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

文档序号:37263895发布日期:2024-03-12 20:4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

本发明涉及减震支座,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1、地震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而地震中产生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为此,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设计。隔震技术是常用的减震措施,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基础隔震技术指的是利用柔性连接的方式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系统。近年来常用的隔震装置是隔震橡胶支座与弹性滑板支座,其中隔震橡胶支座主要是由钢板以及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在隔震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高烈度区大高宽比隔震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橡胶支座与弹性滑板支座会出现支座拉应力超限、滑板支座提离等问题。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5949278 a,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中心固定有曲面中心块,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心固定有曲面中心槽,曲面中心块可滑动地限位于曲面中心槽内;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一抗拉组件,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二抗拉组件;相邻第一抗拉组件和第二抗拉组件之间设有阻尼隔震组件。由此可见,所述抗拉隔震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无法根据抗拉隔震装置实际所处的振动情况对其进行细节减震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抗拉隔震装置实际所处的振动情况对其进行细节减震调整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承载力的抗拉隔震装置,包括,

3、下连接板,其与震动物体连接;

4、阻尼装置盒,其在所述下连接板外围用于减小下连接板的振动幅度,其内部存有与内壁弹簧连接的的可调式阻尼器,所述可调式阻尼器为弹簧弹性可调且顶部长度不一致的u型结构,其内部存有未装满阻尼液的环形阻尼液腔,所述可调式阻尼器中部存有液体流速检测仪和阻尼液调速装置,所述液体流速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环形阻尼液腔内阻尼液的实际流速,所述阻尼液调速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环形阻尼液腔内阻尼液的实际流速;

5、激光测振仪,其用于对进行下连接板进行实时振动状态检测;

6、调控单元,其所述激光测振仪、所述液体流速检测仪、所述阻尼液调速装置相连接,用以根据实时振动状态对所述抗拉隔震装置进行分析调控,包括,对阻尼液的流速进行检测确定阻尼液是否需要更换,根据所述激光测振仪的检测内容对抗拉隔震装置进行振动状态评分及振动等级初次判断,确定抗拉隔震装置是否需进行二次确定振动等级确定,根据抗拉隔震装置的实时振动等级,进行抗拉隔震装置状态确定,根据确定的抗拉隔震装置状态对所述可调式阻尼器进行流速调整。

7、进一步地,上连接板,其与隔震物体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中心存有曲面中心块,所述上连接板前后段均存有螺栓连接的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上存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为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8、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有中心存有曲面中心槽,所述曲面中心槽的曲度大于所述曲面中心块的曲度,所述下连接板左右侧均存有螺栓连接的竖向滑轨,所述竖向滑轨上存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存有前后方向上的限位,所述第二限位装置的限位距离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限位距离相同;

9、抗拉组件,其用于分离隔震物体和另一物体的振动能量,所述抗拉组件包括,第一抗拉组件和第二抗拉组件;所述第一抗拉组件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前、后两端,与所述上连接板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横向滑轨内滑动,所述第一抗拉组件中部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抗拉组件其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竖向滑轨内滑动,所述第二抗拉组件中部为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强度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强度相同;

10、摆动液压缸组件,其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四角,用于对所述上连接板的摆动状态进行复位,所述摆动液压缸组件包括,摆动液压缸、万向节、安装座,所述摆动液压缸组件通过所述万向节与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摆动液压缸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11、进一步地,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阻尼液流速范围和预设检测调速值,所述阻尼液流速范围包括阻尼液流速最大值和阻尼液流速最小值,在所述可调式阻尼器的使用过程中,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流速检测周期,当抗拉隔震装置使用时,对进入流速检测周期的可调式阻尼器进行阻尼液流速检测,打开所述阻尼液调速装置至预设检测调速值,在所述调控单元内根据阻尼液的实际流速和阻尼液流速最小值对比,确定阻尼液是否需要更换;

12、若实际流速小于等于阻尼液流速最大值,则所述环形阻尼液腔内阻尼液符合使用标准,关闭所述阻尼液调速装置;

13、若实际流速小于阻尼液流速最小值,则对所述环形阻尼液腔内阻尼液进行更换。

14、进一步地,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检测周期,在任一检测周期内,根据所述实时振动检测内容,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对抗拉隔震装置进行振动状态评分;

15、所述激光测振仪内设有测量周期,根据若干测量周期对所述激光测振仪的实时振动状态检测所检测出的若干唯一实际位移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实际振动幅值、实际振动速度、实际振动频率;

16、所述振动状态评分根据实际振动幅值、实际振动速度、实际振动频率确定,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若干调整参数,包括,根据实际振动幅值设置的幅值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振动速度设置的速度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振动频率设置的频率调整参数,所述幅值调整参数与所述实际振动幅值成正比,所述速度调整参数与所述实际振动速度成正比,所述频率调整参数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成正比。

17、进一步地,在任一检测周期内,根据振动状态评分进行振动等级初次判断,确定抗拉隔震装置是否需进行二次确定振动等级确定,在所述调控单元内设有第二振动状态评分阈值;

18、若振动状态评分小于第二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则抗拉隔震装置需进行二次确定振动等级确定;

19、若振动状态评分大于等于第二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则抗拉隔震装置处于第一振动等级,所述抗拉隔震装置进入报警状态。

20、进一步地,在所述调控单元内还设有第一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在任一检测周期内,根据振动状态评分与第一振动状态评分阈值的对比,确定需进行二次确定振动等级确定的抗拉隔震装置所处振动等级,所述第一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振动状态评分阈值;

21、若振动状态评分小于第一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则所述抗拉隔震装置处于第三振动等级,继续进行振动状态评分及振动等级初次判断;

22、若振动状态评分大于等于第一振动状态评分阈值,则所述抗拉隔震装置处于第二振动等级,直接进入阻尼液的流速调整判定。

23、进一步地,当所述抗拉隔震装置处于第二振动等级时,在所述调控单元内,根据此时抗拉隔震装置的实时振动检测内容确定阻尼液的预设流速,并结合阻尼液的实际流速计算阻尼液调速装置需进行的调整速率,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流速调整模型,所述流速调整模型根据实时振动检测内容和阻尼液的阻尼性质进行分析确定阻尼液的预设流速;

24、在所述调控单元内设有阻尼液调速装置的预调速值,

25、若调整速率大于预调速值,则根据调整速率对所述阻尼液调速装置进行调整。

26、进一步地,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调速装置时长调整周期、基础调整周期、计时模块,当阻尼液调速装置进行调整时,对抗拉隔震装置所处的振动等级进行实时判断,所述计时模块开始计时;

27、当计时模块计时达到基础调整周期时,若抗拉隔震装置仍处于第二振动等级,则对阻尼液调速装置进行调整时长延长处理,直至抗拉隔震装置处于第三振动等级,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记录此次阻尼液调速装置的实际调整时长;

28、当计时模块计时未达到基础调整周期时,若抗拉隔震装置仍处于第一振动等级,则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记录此次阻尼液调速装置的实际调整时长;

29、在所述调控单元,汇总任一调整周期内阻尼液调速装置的若干实际调整时长。

30、进一步地,在所述调控单元内存有针对基础调整周期的可控范围,对于任一调速周期内的所有实际调整时长,在所述调控单元内计算若干实际调整时长计算平均调整时长,并对计算平均调整时长与基础调整周期的时长差值;

31、若时长差值不在可控范围内,则对基础调整周期进行调整。

32、进一步地,针对基础调整周期的调整参数,当需要对基础调整周期进行调整时,所述可控范围存有可控最大值和可控最小值,根据可控范围和可控最大值和可控最小值,跟时长差值与可控最大值以及可控最小值的关系,确定对基础调整周期的变更调整周期;

33、若时长差值大于可控最大值,则根据基础调整周期和调整参数时长,计算变更调整周期,进行延长基础调整周期处理;

34、若时长差值小于可控最小值,则根据基础调整周期和调整参数时长,计算变更调整周期,进行缩短基础调整周期处理。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通过调控单元与下连接板相连的激光测振仪进行分析,能够计时有效的对于实时振动状态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振动状态对下连接板外围的阻尼装置盒内的可调式阻尼器进行实时调节,对下连接板振动进行有效的吸收及分散,提高抗拉隔震装置的承载能力,增大抗拉隔震装置的适用范围。

36、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抗拉隔震装置将需要进行隔震的两个物体进行隔离,减少振动过程对需隔离物体的振动影响,同时,通过抗拉组件对两个隔离物体之间的振动能量进行有效地吸收、分散,抗拉组件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不同的安装方式,使两隔离物体进行不同方向的晃动,减少隔离物体双方的影响程度,四角的摆动液压缸组件对于两个隔离物体之间的振动能量进行有效地分散,使上连接板所连接的物体在晃动的同时更容易复位,同时运用液压减能更加安全。

37、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处于流速检测周期的可调式阻尼器进行阻尼液状态确定同时,对可调式阻尼器内部阻尼液及时更换,确保可调式阻尼器处于正常状态,提高抗拉隔震装置的隔震能力。

38、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实时振动检测内容对下连接板的振动状态进行评分计算及振动等级确定,以确定抗拉隔震装置所处的具体等级,以便后续对抗拉隔震装置进行具体的减震调节,对于出现承载力超出抗拉隔震装置的则进行报警,使处于危险振动状态下抗拉隔震装置能够及时进行提醒,防止因使用不当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发生。

39、进一步地,本发明在调控单元设置若干调整参数以调整振动状态评分的计算过程,从而对针对过程进行全面的振动等级确定,并根据实际计算测振仪的检测值对振动状态评分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控制,以免后续对抗拉隔震装置的减震过程造成影响。

40、进一步地,本发明在调控单元内设置流速调整模型,计算阻尼液调速装置需进行调整的结果值进行预测,并根据阻尼液的实际流速,对阻尼液调速装置进行调节速率判断,确定是否对符合阻尼液调速装置的调速最低值,对于符合的则进行阻尼液调速装置速率调节,提高抗拉隔震装置在应对较大的振动情况时能够进行有效地调整,提高抗拉隔震装置隔震效率。

41、进一步地,本发明在进行阻尼液调速过程中,对阻尼液调速装置进行调整时长计时和抗拉隔震装置所处的振动等级事实判断,确定此阻尼液调速装置的实际调整时长,以便后续对阻尼液调速装置的基础调整时长进行调节,细化抗拉隔震装置的对于阻尼液的调速过程。

42、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时长差值,整体把控实际调整时长与基础调整周期的差值,从而便于对基础调整周期进行整体调整,同时,加强抗拉隔震装置对于连续振动过程中的的能量进行分散维持状态,减少抗拉隔震装置中其他减震组件的因多次调解造成的损耗。

43、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调整参数以用来从整体调节基础调整周期,从而提高抗拉隔震装置对于连续振动过程中的的能量进行分散持续性,而确保需隔离物体能够在连续振动中长期维持稳定波动状态,减少抗拉隔震装置中的其他减震组件的损耗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