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52647发布日期:2023-12-03 05: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的,尤其是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型钢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后加部分一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并降低原结构应力水平,致使一般加固结构中所特有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完全消除。

2、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58681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包括至少两组体外预应力筋、张拉端结构、固定端结构和转向装置,张拉端结构位于每跨框架梁的中部梁底下方,张拉端结构采用环形锚具对两组体外预应力筋进行搭接和张拉,两组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分别从相反的方向穿设于张拉端结构中,两组体外预应力筋的另一端分别锚固于固定端结构上或者穿经相邻跨框架梁之间的框架柱处且与框架梁垂直的梁后穿设于位于邻跨框架梁的中部梁底下方的张拉端结构中,每组体外预应力筋通过各自的转向装置进行转向,转向装置设置于张拉端结构与固定端结构之间的框架梁底部或者设置于张拉端结构与框架柱的转向通孔之间的框架梁底部。

3、但是,当需要将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上时,需操作人员先将挤压锚套设于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然后通过挤压机具对挤压锚进行挤压,使得挤压套筒产生塑形变形后与体外预应力筋完全贴合,最后再将挤压锚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这样操作较为繁琐,从而增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便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包括混凝土框架梁,所述混凝土框架梁上设置有多个体外预应力筋,所述混凝土框架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进行安装的张拉瑞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块,多个所述安装块与多个所述体外预应力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插接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移动的驱动机构。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体外预应力筋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上时,先将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当限位杆对准通孔时,此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的内壁,从而能够便于对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进行安装,再将体外预应力筋的另一端安装于张拉端结构中,从而能够便于将体外预应力筋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上,进而能够便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杠,所述丝杠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所述丝杠与所述限位杆螺纹配合,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转动的转动件,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限位杆进行导向的导向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时,先通过转动件驱动丝杠转动,同时在导向件对限位杆的导向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驱动限位杆移动。

6、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电机,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丝杠转动时,先通过操作人员启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能够便于驱动丝杠进行转动。

8、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所述导向杆与所述限位杆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贯穿限位杆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丝杠驱动限位杆移动时,通过导向杆的设置,能够便于降低限位杆发生旋转的可能性,从而能够便于限位杆做平移运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能够抵接于所述体外预应力筋;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壁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二抵接块能够抵接于所述体外预应力筋,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抵接块抵接于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抵接机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杆由于横向剪切力较大而发生断裂时,通过抵接机构驱动第二抵接块抵接于体外预应力筋的外侧壁,体外预应力筋抵接于第一抵接块,通过第一抵接块与第二抵接块对体外预应力筋施加压力以及摩擦力,从而能够便于降低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分离的可能性,进而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实施补救操作。

12、优选的,所述抵接机构包括第三抵接块,所述第三抵接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抵接槽的内壁,所述抵接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抵接块;所述第一弹簧套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所述第三抵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内壁滑动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抵接块;所述第三抵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抵接槽的一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沿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抵接块朝靠近所述第二抵接块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第二抵接块抵接于体外预应力筋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三抵接块朝靠近第二抵接块的方向移动,第三抵接块驱动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驱动第二抵接块抵接于体外预应力筋的外侧壁。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勾,所述限位勾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抵接块,所述第三抵接块上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勾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限位杆能够插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钢绳,所述钢绳贯穿所述限位杆设置,所述钢绳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钢绳靠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勾能够与所述限位环相配合,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收卷辊,所述钢绳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端绕设于所述收卷辊,所述钢绳固定连接于所述收卷辊的外侧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对体外预应力筋进行限位后,限位杆继续插接于插接槽,此时钢绳处于拉紧状态,再通过液压缸驱动限位勾穿过限位环与其配合;当限位杆由于横向剪切力较大而发生断裂时,此时体外预应力有沿水平方向朝靠近第一抵接块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体外预应力筋驱动钢绳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此时钢绳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便于体外预应力筋驱动钢绳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钢绳驱动限位环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限位环驱动限位勾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便于驱动第三抵接块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设置有第四抵接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抵接块,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所述第四抵接块能够抵接于所述体外预应力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体外预应力筋插接于第一安装槽时,体外预应力筋抵接于第四抵接块,此时第三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从而能够便于对体外预应力筋进行抵紧,进而能够便于降低体外预应力筋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9、s1:将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

20、s2:驱动体外预应力筋移动,使限位杆对准通孔;

21、s3: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的内壁;

22、s4:将体外预应力筋的另一端安装于张拉瑞结构。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将体外预应力筋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上时,先将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当限位杆对准通孔时,此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的内壁,从而能够便于对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进行安装,再将体外预应力筋的另一端安装于张拉端结构中,从而能够便于将体外预应力筋安装于混凝土框架梁上,进而能够便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2.当限位杆由于横向剪切力较大而发生断裂时,通过抵接机构驱动第二抵接块抵接于体外预应力筋的外侧壁,体外预应力筋抵接于第一抵接块,通过第一抵接块与第二抵接块对体外预应力筋施加压力以及摩擦力,从而能够便于降低体外预应力筋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分离的可能性,进而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实施补救操作;

26、3.在限位杆插接于通孔对体外预应力筋进行限位后,限位杆继续插接于插接槽,此时钢绳处于拉紧状态,再通过液压缸驱动限位勾穿过限位环与其配合;当限位杆由于横向剪切力较大而发生断裂时,此时体外预应力有沿水平方向朝靠近第一抵接块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体外预应力筋驱动钢绳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此时钢绳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便于体外预应力筋驱动钢绳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钢绳驱动限位环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限位环驱动限位勾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便于驱动第三抵接块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