布置图;

5、b、场地清理准备、素混凝土柱放线定位;

6、c、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柱加固

7、后浇带两侧素混凝土柱支撑在地下室结构梁板模板搭设过程中同时搭设加固,并在地下室框架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时浇筑、养护;

8、d、后浇带内模板支撑拆除

9、地下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达到拆除条件时将后浇带内模板支撑同时拆除,在模板支撑拆除时不得碰撞混凝土支撑柱;

10、e、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1、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满足浇筑条件后,应先对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断面上的松散残渣进行凿除,洒水湿润,并以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12、本发明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13、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素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200×200mm。

14、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素混凝土柱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

15、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素混凝土柱距离后浇带距离不大于200mm。

16、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素混凝土柱在后浇带两侧的距离不大于1200mm。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8、1、保证地下室顶板及主梁荷载传到底板,防止顶板及主梁下沉变形;

19、2、使后浇带处钢管支撑架材料得到有效周转;

20、3、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200×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柱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柱距离后浇带距离不大于2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柱在后浇带两侧的距离不大于1200mm。


技术总结
一种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设计绘制素混凝土柱平面布置图;b、场地清理准备、素混凝土柱放线定位;c、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柱加固,后浇带两侧素混凝土柱支撑在地下室结构梁板模板搭设过程中同时搭设加固,并在地下室框架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时浇筑、养护;d、后浇带内模板支撑拆除;e、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本发明的顶板后浇带素混凝土柱支撑的施工方法具有保证地下室顶板及主梁荷载传到底板,防止顶板及主梁下沉变形,使后浇带处钢管支撑架材料得到有效周转,节约成本和良好的适用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卢彬,郑永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