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8317发布日期:2024-01-16 12:3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会采用浇筑的方式构建房屋,而浇筑房屋时,会通过现场浇筑或者是预先浇筑构成预制件在现场施工中进行拼接,而预先浇筑成型施工现场组装的方式业内通常称为装配式建筑,其中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2、中国专利cn114673358a公布一种建筑浇筑振捣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放置与混凝土表面,且方便进行移动的建筑浇筑振捣装置,包括有振捣棒、第一安装块、框体、第一弹簧等;振捣棒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外侧滑动式设有框体,框体与第一安装块之间连接有八个第一弹簧。工作人员将底板放置在混凝土表面,底板体积较大使得本装置受力面积大,避免本装置陷入混凝土内,同时,由于底板左右两侧均为翘起设置,在本装置移动位置时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流到底板上,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使得振捣棒缓慢向下移动,从而将混凝土内部空隙挤压填实。

3、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4、现有预制浇筑中,会将水泥浆料倒入预先设置的模具中,配合模具中的钢筋构成水泥预制件,而在对模具内部的水泥浆料进行振捣中,现有多数采用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振捣,从而在人工振捣时无法把握误差,易导致振捣棒不能均匀的排出浆料内部的空气,而操作机械进行振捣时,易发生对钢筋结构密集处出现漏振或者误碰钢筋影响钢筋的预设位置的问题,进而导致预制件的成型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包括;

4、支架;

5、浇筑模具单元,所述浇筑模具单元活动设置在支架的顶部;

6、所述浇筑模具单元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浇筑腔,所述浇筑腔的内部横纵交错设置有钢筋;

7、浇筑校正单元,所述浇筑校正单元活动设置在浇筑模具单元的顶部;

8、所述浇筑校正单元包括平整台,所述平整台的内部嵌入有若干个振捣件,所述平整台的一侧设置有压实底台,所述平整台的另外一侧设置有尾板,所述尾板的内部安装有往复件,所述压实底台的表面活动设置有压实棒,所述往复件的输出轴通过联动件和横轴柱活动连接,所述横轴柱的表面嵌入有若干个振捣棒,所述横轴柱的顶部设置有斜折板,所述斜折板的底部通过曲板和中立板活动连接,所述中立板的底部设置有平整板。

9、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模具主体的底部,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腿,

10、所述支撑台的两个长度侧均设置有推动轨,所述推动轨的侧部安装有推动驱动源,所述推动轨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架腿。

11、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台的长度侧和宽度侧开设有容纳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模具主体的长度侧和宽度侧分别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穿口和串口;

12、所述钢筋通过支撑台长度侧和宽度侧的通孔上下交错在浇筑腔的内部,上下交错的钢筋在浇筑腔内部围成有振捣区。

13、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主体还包括夹持腔,所述浇筑腔的外侧设置有夹持腔;

14、所述模具主体的宽度侧和长度侧分别设置有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

15、所述宽度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对接口,所述宽度放置板通过对接口和长度放置板卡接,所述浇筑腔和夹持腔之间设置有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

16、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宽度放置板包括顶卡板,所述顶卡板设置在宽度放置板的顶部,所述顶卡板的底面通过紧固件和宽度放置板的顶面螺纹连接,所述顶卡板与浇筑腔相背的一侧连接有竖抵板,所述竖抵板与夹持腔插接,所述竖抵板的底部间隔分布有夹口一;

17、所述长度放置板包括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下压板的底部间隔分布有夹口二。

18、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整台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架腿;

19、所述联动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横轴柱,所述横轴柱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套,所述圆套的内侧铺设有缓冲套,所述圆套通过缓冲套和振捣棒连接;

20、所述横轴柱的外侧设置有中夹板,所述横轴柱与中夹板通过减振件连接。

21、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整台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循环轨,所述循环轨以导板的中线前后对称;

22、所述导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循环轨平行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低侧设置有穿块,所述穿块和缓冲槽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三,所述穿块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夹接板,所述夹接板的底部向内延伸活动卡接在循环轨的内部,所述循环轨顶部的高侧导通连接有对接轨。

23、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斜折板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导板对应的开口槽,且开口槽的宽度大于导板的宽度;

24、所述开口槽的外侧设置有侧柱,所述侧柱设置在平整板的顶部,所述侧柱的顶部设置有辅助内套柱,所述辅助内套柱活动设置在中空套的内部,所述辅助内套柱设置在中空套部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与中空套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二,且弹性件二套设在辅助内套柱的表面,所述中空套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平整台的底部。

25、作为本发明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柱的外侧通过触发杆和同步板活动连接;

26、所述压实底台的内部开设有与振捣区相对应的对应腔,所述对应腔的四角均设置有角块,所述角块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压实棒,所述压实棒的表面套设有弹性件一,所述角块通过弹性件一和同步板弹性连接,所述压实棒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同步板的底部。

2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浇筑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28、步骤一、穿筋密封:通过将钢筋穿入到支撑台和浇筑腔的内部,并将钢筋和浇筑腔之间的缝隙通过结构胶进行密封;

29、步骤二、移动填料:通过将搅拌水泥浆液移动浇灌到浇筑腔的内部;

30、步骤三、定点振捣:通过活动架腿和平整台的移动,使振捣棒插入到浇筑腔的内部,使泥浆被倾斜振捣;

31、步骤四、压实平整:在振捣棒的插入过程中,会带动平整板下移对浇筑腔的内部浆液进行振荡平整。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3、预先将模具主体放置到支撑台的表面,并将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在模具主体内部进行组合,使长度放置板被限制在宽度放置板内部的对接口中,使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围成的区域为浇筑腔,使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与模具主体之间的区域为夹持腔,再将钢筋穿过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后上下交错在浇筑腔的内部,而钢筋外露的部分置于夹持腔的内部,从而便于钢筋对组合的长度放置板和宽度放置板进行初步限制。

34、通过在夹持腔的内部分别放置竖抵板和下压板,使竖抵板和下压板将宽度放置板和长度放置板推到限制在模具主体的中部,并使下压板和斜折板底部的夹口二和夹口一对夹持腔内部的外露钢筋进行下压抵持,并通过紧固件将顶卡板和侧板与宽度放置板螺纹连接,从而使浇筑腔和交错钢筋构建成型,而上述组合结构便于在浇筑成型后进行拆卸脱模,且对钢筋进行外侧推动夹持,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振捣对钢筋的偏移影响。

35、通过活动架腿带动平整台和振捣棒移动一个振捣区的距离后停止,使往复件启动,使往复件通过联动件推动横轴柱和中夹板沿着循环轨底半段的高侧向其底半段的低侧移动,从而使振捣棒倾斜的插入浆料层的内部,从而使倾斜的振捣棒可以更加充分的和浆料进行接触,使浆料内部的空气被排出。

36、横轴柱随着循环轨的下移,会使横轴柱通过斜折板和曲板的高度变化下压带动中立板和平整板下移,从而使平整板与振捣棒振捣过后的浆料层的表面进行接触,使平整板下移对浆料层进行下压平整,而振捣棒会通过横轴柱以及曲板的传递,使振捣棒的振动会传递给平整板,使平整板会在振动中对浆料层的表面进行平整,从而减少浆料层表面的缺陷。

37、通过触发杆带动同步板下移,使同步板底部的压实棒沿着角块下移,并使压实棒下移对振捣区的四角即钢筋交错处的外侧进行压实,从而减少钢筋交错处易出现填充不实导致空隙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振捣区的大小需要根据振捣棒振捣的辐射面积进行设计,从而在保证振捣棒对振捣区的振捣辐射的覆盖前提下,通过压实棒对钢筋的交错处进行压实,从而提高预制混凝土浇筑的成型质量。

38、通过往复件的回缩,会使中夹板运动到循环轨的上半段,从而使振捣棒上抬一部分距离,便于浆料层内部的积攒空气排出,而振捣棒在往复件的回缩过程中,会和循环轨上半段的夹接板进行接触使弹性件三被压缩,从而使振捣棒抽出的速度减缓,从而保障了振捣棒对浆料振荡的时长,且通过循环轨的回转设计以及抬升移动回缩的弹性减速,可以分层次的对浆料层进行振捣,从而提高了浇筑的成型质量。

39、通过振捣棒的回缩会使与中立板接触的曲板,从其高侧转移到底侧,从而使平整板在弹性件二的回弹下,从浆料的表面脱离,从而便于平整板底部区域的振捣浆料排气,从而便于平整板后续随着中夹板沿着循环轨的循环,往复对浆料层进行振荡排气平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