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14156发布日期:2024-01-16 12:1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高差比较大的地形中经常出现半地下室,在地形高的一侧有外墙挡土,如图1所示目前在建设外墙需预留800mm中左右的施工空间即肥槽,在浇筑混凝土外墙时,采用两面夹板,中间用对穿螺栓拉结,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涨模,把模板挤压变形,此施工方法预留的肥槽空间增大了土方开挖量,后期回填量以及基坑支护也需要外扩800mm,加大了支护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呈倒梯形设置,所述外墙的一侧紧贴基坑支护,所述外墙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础拉梁,所述外墙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结构顶板,所述结构顶板固定连接于基坑支护上端,所述基础拉梁设置在地下室地坪上。

3、可选的,包括桁架,所述桁架位于外墙的一侧,所述桁架包括模板,所述模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杆,所述模板底端和第一竖向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扫地杆,所述模板靠近中间的位于与第一竖向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撑杆,所述横撑杆靠近模板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横撑杆靠近模板的一端与扫地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杆。

4、可选的,所述桁架呈三角形。

5、可选的,所述桁架与基坑支护之间的空间呈倒梯形,所述桁架用于外墙的浇筑。

6、可选的,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修筑结构顶板和基础拉梁;

8、步骤2、在基坑支护旁设置桁架,使桁架和基坑支护之间呈倒梯形;

9、步骤3、浇筑外墙。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原有的基坑支护浇筑的倒梯形外墙,可以避免开挖肥槽和后期回填的工程量,同时减少了支护工程量,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桁架使模板承受的下冲载荷经过最短的路径传递给地面,提高对模板的加固效果,有效预防涨模,降低加固成本,同时外墙紧贴基坑支护,可在基坑支护侧壁上做结构防水层,通过上宽下窄的梯形形状,将侧向水、土压力大部分传给连接刚度大的上端结构顶板,传给下端基础拉梁的水平荷载较小,可以较好的解决地坪上基础拉梁嵌固刚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包括外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1)呈倒梯形设置,所述外墙(1)的一侧紧贴基坑支护(2),所述外墙(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础拉梁(3),所述外墙(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结构顶板(4),所述结构顶板(4)固定连接于基坑支护(2)上端,所述基础拉梁(3)设置在地下室地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所述桁架位于外墙(1)的一侧,所述桁架包括模板(5),所述模板(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杆(6),所述模板(5)底端和第一竖向支撑杆(6)底端固定连接有扫地杆(7),所述模板(5)靠近中间的位于与第一竖向支撑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撑杆(8),所述横撑杆(8)靠近模板(5)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支撑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杆(9),所述横撑杆(8)靠近模板(5)的一端与扫地杆(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杆(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与基坑支护(2)之间的空间呈倒梯形,所述桁架用于外墙(1)的浇筑。

5.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梯形半地下室外墙结构,包括外墙,外墙呈倒梯形设置,外墙的一侧紧贴基坑支护,外墙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础拉梁,外墙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结构顶板,结构顶板固定连接于基坑支护上端,基础拉梁设置在地下室地坪上,本发明通过利用原有的基坑支护浇筑的倒梯形外墙,可以避免开挖肥槽和后期回填的工程量,同时减少了支护工程量,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桁架使模板承受的下冲载荷经过最短的路径传递给地面,提高对模板的加固效果,有效预防涨模,降低加固成本,外墙上宽下窄的形状,将侧向水、土压力大部分传给连接刚度大的结构顶板,基础拉梁的水平荷载较小,较好的解决地坪上基础拉梁嵌固刚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汪凯,孟瑶,晋华,周先祥,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