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13385发布日期:2024-03-05 14: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系统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下侧设置有若干移动轮(2),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前侧固定安装有气缸(3),所述安装板(4)的前侧设置有对预装墙体进行位置调节的调位机构(20);所述调位机构(20)的上侧设置有对预装墙体进行夹持限位的夹持机构(200);所述安装板(4)的上侧设置有对预装墙体进行安装的安装机构(40);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控制安装机构(40)工作的传动机构(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20)包括滑动板(21)、支撑板(22)、两组驱动架(29)与两组承载板(27),所述调位机构(20)通过驱动架(29)控制夹持机构(200)进行夹持工作;所述调位机构(20)通过承载板(27)调整安装机构(40)的安装位置;所述传动机构(30)包括连接架(31)与两组皮带(35),所述传动机构(30)通过皮带(35)控制安装机构(40)进行安装工作,所述支撑板(22)活动连接于安装板(4)的后侧,所述安装板(4)的表面固定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滑动板(21)活动连接于支撑板(22)的上侧,所述滑动板(21)的前端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杆(23),所述弹性杆(2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4)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铰接板(26),所述连接套(24)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限位铰接板(25),所述底板(1)的前端面左右侧均固定开设有斜槽(13),所述限位铰接板(25)的上侧活动于斜槽(13)的内部;所述驱动铰接板(26)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套(28),所述转动套(28)与驱动架(29)的下侧活动连接;左右侧限位铰接板(25)、驱动铰接板(26)、斜槽(13)沿安装板(4)的中部呈左右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固定架(201),所述固定架(2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配合块(202),所述配合块(202)活动连接于驱动架(29)的内部,所述固定架(201)的内部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若干铰接杆(205)的一端,所述铰接杆(2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203),所述弧形板(2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磁块(206),所述磁块(206)与固定架(201)的内部同极相斥,所述弧形板(2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板(2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左右侧驱动架(29)的表面,左右侧夹持机构(200)沿安装板(4)的中部呈左右对称设置,前后侧铰接杆(205)与弧形板(203)沿固定架(201)的中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左右侧夹持机构(200)进行同样的工作频率;所述连接架(3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与气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12)的上侧活动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上侧螺纹连接有驱动板(10),所述驱动板(10)与安装板(4)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1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丝杆(11)的下端面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1)的上端面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的上侧活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3),所述传动齿轮(3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转轮(36),所述安装板(4)的前端面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34),左右侧驱动齿条(34)沿安装板(4)的中部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传动齿轮(33)与驱动齿条(34)啮合连接,所述活动转轮(36)的左右侧于安装板(4)的前端面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转轮(36),所述皮带(35)设置于活动转轮(36)与固定转轮(37)的表面,所述皮带(35)的内圈下侧活动于左右侧固定转轮(37)的表面下侧,所述皮带(35)的外圈下侧活动于活动转轮(36)的表面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40)包括传动轴(41)与卡爪(49),所述皮带(35)的内圈上侧活动于传动轴(41)的表面上侧;所述安装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板(6),所述配合板(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架(8),所述收集架(8)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插块(9),所述承载板(27)的上端与滑块(7)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41)转动连接于滑块(7)的表面,所述传动轴(4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蜗杆(42),所述滑块(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板(10),所述驱动板(10)的左端面下侧转动连接有下转板(44),所述下转板(4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蜗轮(43),所述蜗轮(43)与蜗杆(42)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板(44)的左端面上侧转动连接有摆杆(45),所述摆杆(45)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上转板(46),所述上转板(46)通过活动轴(47)与驱动板(10)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轴(4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8),所述卡爪(49)安装于活动板(48)的右侧,所述卡爪(49)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驱动板(10)的后端面转动连接有配合杆(14),所述配合杆(1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活动连接于限位杆(16)的表面;所述安装机构(40)、滑块(7)、收集架(8)、驱动板(10)均设置有两组,沿安装板(4)的中部呈左右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种对预装墙体进行夹持时,若当前预装墙体宽度较大,左右侧夹持机构(200)已对预装墙体进行夹持,支撑板(22)在预装墙体重力下带动滑动板(21)继续向下运动,滑动板(21)此时继续向下运动时对弹性杆(23)进行拉伸,弹性杆(23)拉伸的同时对驱动铰接板(26)施加拉力,使驱动架(29)在配合块(202)表面继续滑动不影响预装墙体下降的同时继续增加对预装墙体的夹持作用力。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夹持机构对预装墙体进行夹持;步骤二:调位机构在墙体运输过程中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力;步骤三:传动机构控制安装机构将运输中的预装墙体表面设置安装块;步骤四:将表面安装块安装完成后的预装墙体放置在施工点;调位机构根据当前预装墙体宽度进行调节,若当前预装墙体较宽且左右侧夹持机构已对预装墙体进行夹持,支撑板在预装墙体重力下带动滑动板继续向下运动,滑动板此时继续向下运动时对弹性杆进行拉伸,弹性杆拉伸的同时对驱动铰接板施加拉力,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对更宽的预装墙体施加更大的夹持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林,董昶宏,李杨,闫洪铎,孙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闫洪铎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