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3263发布日期:2024-03-12 19:1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加工,尤其是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常用的混凝土构件,应用日益普遍,预应力叠合板在浇筑加工时向钢筋施加预应力,以在使用时减少叠合板变形,在实际使用过程应用较多。叠合板在浇筑加工时,多在模台预设钢筋构件进行浇筑,浇筑成型后在经过蒸养棚养护成型。目前对于预应力叠合板的加工,其中一种方式在于模台为固定式模台,即在浇筑成型后将蒸养棚罩设在模台位置进行蒸养,采用该种方式,模台工位在蒸养过程不能使用,需要在蒸养结束后将成型叠合板取出打扫后再进行下个环节的作业。另一种方式如专利202111615727.7公开的一种预制板生产线,通过模台在多个工序之间周转移动,以优化利用操作空间,采用该种方式仅适用于小模块预制板加工,对于预应力叠合板加工时,往往在多个叠合板浇筑位置布置预应力钢筋,一次浇筑成型多个沿钢筋排布的叠合板,以便于加载预应力,因此使得模台长度往往较长,对此种方式适用性较差。因此急需研制一种适用于预应力叠合板的连续加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能够在蒸养棚内进行蒸养作业,不占用操作工位,可以在操作工位进行布置构件、拆除蒸养后叠合板的工作,使得整个环节连续化进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蒸养棚设置竖向设置的蒸养腔,通过设置在操作工位一端的移动机构移动模台,适用于整体移动预应力叠合板在长跨度模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操作工位,所述操作工位设有可移动的模台,各所述操作工位沿所述模台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操作工位设有支撑所述模台的第一驱动轮;蒸养棚,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个能够容纳所述模台的蒸养腔,所述蒸养棚端部设有开口侧;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工位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包括能够承载模台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成可移动,以使得所述承载件能够移动至所述操作工位的端部、所述蒸养腔的开口侧,所述承载件设有支撑所述模台的第二驱动轮。

3、进一步的,所述蒸养棚设置在所述操作工位沿所述模台宽度方向的侧方,所述蒸养棚的开口侧设置在所述蒸养棚的端部。

4、进一步的,各所述操作工位设置于所述蒸养棚的一侧;或者,所述蒸养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操作工位。

5、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工位沿所述模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两排第一支撑轮,各所述第一支撑轮能够支撑所述模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轮位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轮。

6、进一步的,两排所述第一支撑轮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驱动轮,且沿所述模台的长度方向,各所述第一驱动轮在两排所述第一支撑轮之间交错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轮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所述安装座的第一驱动轮本体,所述安装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件抵接在地面。

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件沿所述模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轮,各所第二支撑轮支撑所述模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轮位置设置成第二驱动轮。

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具有内腔的机架、能够铺设在地面的导轨,所述机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轨,所述承载件可升降的设置在所内腔。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的涡轮蜗杆升降机,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机与所述承载件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蒸养棚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远离所述操作工位的一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蒸养棚内进行蒸养作业,不占用操作工位,可以在操作工位进行布置构件、拆除蒸养后叠合板的工作,使得整个环节连续化进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蒸养棚设置竖向设置的蒸养腔,通过设置在操作工位一端的移动机构移动模台,适用于整体移动预应力叠合板在长跨度模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养棚设置在所述操作工位沿所述模台宽度方向的侧方,所述蒸养棚的开口侧设置在所述蒸养棚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操作工位设置于所述蒸养棚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工位沿所述模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两排第一支撑轮,各所述第一支撑轮能够支撑所述模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轮位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第一支撑轮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驱动轮,且沿所述模台的长度方向,各所述第一驱动轮在两排所述第一支撑轮之间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所述安装座的第一驱动轮本体,所述安装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件抵接在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沿所述模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轮,各所第二支撑轮支撑所述模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轮位置设置成第二驱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具有内腔的机架、能够铺设在地面的导轨,所述机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轨,所述承载件可升降的设置在所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的涡轮蜗杆升降机,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机与所述承载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养棚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远离所述操作工位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应力叠合板连续加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操作工位,操作工位设有模台,操作工位设有支撑模台的第一驱动轮;蒸养棚,包括多个蒸养腔;移动机构,包括承载件,承载件设置成可移动,以使得承载件能够移动至操作工位的端部、蒸养腔的开口侧,承载件设有支撑模台的第二驱动轮,本技术能够在蒸养棚内进行蒸养作业,不占用操作工位,可以在操作工位进行布置构件、拆除蒸养后叠合板的工作,使得整个环节连续化进行。本技术通过在蒸养棚设置竖向设置的蒸养腔,通过设置在操作工位一端的移动机构移动模台,适用于整体移动预应力叠合板在长跨度模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泓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乾元泽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