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风貌建筑木屋架原位修复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64844发布日期:2023-09-16 03:4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木屋修复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历史风貌建筑木屋架原位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风貌建筑中屋面结构大部分为木结构屋架,由于传统风貌建筑其所特有的建筑价值,需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且在不同房主使用过程中被不当改造使用,或长期无人使用导致年久失修,屋面大多出现漏雨或墙体返潮等,导致木屋架出现木材腐朽、虫蛀、变质,木材开裂老化,屋架下沉、倾斜、位移、扭转,节点或连接件锈蚀、变形、残缺,受火灾或其他不当改造使用,以及支承点损坏等;

2、对于出现多种损害且损害程度严重不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的木屋架,传统加固方式为落架大修,全部或局部拆除木屋架,整根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再重新安装,然后采用连接锚固和补强措施进行整体加固。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3、1、传统风貌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屋架安装时由于缺少大型起重吊装机械,原木屋架均为原位拼装,落架大修时,必须采用起重吊装机械将原屋架吊装至地面,由于原木屋架承载力已经不满足要求,吊装时屋架结构会再次遭受破坏;

4、2、落架大修全部或局部拆除木屋架,整根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不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

5、3、落架大修施工周期长,且需要占用较大的拼装场地;

6、为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重要建筑价值,需按照真实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对其木屋架进行保护修缮,同时保存其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统风貌建筑的木屋架组合式原位检修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历史风貌建筑木屋架原位修复施工方法。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历史风貌建筑木屋架原位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传统风貌建筑木屋架检修加固现场勘查:木屋架检修加固前首先对改造加固建筑进行现场勘查,收集整理好木屋架检修加固所需的各项参数;

4、s2,传统风貌建筑木屋架检修加固鉴定:以现场勘查发现的残损点及其对结构、构件安全性的影响为依据,按勘察项目、构件、结构体系三个层次对木屋架进行安全性鉴定,同时还需按要求进行抗震构造鉴定及截面抗震验算;

5、绘制每榀屋架中度及重度残损点分布图,注明残损范围以及处理建议;

6、s3,传统风貌建筑木屋架检修加固施工;

7、s4,屋架腐朽梁头一体式抗震加固施工:

8、a.屋架下弦在墙体支承位置因构件大量受潮或因构造上通风不良而导致大面积腐朽霉变,查清受损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9、b.先将梁头腐朽部分剔除干净,锯切为平整的梁头,并进行防腐、防火、防虫处理;

10、c.采用与原构件相同的树种木材,当确有困难时,可选取强度等级不低于原构件且性能相近的木材代替,按需形状及尺寸制成块件作为补强连接件,并进行防腐、防火、防虫处理;

11、d.用于木屋架修复加固的木材使用前应经干燥处理;

12、e.将预先加工准备好的钢板及木材补强连接件与屋架梁头进行一起定位并临时固定,根据钢板上的螺栓孔在木材补强连接件及屋架梁头上画出螺栓孔位置,使用电钻一次钻通,钻孔时钻杆应垂直于构件表面,螺栓孔孔径可大于螺杆直径,但不应超过1mm;

13、f.然后将屋架梁头、木材补强连接件、钢板通过螺栓连接,螺帽采用双螺帽,螺帽拧紧后各构件应紧密结合,局部缝隙不应大于1mm;

14、g.采用同样方法将屋架另一端梁头进行加固;

15、h.待屋架整体加固完成后,将屋架进行调平,并按原位置进就位固定,同时将钢板下端预埋于屋架梁基座内,最后用高强灌浆料将屋架基座灌填密实;

16、i.待屋架梁基座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将屋架支撑拆除,使屋架处于工作状态;

17、s5,下沉屋架渐进式反拉复原加固施工:

18、a.当屋架竖向挠度ω超规范限值l/150时,在屋架竖杆位置采用3根可调节钢拉杆,逐步渐进式的对其变形就行纠正复原,钢拉杆为φ22的圆钢,其螺纹应由车床加工;

19、b. 端部通过设置钢垫片与双螺帽可与屋架上弦杆及下弦杆分别锁禁,中间通过带有正反螺丝的连接件连接,通过旋转拧动拉杆而达到底部杆件带动屋架下弦杆向上位移;

20、c.首先在屋架上下弦杆相应位置分别画出螺栓孔位置,使用电钻一次钻通,钻孔时钻杆应垂直于构件表面,螺栓孔孔径可大于螺杆直径,但不应超过1mm;

21、d.然后将三根钢拉杆分别安装连接就位,用扳手将端部螺帽拧紧,螺帽拧紧后各构件应紧密结合,局部缝隙不应大于1mm;

22、e.随后由三名工人分别同时使用反手通过旋转带有正反螺丝的连接件,使屋架下弦杆向上移动,同时测量屋架下弦杆挠度变化情况;

23、f.整个反拉复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在2-3次内逐步完成,切不可一次纠正到位;

24、g.后续在屋架的使用维护过程中,应3-6个月测量一次屋架挠度变化情况,当发现挠度变大时,可重复上述步骤;

25、s6,屋架各杆件开裂复合式修复加固施工:

26、a.当构件开裂10mm以下属于自然干裂,不影响结构安全,且裂纹现状稳定的不对其进行干预。

27、b.当构件开裂10-30mm时,应用与原构件相同的树种木条,当确有困难时,可选取强度等级不低于原构件且性能相近的木材代替,以及改性环氧结构胶粘贴,将裂缝嵌补粘贴严实。

28、c.当构件裂缝宽度超过30mm,裂纹长不超过构件长度的l/2,深不超过构件宽度的1/4时,应先用b.方法将裂缝嵌补粘贴严实,然后加铁箍2-3道以防止其继续开裂。

29、优选地,所述传统风貌建筑木屋架检修加固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30、第一步:首先当木架构件的挠度超限制或发现有断裂迹象时,在屋架梁下支顶立柱,排查无险情后,搭设满堂支撑操作架体,将屋架梁以及屋盖结构进行回顶支撑;

31、第二步:按要求揭除瓦顶,再由上而下分层拆落望板、檩条,将屋架结构露出,同时做好屋架的侧向支撑;

32、第三步:打磨清理,用毛刷物理清除屋架雨渍污染及落灰,并将屋架表面进行打磨,以便于后续构件节点的加固处理。

33、优选地,所述反拉复原过程的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

34、第一阶段为将屋架竖向挠度ω纠正至l/150;

35、第二阶段为将屋架竖向挠度ω纠正至l/180;

36、第三阶段为将屋架竖向挠度ω纠正至l/240;

37、第四阶段为将屋架竖向挠度ω纠正至l/360。

38、优选地,每根所述钢拉杆均由3段组成,由上下两段螺纹杆及中间带有正反螺丝的连接件构成。

39、优选地,所述木屋架检修加固所需的各项参数如下:

40、老建筑保留情况,核对档案图纸,确定老建筑结构受力形式,屋架结构木材的数种及其材质情况,测定木材的强度或弹性模量,木材腐朽、虫蛀、变质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屋架跨度、高度及形式,屋架结构构件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屋架结构受力和变形状态,屋架主要节点的工作状态,屋架的支承情况,屋盖局部塌陷情况,铁件锈蚀、变形或残缺情况,历代维修加固措施。

41、优选地,所述木屋修复加固的木材使用前的含水率不应大于20%。

42、本发明具备以下有效效果:

43、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木屋架落架大修加固,无需拆除屋架吊落至地面后检修,不需要较大拼装场地;

44、同时屋架加固时无需整根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更加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具有加固成本低、加固施工质量稳定、显著提高构件承载能力;

45、本发明针对屋架下挠超限的加固方法,具有调节方法简单高效,同时充分考虑木构件特性,采用渐进式反拉复原加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