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963发布日期:2023-07-06 23:0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1、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在建筑工程中需要用到吊篮,吊篮在使用时会出现碰撞的现象,需要对吊篮进行缓冲。

2、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8149681u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机构保护机构,通过缓冲气囊、风机和保护板的设置,便于缓冲建筑工程吊篮侧面的撞击力,通过撞击触发开关和安全气囊总成的设置,可以缓冲建筑工程吊篮底部的冲击力,从而保证工人作业的安全。

3、另有现有技术如:cn218323806u,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

4、但是上述以及其他典型现有技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使用时并不能对吊篮的底部进行缓冲,当吊篮在受到碰撞时吊篮内部的工作人员也会受到冲击,并不能对工作人员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减震,只能对吊篮的侧面进行缓冲,对吊篮的防护范围有限,降低缓冲保护机构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在使用时并不能对吊篮的底部进行缓冲,当吊篮在受到碰撞时吊篮内部的工作人员也会受到冲击,并不能对工作人员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减震,只能对吊篮的侧面进行缓冲,对吊篮的防护范围有限,降低缓冲保护机构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包括吊篮本体,所述吊篮本体内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吊篮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球,所述第一弹球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的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弹球,所述第二弹球与第一弹球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弹球的侧面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第二弹球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吊篮本体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侧板和吊篮本体均与缓冲弹簧相抵,所述吊篮本体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海绵垫和固定盒,所述海绵垫和固定盒均与吊篮本体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盒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与凹槽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

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和凹槽分别与连接弹簧的两端弹性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侧面通过转杆设置有侧盖。

6、进一步地,所述吊篮本体的侧面通过合页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与吊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卡盖内设置有插杆。

7、进一步地,所述插杆贯穿卡盖并延伸至吊篮本体内,所述吊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与吊篮本体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球和第二弹球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球和第二弹球的尺寸均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移动板和侧盖分别与转杆的两端铰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拉环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拉环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球、第二弹球、缓冲弹簧、侧板和滑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吊篮的底部进行缓冲,避免吊篮内的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后出现晃动的现象,提高对吊篮和工作人员的缓冲保护效果,使保护机构在使用时更加的实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海绵垫、固定盒、连接弹簧、移动板、转杆和侧盖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吊篮的侧面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只是传统的使用弹簧对吊篮进行缓冲,提高对吊篮的缓冲保护效果,避免吊篮损坏。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包括吊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本体(1)内设置有滑板(12),所述滑板(12)与吊篮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滑板(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球(13),所述第一弹球(13)与滑板(12)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1)的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弹球(14),所述第二弹球(14)与第一弹球(13)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弹球(14)的侧面设置有侧板(16),所述侧板(16)与第二弹球(14)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6)与吊篮本体(1)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5),所述侧板(16)和吊篮本体(1)均与缓冲弹簧(15)相抵,所述吊篮本体(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海绵垫(7)和固定盒(8),所述海绵垫(7)和固定盒(8)均与吊篮本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8)内开设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设置有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与凹槽(17)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9)与凹槽(17)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9)和凹槽(17)分别与连接弹簧(11)的两端弹性连接,所述移动板(9)的侧面通过转杆(10)设置有侧盖(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本体(1)的侧面通过合页(4)设置有卡盖(2),所述卡盖(2)与吊篮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卡盖(2)内设置有插杆(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3)贯穿卡盖(2)并延伸至吊篮本体(1)内,所述吊篮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拉环(5),所述拉环(5)与吊篮本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球(13)和第二弹球(1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球(13)和第二弹球(14)的尺寸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0)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移动板(9)和侧盖(6)分别与转杆(10)的两端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5)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拉环(5)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吊篮本体,吊篮本体内设置有滑板,滑板与吊篮本体滑动连接,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球,第一弹球与滑板固定连接,吊篮本体的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弹球,第二弹球与第一弹球位置相对,第二弹球的侧面设置有侧板,侧板与第二弹球固定连接,侧板与吊篮本体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侧板和吊篮本体均与缓冲弹簧相抵。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弹球、第二弹球、缓冲弹簧、侧板和滑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吊篮的底部进行缓冲,避免吊篮内的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后出现晃动的现象,提高对吊篮和工作人员的缓冲保护效果,使保护机构在使用时更加的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魏大强,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章丘区水利建筑工程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