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8108发布日期:2023-11-22 12:5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模加固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超厚混凝土板广泛地在装配式建筑物中使用,在超厚混凝土板的混凝土砂浆浇筑成形时,由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面积面较大,需要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进行加固处理,因此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装置,在现有的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中,还都是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侧面部上设置支撑点,由于支撑点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呈一定的间隔,从而影响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体安装支撑部件的技术特征,对都是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侧面部上设置支撑点和由于支撑点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呈一定的间隔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3月11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222916371.7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因此提高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效果。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放置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外角部上的外支撑角板、放置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内角部上的内支撑角块、设置在外支撑角板和内支撑角块上的支撑架装置。

4、由于设计了外支撑角板、内支撑角块和支撑架装置,通过支撑架装置,实现了对外支撑角板和内支撑角块的支撑,通过外支撑角板和内支撑角块,实现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角部进行夹持固定,实现了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体安装支撑部件,解决了对都是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侧面部上设置支撑点和由于支撑点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呈一定的间隔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效果。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体安装支撑部件的方式把外支撑角板、内支撑角块和支撑架装置相互联接。

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角部进行夹持固定的方式把外支撑角板和内支撑角块与支撑架装置联接。

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连接板、探伸杆、吊杆和连接螺栓螺母。

8、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体安装支撑部件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撑座。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装置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外置杆。

11、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柱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和连接板,在支撑座和立柱之间设置有外置杆并且在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探伸杆和吊杆,在探伸杆上设置有外支撑角板并且在吊杆上设置有内支撑角块,在内支撑角块与吊杆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栓螺母。

1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立柱、支撑座、连接板、探伸杆、外支撑角板、吊杆、内支撑角块、连接螺栓螺母和外置杆,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支撑角板设置为包含有角板部和耳板部并且角板部的横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板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耳板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探伸杆联接并且角板部设置为直角形片状体,耳板部设置为平直片状体。

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外角部进行容纳支撑。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支撑角块设置为直角形座状体并且内支撑角块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栓联接。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内角部进行面体支撑。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柱的下端上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体和第二安装孔体并且立柱的其中一个端面下部设置为与支撑座联接,立柱的其中另一个端面下部设置为与连接板联接并且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与外置杆联接,位于第二安装孔体中的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外置杆联接并且立柱设置为矩形梁状体,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并且第二安装孔体设置为螺纹孔体。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板设置为具有第五安装孔体的片状体并且连接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立柱联接,第五安装孔体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探伸杆和吊杆联接并且连接板设置为片状体,第五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并且第五安装孔体设置为沿连接板的纵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20、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孔体安装的梁体支撑设置。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探伸杆的杆部ⅰ的分杈横部端头设置有第六安装孔体并且在杆部ⅰ的主横部端头设置有开口槽体,杆部ⅰ的分杈横部端头设置为通过垫块与连接板接触式联接并且第六安装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板联接,开口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外支撑角板联接并且杆部ⅰ设置为y字形板状体,第六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并且开口槽体设置为匚字形槽状体。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外延伸梁铰接支撑设置。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吊杆的杆部ⅱ的分杈横部端头设置有第七安装孔体并且在杆部ⅱ的主横部端头设置有第八安装孔体,杆部ⅱ的分杈横部端头设置为与连接板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七安装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板联接,第八安装孔体设置为与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栓联接并且杆部ⅱ的主横部端头设置为与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母接触式联接,杆部ⅱ设置为y字形板状体并且第七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第八安装孔体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外延伸梁吊装支撑设置。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栓设置为光柱螺栓并且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栓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内支撑角块联接并且连接螺栓螺母的螺栓设置为与吊杆贯串式联接,连接螺栓螺母的上下螺母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吊杆接触式联接。

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螺栓螺母进行可拆卸式连接设置。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支撑座的座部的横部设置有第九安装孔体并且在座部的竖部的上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体和第四安装孔体,座部的横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立柱联接并且第三安装孔体设置为与外置杆联接,位于第四安装孔体中的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外置杆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第九安装孔体和第三安装孔体分别设置为孔状体并且第四安装孔体设置为螺纹孔体。

2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安装座进行支撑,提高了对立柱的支撑强度。

2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置杆设置为棒状体并且外置杆分别设置为与立柱和支撑座贯串式联接,外置杆的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立柱上的螺栓和位于支撑座上的螺栓接触式联接。

3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外连接杆设置,方便了斜支撑梁的安装。

3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和连接板与探伸杆、外支撑角板、吊杆、内支撑角块和连接螺栓螺母设置为按照内外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立柱、连接板、探伸杆、外支撑角板、吊杆、内支撑角块和连接螺栓螺母与支撑座和外置杆设置为按照延伸支撑面的方式分布。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探伸杆和一个外支撑角板设置为组成一组外支撑部件,至少两组外支撑部件设置在连接板上,位于第七安装孔体和第五安装孔体之间的螺栓的凸缘体设置为与连接板接触式联接,位于第七安装孔体和第五安装孔体之间的螺母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杆部ⅱ的分杈横部端头接触式联接,位于第六安装孔体和第五安装孔体之间的螺栓的凸缘体设置为与连接板接触式联接,位于第六安装孔体和第五安装孔体之间的螺母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杆部ⅰ的分杈横部端头上的垫块接触式联接,位于杆部ⅰ的分杈横部端头上的垫块设置为与位于第六安装孔体和第五安装孔体之间的螺栓套装式联接,耳板部设置为与开口槽体联接。

33、在本技术方案中,外支撑角板和内支撑角块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立柱、支撑座、连接板、探伸杆、吊杆、连接螺栓螺母和外置杆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第一安装孔体、第二安装孔体、座部、第九安装孔体、第三安装孔体、第四安装孔体、第五安装孔体、杆部ⅰ、第六安装孔体、开口槽体、角板部、耳板部、杆部ⅱ、第七安装孔体和第八安装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34、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的边缘体安装支撑部件的外支撑角板、内支撑角块和支撑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超厚混凝土板的侧模加固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