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4325发布日期:2024-02-20 21:2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铝格栅,特别涉及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铝格栅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常用于建筑外墙、屋顶、阳台、围栏、楼梯等装饰和保护结构。它具有轻质、高强、防腐蚀、易加工、可回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2、铝格栅最初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经蓬勃发展逐渐应用于建筑领域。最初的铝格栅材料以铸造铝合金为主,制造工艺简单,但强度不高,不适用于大面积应用。后来,随着铝合金材料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铝格栅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得到了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提高。现代铝格栅产品主要采用挤压铝型材制造,经过加工、喷涂等工序,可生产出各种形状、颜色和表面处理的铝格栅产品,满足不同的建筑设计和装饰需求。同时,随着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铝格栅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传统的铝格栅外形成品如图7所示,其主要结构是通过多个板体,且以交错布置的形式(图中的a和b)实现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铝格栅;

4、传统铝格栅的凹槽卡接方式虽然在生产加工上相对简单,但由于接触面积较小,承载能力有限,容易造成接口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局部破坏。同时,凹槽卡接方式的接口强度也会受到制造工艺、材料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接口强度不足的问题。此外,凹槽卡接方式也不够紧密,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变形,从而影响铝格栅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因此,这些缺点限制了传统铝格栅在一些特种应用领域中的使用。

5、为此,提出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

4、一种铝格栅插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通过连接部相互插接配合;

5、所述连接部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基于配合槽凸缘梁式配合实现连接并增加截面配合面积;

6、所述连接部相较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配合面呈非平行投影,分散受力作用。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连接部,通过连接部相互插接配合,实现了铝格栅的连接。其中,连接部开设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通过配合槽凸缘梁式配合实现连接,并增加截面配合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与传统的铝格栅不同的是,本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相较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配合面呈非平行投影,从而分散了受力作用,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提高了铝格栅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方案旨在解决传统铝格栅的缺陷,例如连接部强度不高、应力集中等问题,提高了铝格栅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8、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适配并卡接配合的凸缘和凹合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相互适配并卡接配合的凸缘和凹合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意味着连接部是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配合槽凸缘梁式配合实现的,并且通过增加截面配合面积来提高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因此,这种铝格栅插接结构的设计目的是实现结构的高强度和高稳定性。

10、此外,凸缘和凹合槽的卡接配合也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方便性,使得铝格栅的安装和拆卸更加容易和快捷。这种铝格栅插接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连接部的配合面呈非平行投影,可以分散受力作用,从而提高了连接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11、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所述连接部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凸缘呈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配合面为投影面的基础上,所述凸缘和所述凸缘的对称线的中心点投影位于所述投影面的中心。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铝格栅插接结构中加入了凸缘梁式的配合槽,以增加连接部位的截面配合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同时,连接部位的凸缘与槽结构的设计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13、具体地,本技术方案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置了连接部,连接部分别开设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并与板体之间的配合槽凸缘、槽口相互插接配合。连接部相对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配合面呈非平行投影,以分散受力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连接部与板体之间的配合槽凸缘、槽口之间的凸缘梁式配合结构,可以增加配合面积,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总之,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高铝格栅插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同时减少振动和噪音,从而增强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14、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凹合槽的数量为两个。

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插接结构的连接部的外侧设有一个垂直于插接结构的凸缘,凸缘的截面为梯形状或矩形状,梯形状或矩形状的凸缘可保证插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插接结构的连接部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凸缘,以进一步提高插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来说,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插接结构的连接部外侧设置凸缘,并通过梯形状或矩形状的设计,使得插接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受力。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插接结构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插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16、此外,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凸缘,以进一步提高插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插接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受力。

17、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的外形呈楔形。

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方案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具体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插接连接处设有插接凸缘部和插接槽部,其中插接凸缘部位于第一板体上,插接槽部位于第二板体上。插接凸缘部和插接槽部的配合,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插接连接更为紧密牢固。

19、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还进一步在连接部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置了凸缘,以增加连接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凸缘和连接部的槽的配合,也采用了凸缘梁式配合,使得连接更为牢固。此外,凸缘和连接部的槽的配合也采用了非平行投影,以分散受力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0、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配合面为投影面的基础上,以所述投影面的四边中线作为连线形成平面坐标系,两个所述凸缘非平行于所述平面坐标系的两个轴。

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凸缘的外边面投影倾斜°~°于所述平面坐标系的一个轴的投影。

22、同时,所述两个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平面坐标系的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2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凸缘和凸缘以实现两个板体之间的插接配合。同时,为了增加插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凸缘和凸缘的配合槽采用了梁式配合。此外,连接部的投影面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配合面不平行,以实现受力分散的效果。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铝格栅的安装效率和连接稳定性,并提高铝格栅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24、第二方面,一种铝格栅,该铝格栅除了上述的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连接部外,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开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止口和止口槽,以提高结构件之间的配合强度。

25、第三方面,一种机械卡接结构,其包括了上述的所述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开设于两个机械结构实体上,两个所述实体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卡接式连接。因此,本技术还可应用于一些机械连接方式中。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型的连接部作为传统铝格栅的连接平替方案;基于增加配合面积,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的同时,通过梯形状或矩形状的楔形设计,使得插接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受力;基于梁的理论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当外力作用于梁的一侧时,凸缘的角度可以使得梁产生弯曲,从而将受力转移或分散到梁的其他部位,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此外,凸缘的角度也可以提高梁的刚度,增加梁的抗弯性能;提高梁,即铝格栅的承载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