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67352发布日期:2024-03-28 18:5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群体仓立仓是一种用于储存大量散装物料的储存设施,特别是在工业厂房麦芽厂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群体仓立仓通常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由多个小直径仓体相连为群体仓立仓,直径在12m,高度多在50m左右;

2、这种群体仓立仓通常由以下结构组成:1、群体仓立仓仓壁,其仓壁厚度通常为220mm左右;2、大坡度混凝土漏斗,在群体仓立仓内部通常会设置有混凝土漏斗,该混凝土漏斗一般高6m,坡度为45°;3、高空混凝土楼盖,在群体仓立仓顶部设置高空混凝土楼盖,高度50m左右,由此可见,群体仓立仓建筑施工远远超过了一般高大支模工程的范畴。

3、现有技术的群体仓立仓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为:

4、1、群体仓立仓内混凝土漏斗一般采用扣件式脚手架和单面支模工艺,该工艺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但是其缺点是由于漏斗坡度较大,导致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容易在漏斗底部堆积,难以成型。

5、2、群体仓立仓高空筒盖一般采用桁架法进行施工,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构较为稳定且可在立仓滑模开始就与滑模系统组成一个封闭平台,方便于人员活动,但存在以下固有的缺点:施工周期长,耗用材料多,拆除难度大。

6、由此可见,需要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以更经济、更安全的使这种内含大坡度混凝土漏斗、结构复杂的超高群体仓立仓整体结构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者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将内含大坡度混凝土漏斗、结构复杂的超高群体仓立仓整体结构成型,以提高混凝土漏斗成型质量并提高施工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群体仓立仓新型集成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通过滑模施工工艺进行仓壁安装施工以形成群体仓立仓仓壁;

4、s2:根据仓内混凝土漏斗具体尺寸及受力计算,进行架体设计;

5、s3:处理地基,进行放线排底并确定脚手架立杆位置;

6、s4:根据架体设计、脚手架立杆位置和现场放样,搭设脚手架主架体;

7、s5:通过平面布置图,计算顶托的布置标高,根据顶托标高布置主龙骨;

8、s6:平行主龙骨方向布置次龙骨;

9、s7:在木枋上部沿混凝土漏斗下至上的顺序环向铺装厚木模板,以完成底部模板施工;

10、s8:在底部模板上部安装顶部模板,加固处理,且于顶部模板上间隔开设孔洞,以完成顶部模板施工;

11、s9:采用贝雷架转换支撑体系进行群体仓立仓高空筒盖施工。

12、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1中,所述仓壁安装施工采用液压提升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s101:设计立仓仓壁并确定仓壁施工位置;

14、s102:根据立仓仓壁设计要求制作滑模模板;

15、s103:定位并预埋贝雷架预埋板;

16、s104:根据仓壁施工位置安装滑模模板;

17、s105:使用液压提升系统在滑模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

18、s106: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滑模模板,以完成仓壁安装施工。

19、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104中,滑模模板通过若干支承杆进行支撑安装,所述支承杆包括支承杆本体、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螺杆,所述支承杆本体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承杆本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置于所述支承杆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第二接头置于所述支承杆本体的下端部,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螺纹连接,以使若干所述支承杆本体相互连接固定。

2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9中,采用贝雷架转换支撑体系进行群体仓立仓高空筒盖施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s901:根据群体仓立仓高空筒盖的具体尺寸及受力计算,进行贝雷架架体设计;

22、s902:焊接支撑结构,通过吊塔吊装贝雷架;

23、s903:采用槽钢将贝雷架连接成整体,采用u型丝连接加固,且于所述槽钢上铺满安全网;

24、s904:搭设支撑脚手架,进行混凝土浇筑;

25、s905:进行条件养护试块试验,试验后拆除贝雷架。

26、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所述架体设计包括:架体的横距、纵距、步距、荷载计算和连接件设计。

27、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3中,所述放线排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s301:进行漏斗处内轴线定位,定位出两条过圆心的正交轴线;

29、s302:根据正交轴线和架体设计确定每根立杆的位置。

3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4中,所述搭设脚手架主架体包括:

31、s401:计算脚手架立杆的搭设高度;

32、s402:根据脚手架立杆位置和搭设高度,搭设脚手架立杆和横杆;

33、s403:弯曲搭设环向钢管,且于每根立杆下设置一块木制垫板。

34、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龙骨采用直径为48.3mm,壁厚为3.6mm的钢管,所述主龙骨根据顶托标高纵向排布。

35、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次龙骨采用40mmx90mm规格的木枋,所述木枋分区域对称平铺布设,且于所述木枋两端与所述主龙骨钢管采用铁丝加固。

36、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901中,所述贝雷架架体设计包括贝雷架架体选型、贝雷架架体布置和贝雷架连接设计。

37、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38、1、本技术采用扣件式脚手架配合底部模板和顶部模板的双面支模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漏斗底部单面支模施工方法,双面支模提供了顶部和底部的均匀支撑,有助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模板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压力不均导致的模板变形,从而提高成型质量;并且采用双面支模使得混凝土漏斗的内外表面都能充分接触模板,由于双面支模两侧都受到支撑,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流动和填充,从而提高混凝土漏斗的成型质量。

39、2、本技术的高空筒盖施工方法,采用贝雷架支撑体系,贝雷架法减少了钢材的用量,所用钢材为传统桁架法的1/3,代替传统桁架法施工要使用大量的型钢材料,解决了在拆除时间过程中零散件过多,导致现场清理不便的问题,大量节省了材料与人工;贝雷架法的构造简单,安拆简便、快速,从准备期到施工完成,轻量化托架法较桁架法节约工期大大减少。

40、3、本技术通过在支承杆内部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并配合连接螺杆螺纹连接固定以将两根支承杆连接,达到接长支承杆的效果,并且通过旋转螺杆能够微调相互连接的两根支承杆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连接后支承杆的垂直度,通过调整连接螺杆与接头的紧固程度来实现支承杆的精确调整,从而实现垂直度的要求;采用连接螺杆连接后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将两根支承杆紧密固定,支承杆连接处紧密贴合,不易出现变形,即通过连接构件代替现有对焊的方式接长支承杆,以优化支承杆件的连接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