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箱式建筑模块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14029发布日期:2024-03-13 21:0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箱式建筑模块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箱式模块化建筑,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箱式建筑模块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1、模块化建筑是在工厂预先将箱式建筑模块制作完成,在箱式建筑模块运输到项目现场后,再进行组装拼接,从而形成建筑结构。

2、底架是箱式建筑模块的主要部件,在模块化建筑中通常作为楼板使用,因此带混凝土板的底架是一种常见的底架形式。现有的底架体系通常包括底架四周的钢结构梁及其支承的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楼板与钢梁之间通过梁上的栓钉传递剪力,底架四角设有用于箱式建筑模块间连接的连接节点。该体系要求钢底架或整个模块完成焊接后,再支模浇筑钢结构上的混凝土楼板,即底架的生产需涉及两道不可同时进行的工序,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工序少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连接组件,钢筋混凝土楼板支承于钢筋混凝土框架上,连接组件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预定位置,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连接组件一体浇筑成型;

3、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4、提供一底架模具;

5、在底架模具对应钢筋混凝土框架处布设钢筋;

6、将连接组件预埋于预定位置;

7、在底架模具对应钢筋混凝土楼板处布设钢筋网;

8、向底架模具内浇灌混凝土,制成预制混凝土底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立面,各外立面分别能够与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定位置的相互连接的各梁结构相接,各外立面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锚固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自各外立面向外凸设有支承板,支承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锚固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底板和顶板,以及用于形成外立面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和顶板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垂直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呈夹角设置或平行间隔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能够形成外立面的第三侧板,第三侧板垂直连接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且第三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腹板垂直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腹板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平行间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为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盒状结构或采用铸钢件一体铸造成型。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设有至少一个螺栓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吊装孔;

18、或者,连接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吊环的吊环连接孔。

1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建筑模块,包括顶架和多个立柱,以及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预制混凝土底架,各立柱的底端与对应的连接组件顶面固定连接,顶架固定连接于各立柱的顶端。

2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建筑模块的建造方法,包括:

21、提供一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预制混凝土底架;

22、将预制混凝土底架运输至目的地,通过定位件和紧固件将预制混凝土底架定位安装于预设位置;

23、提供一建筑框架,将建筑框架的相应部位连接至连接组件的顶面。

2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5、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将预制混凝土底架的框架与楼板的工厂生产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实现了底架的一体化预制。且在该过程中,在框架的预定位置先预埋连接组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制成一体模块化的底架结构,该底架结构符合进行箱式建筑模块总装工序要求及后续使用要求。从而该制作方法极大地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架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连接组件,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支承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预定位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所述连接组件一体浇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立面,各所述外立面分别能够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定位置的相互连接的各梁结构相接,各所述外立面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锚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自各所述外立面向外凸设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锚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板和顶板,以及用于形成所述外立面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呈夹角设置或平行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能够形成所述外立面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且所述第三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所述腹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平行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盒状结构或采用铸钢件一体铸造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设有至少一个螺栓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吊装孔;

11.一种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和多个立柱,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预制混凝土底架,各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架固定连接于各所述立柱的顶端。

12.一种箱式建筑模块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箱式建筑模块及其建造方法。预制混凝土底架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一体浇筑成型的预制混凝土底架的步骤。具体地,提供一底架模具。在底架模具对应钢筋混凝土框架处布设钢筋。将连接组件预埋于预定位置。在底架模具对应钢筋混凝土楼板处布设钢筋网。向底架模具内浇灌混凝土,制成预制混凝土底架。将预制混凝土底架的框架与楼板以及连接组件的工厂生产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实现了底架的一体化预制。且该底架结构符合进行箱式建筑模块总装工序要求及后续使用要求。该制作方法极大地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颖,吴元晖,陈丽贤,周永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