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2328发布日期:2023-12-01 05: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为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1、绿色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节能、节水、节材等优点的新型建筑,其建筑施工方式是通过将建筑分开预制,再输送至现场安装即可,通过现场安装能够在达到建造速度快、工期短,建筑质量好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绿色装配式建筑预制部件众多,如预制屋顶就是其中的一种。

2、传统预制屋顶虽能够通过预制再加至现场安装,能够达到安装高效且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但不可避免的预制屋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有不足之处,如预制屋顶缺乏集雨储备回流机构,以至于屋顶无法在炎热天气下,运用雨水储备进行屋顶水冷降温,而导致室内在炎热天气下无法在节能的基础上对室内进行散热降温的问题,其次屋顶也缺乏加速空气流通机构,以至于室内无法快速加速空气流通,而导致室内空气环境无法及时改善的问题,而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因此提出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来对其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解决了预制屋顶乏集雨储备回流机构,以至于屋顶在炎热天气下无法在节能的基础上对室内进行散热降温和缺乏空气加速流通机构,以至于室内空气环境无法及时改善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包括预制屋顶和集雨箱,所述集雨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均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设置于预制屋顶的两侧,所述预制屋顶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一端贯穿预制屋顶并延伸至预制屋顶的顶部,所述转动轴的表面且位于预制屋顶的顶部环形阵列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风扇,所述转动轴与集雨箱之间设置有储雨回流机构,所述储雨回流机构与预制屋顶之间设置有换热内循环机构,所述换热内循环机构与预制屋顶之间设置有空气置换机构,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机构。

3、优选的,所述储雨回流机构包括第一往复丝杠,所述第一往复丝杠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往复丝杠均通过轴承分别与预制屋顶顶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杠的一端贯穿预制屋顶并延伸至预制屋顶的底部,位于预制屋顶底部所述转动轴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与第一往复丝杠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同一高度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集雨箱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乳液泵头,所述第一往复丝杠的表面且位于预制屋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且第一螺纹套的一侧通过支架与乳液泵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乳液泵头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水冷弯管,且水冷弯管固定设置于预制屋顶的顶部,所述水冷弯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预制屋顶的底部,所述集雨箱的一侧连通有与水冷弯管相配套使用的回流直管,且回流直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预制屋顶的内部,同侧所述回流直管与水冷弯管之间通过软管固定连接有回流弯管。

4、优选的,所述换热内循环机构包括底框,所述底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底框分别固定设置于预制屋顶底部的两侧,所述底框的顶部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往复丝杠相配套使用的风筒,所述第一往复丝杠的表面且位于风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扇叶,所述底框顶部与预制屋顶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往复丝杠,所述第二往复丝杠和第一往复丝杠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往复丝杠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底部与回流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回流弯管配套使用的风口,所述预制屋顶的顶部且位于风口的前侧和后侧均弹性滑动设置有伸缩板。

5、优选的,所述空气置换机构包括空气置换槽口,所述空气置换槽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空气置换槽口分别开设于预制屋顶顶部的两侧,所述预制屋顶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套筒,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柱,且第一伸缩柱的一端滑动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套筒的底部,所述第一伸缩柱延伸至第一限位套筒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空气置换槽口相配套使用的密封盖板,所述横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盖板相配套使用的顶杆。

6、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两个底框之间,所述电动伸缩杆延伸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开槽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张紧弹簧,同一平面若干个所述张紧弹簧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卡盘,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盘相适配的卡槽。

7、优选的,所述集雨箱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套筒,所述第二限位套筒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柱,且第二伸缩柱的一端滑动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套筒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柱延伸至第二限位套筒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隔板。

8、优选的,所述底框的顶部且位于风口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套筒,所述第三限位套筒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柱,且第三伸缩柱的一端与伸缩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集雨箱的一侧连通有补水管。

1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s1、供水时,集雨箱顶部封隔板与集雨箱内壁形成的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并随着雨水汇聚后的重量增加,雨水间接性下压封隔板并流入集雨箱的内部;

12、s2、炎热天气散热降温时,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启动后其延伸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卡柱从转动轴底部卡套的内部抽出,转动轴在通过卡套与卡柱限位配合解除后,转动轴会恢复转动能力,当外界有风时,风力会通过催动第一风扇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会通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一皮带的传动配合带动第一往复丝杠转动,第一往复丝杠转动后其表面的第一螺纹套会因方向限位而进行上下移动,第一螺纹套移动对乳液泵头进行往复上下按压,乳液泵头反复按压后会将集雨箱内部储水间歇输送至分流管的内部,分流管将水源分散至水冷弯管、回流弯管和回流直管的内部,并将回流直管回流至集雨箱的内部,当外界无风力时,复位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复位后卡柱与卡套重新限位配合,随后启动驱动电机以驱动电机代替风力驱动即可;

13、s3、第一往复丝杠转动其表面的第二扇叶会进行转动,第二扇叶转动后会通过风筒将室内的空气引导至预制屋顶与集雨箱之间的夹层中,同时第一往复丝杠转动时还会通过第二皮带轮和第二皮带的传动配合带动第二往复丝杠转动,第二往复丝杠转动后第二螺纹套通过横杆带动回流弯管往复上下,回流弯管下降时会挤压伸缩板并延伸至风口的底部,回流弯管延伸至风口底部时第二扇叶引导的空气会与回流弯管间接换热后从风口重新导入室内;

14、s4、第二往复丝杠在通过横杆带动回流弯管往复上下移动时,横杆还会带动顶杆进行上下移动,顶杆向上移动时会逐渐将密封盖板顶开,密封盖板顶开同时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密封盖板顶开后经第二扇叶引导的空气会通过空气置换槽口流通至室外。

15、优选的,s4中密封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形密封条,且回形密封条处于密封盖板和预制屋顶之间。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在预制屋顶和集雨箱之间设置储雨回流机构、换热内循环机构和空气置换机构,使得预制屋顶在炎热天气能够通过储雨回流机构、换热内循环机构和空气置换机构的共同协同下,来使预制屋顶的本体能够进行水冷节能物理降温改善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能够间歇对室内空气进行间接换热内循环,以达到室内温度进一步散热降温的效果,以及间歇将室内空气向外流通,加速室内空气置换,改善室内环境的效果。

19、(2)该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在集雨箱的顶部弹性活动设置封隔板,使得集雨箱内壁能够通过与封隔板配合,来将外界雨水间歇补入集雨箱的内部,且通过封隔板的弹性设置,还能够使无雨期间,封隔板能够通过与集雨箱的弹性密闭配合,来减少雨水的蒸发损失。

20、(3)该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在转动轴与电动伸缩杆和驱动电机之间设置卡套和卡柱,并在卡套和卡柱之间设置卡盘和卡槽,使得转动轴和第一风扇在不使用时,不但能够通过卡套和卡柱的限位配合以及驱动电机输出轴自锁功能,来对转动轴和第一风扇进行限位制动,而且在无风天气下,还能够依靠驱动电机的动力来代替风力驱动转动轴和第一风扇转动。

21、(4)该装配式绿色建筑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在密封盖板的顶部设置第一限位套筒、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伸缩柱,使得密封盖板能够通过第一限位套筒、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伸缩柱的弹性配合,活动契合于空气置换槽口的顶部,通过其弹性活动设置即可满足空气流通时被动打开,也能够在不通风自行封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